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霞;蔡雪影;关健仪
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2008年11月95例胆道梗阻施行十二指肠镜下各种胆道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91例引流成功,成功率95.8%(91/95),胆道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腹痛缓解、黄疸减退、体温下降),ENBD、ERBD、EMBE疗效满意率分别为93.5% (58/62)、 93.5% (29/31) 和100% (2/2),恶性胆道阻梗者带瘤生存平均10.2月(3-20).结论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是解决胆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它既是胆道良性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又可延长恶性胆道阻梗者带瘤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辉;李良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及急救处理的方法.方法 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对4500 例静脉肾盂造影及CT 增强检查患者碘造影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280例,非离子型造影剂4220例.结果 共出现86例不良反应,其中轻度不良反应65例,中度不良反应18例,重度不良反应3例.经对症治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好转.结论 充分做好造影剂使用前的准备, 提倡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加强造影前、中、后的护理是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雪娟;袁小平;胡辉军;邝启雄;梁洁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A组:服用石淋通5片,3次/d;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天数、使用镇痛剂例数.定期随访2周.结果 A组与B组在结石排出率、平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剂使用率等三项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传统保守排石治疗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的排石治疗,可以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率.
作者:李凯;钟明;唐顺利;黄顺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经过对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手术期间护理,总结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手术期间护理经验.方法 术中通过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周全的物品准备、舒适的体位安置、术中的环境管理及密切病情观察等.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病情平稳,回到病房后经过30多天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皮肤溃烂没有继续进展,口唇溃疡结痂好转.结论 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手术配合护理质量.
作者:赵海璇;王洁贞;梁思华;陈泓;胡开萍;张志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解剖Calot三角的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降低中转开腹率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科在1998年1月-2009年1月43例不解剖Calot三角的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萎缩性胆囊炎8 例,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2 例,急性胆囊炎3 例.其中29例术后腹腔引流管无胆汁引出,10例于5天内拔除腹腔引流管,3例术后7天拔除引流管,1例拔管时间延迟到术后14天.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经至少6个月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用于Calot三角解剖困难的病例能够显著降低中转开腹率,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李梅生;彭翔;周永辉;王军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和3例输尿管息肉的CT资料.结果 16例输尿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3例、腔内充盈缺损7例和腔外肿块6例,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者CT表现为腔外软组织肿块3例、腔内充盈缺损1例,合并附件囊性灶2例.3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结论 MSCT在鉴别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傅文海;刘庆余;汤日杰;王峻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F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于2006年4月~2009年8月应用闭合复位PFN内固定治疗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据Evans-Jensen股骨粗隆骨折分型标准,I型2例,Ⅱ型6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1例.术后复查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的情况,随访各型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及功能评分.结果 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 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18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5.2% .结论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效能,手术创伤小,病人可早期功能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蔡永捍;张颖;罗廷光;刘显良;罗正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粉碎骨折的疗效作出对比,探讨新型复合材料治疗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2006年至2008年治疗的长骨粉碎性骨折共71例,其中采用自体骨植骨治疗37例,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治疗34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术后3月、6月、12月的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自体骨植骨治疗组术后3、6及12月的愈合率为34.9%、69.8%及97.7%,纳米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组术后3、6及12月的愈合率为32.4%、67.6%及97.3%.两种材料治疗粉碎骨折的骨折愈合率相当(P>0.05),术后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可用于填充长骨粉碎性骨折并发的骨缺损,并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伟奇;张文通;陈勇;刘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重建椎管方法在多节段髓内肿瘤切除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多节段髓内肿瘤24例,均采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其中7例以微型钛板固定回植已切除的椎板,重建椎管,保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经回植椎板行椎管成形的病人没有发现椎管狭窄、脊柱后突及不稳;未经回植椎板椎管成形病人中有5例出现脊柱后突畸形,2例出现呼吸障碍,5例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出现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3例出现硬膜外积液.结论 应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回植法对多节段颈椎髓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意义重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童仲驰;李志峰;黎建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胃瘫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瘫多出现在腹部外科术后的3~7 天,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14周内恢复.结论 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招雄民;肖治宇;王若梅;余志和;李永浩;黎锐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间应用该术式治疗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情况及其并发症.