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奇;张文通;陈勇;刘胜
目的 了解广东省顺德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12月对顺德区13所医疗卫生监控学校的13247 名中小学生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普查.结果 :检出特发性脊柱侧凸94例(患病率0.71%),其中男27例、女67例,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0.37% vs 1.11%,P<0.01).初中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小学组和高中组(χ2分别为13.58、16.97,P值均<0.01),但小学组与高中组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1,P>0.05).结论 顺德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为0.71%,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初中组变化尤为明显,应重点进行监测.
作者:杜庆钧;殷海东;黄明光;曾秋涛;赵洪斌;林勇;蒋煜文;何家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应对策略,降低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手术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8年术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病变类型、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无规律TSH抑制治疗等密切相关.45例患者给予再次手术加甲状腺激素治疗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首次手术应重视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及规范化术后辅助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钟文毅;陈诗权;吴演清;郭国城;吴伟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 ,VSD) 技术治疗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行VSD技术治疗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技术的各项观察指标和护理方法,评价其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21例患者经过VSD技术护理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均经游离植皮或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均获成功.结论 全方位、准确、有效、及时的观察护理是取得VSD良好疗效的关键,完好的护理策略有利于该技术更为充分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采采;陈柳娟;刘洁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F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于2006年4月~2009年8月应用闭合复位PFN内固定治疗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据Evans-Jensen股骨粗隆骨折分型标准,I型2例,Ⅱ型6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1例.术后复查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的情况,随访各型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及功能评分.结果 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 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18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5.2% .结论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效能,手术创伤小,病人可早期功能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蔡永捍;张颖;罗廷光;刘显良;罗正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illagan-Morgan术(以下简称M-M术)联合消脱止-M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0例采用M-M术联合消脱止-M,对照组90例只用M-M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应用镇痛药频率、术后出血、创面肿胀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术后疼痛时间、创面肿胀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尿潴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服用消脱止-M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 M-M术联合消脱止-M是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晖;崔崇伟;李天煜;陈扬华;黄候添;张子恒;戴晨曦;李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A组:服用石淋通5片,3次/d;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天数、使用镇痛剂例数.定期随访2周.结果 A组与B组在结石排出率、平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剂使用率等三项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传统保守排石治疗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的排石治疗,可以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率.
作者:李凯;钟明;唐顺利;黄顺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的165例乳腺癌患者肋间臂神经保留情况,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102例,切除63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10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为8.8%(9/102);切除肋间臂神经的63例中.感觉障碍发生率为95.2% (60/63),P<0.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侧腋窝及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张永成;余启文;向海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粉碎骨折的疗效作出对比,探讨新型复合材料治疗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2006年至2008年治疗的长骨粉碎性骨折共71例,其中采用自体骨植骨治疗37例,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治疗34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术后3月、6月、12月的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自体骨植骨治疗组术后3、6及12月的愈合率为34.9%、69.8%及97.7%,纳米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组术后3、6及12月的愈合率为32.4%、67.6%及97.3%.两种材料治疗粉碎骨折的骨折愈合率相当(P>0.05),术后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可用于填充长骨粉碎性骨折并发的骨缺损,并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伟奇;张文通;陈勇;刘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去氨加压素和立止血减少手术出血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27例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血凝酶组(A组12例,血凝酶2kU术前半小时加至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和去氨加压素组(B组15例,去氨加压素0.3 μg/kg,术前半小时加至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连续记录用药后的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用药后15、30、60、120、180、240分钟测量全血ACT(激活凝血时间)值,记录手术失血量、手术期和术后24小时的尿量.结果 在用药后10分钟,B组动脉平均压低于A组(P<0.05),以后均无明显差异;各时点ACT值无差异;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24小时尿量无差异.结论 去氨加压素静脉滴注可造成一过性血压下降,而术中对凝血功能、出血量和尿量的影响与血凝酶相比无差异.
