何嘉辉;陈双
目的 分析传统开腹、腹腔镜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三者在治疗胆囊结石中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89例胆囊切除术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3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2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30例)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29例),分析三类不同方法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LC组和MC组的出血量、消化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OC组(P<0.05),而LC组和M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的手术时间,扩大手术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C术和LC术效果较OC组好,是治疗胆石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彭云恒;王小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68例(其中双侧疝26例,复发疝8例)行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5~89分钟(平均50分钟),住院时间4~7天;术后无切口感染;出现阴囊积液2例,予穿刺抽液后痊愈;术后疼痛轻,无明显腹股沟不适感;随访3个月至3年,无术后复发.结论 采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和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蔡育志;张彤;梁伟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之前被称为抑制性T细胞(Ts),它在维持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荷瘤宿主内一定数量的效应性细胞功能被抑制,以此给肿瘤提供逃避免疫识别和杀伤的机会.既往大量实验已证实了免疫调节细胞的存在,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亚群[1].
作者:余海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AO分型与带锁髓内钉早期静改动力型内固定选择时机对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愈合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所有46例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按AO标准进行骨折分型,将A、B型骨折在术后1个月将静力型固定改为动力固定,C2型骨折在术后的第2个月将静力型固定改为动力固定;C1、C3维持静力性周定,未作静改动.结果 所有早期静改动力型内固定患者均Ⅰ期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根据AO分型选择早期静改动力型内固定更符合临床实际.
作者:蔡砚豪;赖济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手术操作空间的建立方法.方法 15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先用肾上腺素盐水作为“膨胀液”皮下注射,通过乳晕旁小切口,用皮下分离棒穿刺皮下分离胸前皮瓣,然后在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补充分离,完成皮下空间的制造.结果 皮下手术操作空间的平均制造时间为14.5 min,制造手术空间平均失血量约5 ml.术后胸前皮瓣平坦美观,除有5例切口位于胸骨前正中者疤痕增生明显外,其余病人对外观均较满意.结论 这种建立手术操作空间的方法出血少、创伤小,避免了一些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一些缺陷,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耀;汤治平;丁纪伟;袁淑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行一期隐睾下降固定术.总结其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11例隐睾手术均获得成功,患儿心理状况稳定,术后住院时间3.5±1.1 d.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全麻后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张惠;马雪霞;刘宇;戴小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塑型钛板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9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骨缺损20例,使用塑型钛板进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塑型颅骨修补术病人,手术时间除2例颅骨肿瘤为即时修补外,其余均为第一次手术后3~6个月;除1人术后出现继发癫痫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术后无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继发出血、钛板外露等并发症,术后颅骨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采用塑型钛板行颅骨修补术,手术快捷方便、效果满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凡根;李颖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邻近延迟扩张皮瓣在躯干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4月至2008年7月期间,应用邻近延迟扩张皮瓣的方法修复8例躯干及四肢骨外露创面,每例患者共需要2~3次皮瓣延迟手术,修复缺损的供区可直接缝合.结果 8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扩张器外露及皮瓣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全部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躯干四肢缺损区域,在难以应用局部皮瓣、带蒂皮瓣或扩张皮瓣修复时,合理应用邻近延迟扩张皮瓣的方法修复以上缺损区,有效解决了皮瓣转移的长宽比值、旋转半径及皮瓣成活面积,而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徐路生;梁伟强;张金明;潘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人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32例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3~112min,平均72 min.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积液、积血以及肠梗阻.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13~73个月,平均38.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老年人腹壁切口疝的可靠方法.
作者:钟锋;陈晓明;王金重;陈亚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术中置空肠造瘘管术后常规EN方法,观察EN实施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2例病人中,21例痊愈,1例死亡.痊愈患者中,未出现胰瘘和胃肠吻合口瘘,肠道功能均在3~5 d内恢复,并逐步恢复经口进食.术后出现胆瘘1例,经有效的引流后痊愈;肺部感染2例,经抗感染后治愈;1例死亡患者因胰瘘并腹腔感染致腹腔内反复出血而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EN支持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良好.