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和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进行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全部患者随访3月,6月,12月,24月JOA评分平均优良率分别为:75.0%,81.3%, 85.4%,89.6%.结论 前后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能彻底减压及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因骨的再吸收造成椎间塌陷引起的继发神经功能损害;只要严格的掌握手术的适应证,遵循手术的操作原则,绝大多数的手术并发症均可避免发生.因此,该方法在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展亮;陈嘉裕;张惠城;李晓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120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B超引导穿刺建立皮肾通道,进行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120例的护理配合.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皮肾通道,117例患者顺利进行碎石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97.5%,1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较多,经止血处理后顺利碎石取石,3例年老患者因术中出现麻醉问题而终止手术.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优点是:在直视下发现结石,可准确、迅速地将结石击碎,并即时取出,损伤比开放手术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梁洁英;欧芬;赖炎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取微创经皮肾取石术46例(微创组),肾切开取石术36例(开腹组)患者资料.手术当日晨及术后3 h和24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糖水平.结果 术后3 h,两组患者术后皮质醇、IL-6、CRP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3 h和24 h,开腹组患者的皮质醇、IL-6、CRP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微创组(P均<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小于开腹手术,这有利于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邹火生;黄裕清;余自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在2006年9月到2008年9月施行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例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
作者:龚文辉;石开虎;吴君旭;张飞;徐盛松;赵旭东;宣海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难度的预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收集 500例行LC住院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预测LC手术难度的回顾性研究[11].确定判别行LC术难易程度的标准,根据判别标准将500例患者术前分为容易组、困难组,并与术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术前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8.61%.500例患者中成功完成LC465例;中转开腹35例,中转率为7%..术前预测的准确度为92.4%,灵敏度为96.41%,特异度为78.19%.结论 ①B超检查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于预测LC术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②胆囊三角以及胆囊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充满型、萎缩性胆囊炎、上腹部手术史对术前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难易程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魏健体;夏先明;李波;苏松;贺凯;冯春红;张孟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FOCUS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效果.方法 对我科于2008年7月-2009年9月,8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Ⅱ°)采用颈部小切口及FOCUS超声刀下施行甲状腺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45 min(30~7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 ml(5~30 ml),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声音嘶哑、口角麻木等并发症,术后24 h平均切口引流量20 ml(15~3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天(2~5天).结论 FOCUS超声刀在小切口行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而且具有美容效果.
作者:刘清波;王卫东;吴志强;何威;冯剑平;陈小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7年1月~2009年1月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治疗2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7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9~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以Neer评分评估其功能,优良率达83.33%.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稳定牢固,疗效满意.
作者:谭加群;李建赤;谢伟健;梁江声;徐自强;徐家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脊柱尤文氏肉瘤 (Ewing's Sarcoma,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脊柱ES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变累及颈椎、胸椎各3例、腰椎1例.CT检查:2例椎体和/或附件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MRI检查:7例均表现椎管内外肿物,瘤体T1WI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 6例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例T2WI上为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均表达CD99阳性.结论 青少年患者进行性发展的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伴脊柱溶骨性骨质破坏,提示脊柱ES可能.脊柱ES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确诊.CT、MRI综合使用为脊柱ES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帮助.
作者:林笑丰;陈玥瑶;袁小平;杜开利;谢榜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颊粘膜移植加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行一期尿道再造治疗尿道下裂的术后.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33例应用颊粘膜移植加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行尿道再造的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进行细心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术后康复护理.结果 33例患者随访8月至18月,4例出现尿瘘、2例出现尿道狭窄,其中2例小尿瘘在经过保守治疗及护理下,于术后14~20天自行愈合.2例尿瘘及2例尿道狭窄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4个月再次手术成功.其中结论应用颊粘膜移植加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行尿道再造治疗尿道下裂,采取针对性且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翁雪玲;梁伟强;温作珍;刘秋玲;吴碧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肝切除后血浆MMP-2和TIMP-2浓度变化及生长抑素干预.方法 20例肝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每组各10例,生长抑素治疗组给于生长抑素治疗.结果 肝切除后,血浆MMP-2浓度明显上升,血浆TIMP-2浓度明显下降,应用SST能降低MMP-2浓底,升高TIMP-2浓度.结论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后应用SST可能对抑制肿瘤复发有实裨益
作者:龚时文;袁崇德;唐俊丽;简建文;骆松辉;王金林;游志坚;区庆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