作者:王仕红;赵一凡;徐忠东;彭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体外培养的QGY-7701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肿瘤细胞计数、噻唑蓝比色法了解7701肝癌细胞株在不同浓度rhGH(0、1、10、100、1000、10000 ng/ml)作用下的药物敏感性,计算细胞生长率;用流式细胞计了解肝癌细胞在上述浓度rhGH作用下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比率、细胞增殖指数(PI)以及凋亡率的变化;采用放射配体法了解两种肝癌细胞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情况.结果 rhGH对QGY-7701肝癌细胞的生长无促进作用,各实验组在肿瘤细胞计数、MTT比色法、肝癌细胞DNA含量,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以及凋亡率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放射配体法未发现7701肝癌细胞表达GHR.结论 rhGH对QGY-7701肝癌细胞的增殖无促进作用,原因可能与QGY-7701肝癌细胞不表达GHR有关.
作者:刘建平;陈涛;区庆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120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B超引导穿刺建立皮肾通道,进行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120例的护理配合.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皮肾通道,117例患者顺利进行碎石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97.5%,1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较多,经止血处理后顺利碎石取石,3例年老患者因术中出现麻醉问题而终止手术.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优点是:在直视下发现结石,可准确、迅速地将结石击碎,并即时取出,损伤比开放手术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梁洁英;欧芬;赖炎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及急救处理的方法.方法 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对4500 例静脉肾盂造影及CT 增强检查患者碘造影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280例,非离子型造影剂4220例.结果 共出现86例不良反应,其中轻度不良反应65例,中度不良反应18例,重度不良反应3例.经对症治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好转.结论 充分做好造影剂使用前的准备, 提倡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加强造影前、中、后的护理是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雪娟;袁小平;胡辉军;邝启雄;梁洁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取微创经皮肾取石术46例(微创组),肾切开取石术36例(开腹组)患者资料.手术当日晨及术后3 h和24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糖水平.结果 术后3 h,两组患者术后皮质醇、IL-6、CRP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3 h和24 h,开腹组患者的皮质醇、IL-6、CRP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微创组(P均<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小于开腹手术,这有利于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邹火生;黄裕清;余自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冷盐水含漱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口腔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将157 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53例化疗开始后用冷盐水含漱,乙组50例化疗开始后用新唑漱口液含漱,丙组54例不附加其它处理,治疗一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口腔炎发生率及口腔炎构成.结果 甲、乙、丙3组口腔炎发生率分别为5.66%,18.0%,25.93%;甲、乙两组比较χ2=3.85,P<0.05;乙、丙两组比较χ2=1.95,P >0.05;甲、丙两组比较χ2=8.22,P<0.01.结论 冷盐水含漱能更有效地预防口腔炎的发生.
作者:马雪霞;蔡雪影;关健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前 探讨左心房部分切除的肺扩大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16例肿瘤累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其中左肺下叶切除6例,左全肺切除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3例,右肺下叶切除3例.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术中并发症.术后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并发肺炎.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12/16)、43.75%(7/16)、25%(4/16).结论 肺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的扩大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术后配以放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林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胃瘫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瘫多出现在腹部外科术后的3~7 天,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14周内恢复.结论 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招雄民;肖治宇;王若梅;余志和;李永浩;黎锐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7年1月~2009年1月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治疗2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7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9~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以Neer评分评估其功能,优良率达83.33%.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稳定牢固,疗效满意.
作者:谭加群;李建赤;谢伟健;梁江声;徐自强;徐家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在2006年9月到2008年9月施行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例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
作者:龚文辉;石开虎;吴君旭;张飞;徐盛松;赵旭东;宣海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膜前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总结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应用Kugel补片行开放性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35~55 m,平均40 m.术后6~12 h下床活动,无尿潴留、切口积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膜前放置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技术是一种创伤小、无张力、安全、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耿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2008年11月95例胆道梗阻施行十二指肠镜下各种胆道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91例引流成功,成功率95.8%(91/95),胆道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腹痛缓解、黄疸减退、体温下降),ENBD、ERBD、EMBE疗效满意率分别为93.5% (58/62)、 93.5% (29/31) 和100% (2/2),恶性胆道阻梗者带瘤生存平均10.2月(3-20).结论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是解决胆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它既是胆道良性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又可延长恶性胆道阻梗者带瘤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辉;李良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