作者:邱培才;曾文;利民;李苏明;邓伟均;雷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亚甲蓝注射液在门诊肛肠手术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选择142例门诊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亚甲蓝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采用亚甲蓝注射液+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68例,单纯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根据术后第1天、第3天的患者的疼痛评分,亚甲蓝治疗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在显著性(P<0.01).结论 亚甲蓝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术后长效镇痛疗效,且副作用低,适合在门诊肛肠手术中应用.
作者:何嘉辉;陈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基因佐剂hGM-CSF基因编码蛋白的的HEK293细胞系.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细胞因子GM-CSF基因的双顺反子pIG250-GM真核表达质粒导入HEK293细胞中;经持续G418压力选择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 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经600 μg/mL的G418压力筛选后,获得了抗性细胞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到表达G250的阳性细胞;ELISA方法检测到pIG250-GM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GM-CSF的表达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到G250蛋白的表达,分子量约54Ku,与预期大小相符.结论 成功建立可稳定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细胞因子GM-CSF基因的HEK293细胞系,为研究防治肾癌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陈怡;叶秋萍;刘鑫;宫君原;李淑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8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共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结果 手术过程除2例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改行经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之外,其余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 h.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9.1天.结论 在手术护理配配合过程中,针对病情重、手术复杂、器械多、用药多的特点,认真做好手术配合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做好术前患者访视,熟悉手术步骤也是必要的.
作者:陈树红;罗敏;谭淑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cholangiography,MRCP)和内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realjunction,PBM)病例的检出率有较大幅度提高,PBM与胆胰部疾病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首先由Kozumi和Kodama于1916年提出,他们是从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病例中发现胰胆管汇合的异常.
作者:陈长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对照组,各组80例.阿加曲班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钙合尿激酶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阿加曲班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PT、TT和APTT)及PLT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阿加曲班合尿激酶治疗下肢DVT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性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志浩;陶世明;霍景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22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6),实验组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住院费用和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了护士服务的主动性,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作者:潘银珍;梁智强;曾伟红;林慕贞;胡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总结172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经验.结果 保持髋关节的功能位,教会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练使病人早日康复.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手术和精心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保证.
作者:刘娟;龙小清;黄南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清除术与传统保守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中等量(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微创组,45例)和传统保守治疗(保守组39例),评价两组患者1周时的意识恢复情况、治疗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D)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治疗第7天时微创组的意识恢复率(75.6%)明显高于保守组(46.0%);1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NID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ADL达自理水平的较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优于保守组.结论 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穿刺术可明显改善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的意识状况,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作者:黄鸣;余大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用拉链联合超低位引流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 实验组为手术指征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组共31例,使用医用拉链联合超低位引流技术关闭皮肤切口;对照组为有手术指征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共23例,使用可吸收丝线+原位引流技术关闭皮肤切口;术中统计切口长度、关闭皮肤切口时间,1个月后就美容效果调查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切口长度上不存在差异(P=0.423),但实验组在关闭切口花费的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且对切口长度变化不敏感;大部分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对切口感到满意(满意度93.5%),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83%)存在差异.结论 采用医用拉链联合超低位引流技术进行甲状腺手术,能有效的减少关闭皮肤切口的时间,满足人们对于美容效果日益增长的要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梁树雄;詹庆华;蔡伊珊;蔡旌槐;方志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其成因,总结降低其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10年收洽的13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诊治结果.结果 13例残留胆囊管结石均为术前诊断,并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残留胆囊管,去除病灶.除1例术后轻微胆漏和1例肠粘连经保守治疗后恢复外,其余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至2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诊断并不困难,手术是治疗残留胆囊管合并结石唯一方法.严格精准的手术操作是减少残留胆囊管结石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梁志宏;张建龙;王捷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