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AR表达、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潘文海;李正明;黄文胜;李刚;施国强;郑荣根;李颂;方力

关键词: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雄激素受体, Gleason评分, 临床分期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雄激素受体(AR)表达、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TPSA、FPSA值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呈正相关,TPSA、FPSA、AR表达强度以及Gleason评分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385,0.376,0.514),其中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高.随着TPSA值的升高,对晚期Pca的判断价值明显增大,以TPSA≥30ng/ml为标准判断晚期Pca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TPSA、FPSA值、AR表达强度以及Gleason评分值与临床分期有正相关关系,它们可以作为进行临床分期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TPSA≥30ng/ml可以作为判断晚期Pca有价值的标准.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CT检查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脾破裂诊断与治疗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83例经CT和B超检查的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CT表现进行脾损伤分成四级:Ⅰ级,包膜下积血9例;Ⅱ级,脾外周撕裂23例;Ⅲ级,脾实质撕裂29例;Ⅳ级,粉碎性脾12例,其中Ⅰ级和部分Ⅱ级病例行保守治疗22例,部分Ⅱ级及Ⅲ级以上行手术治疗61例,均治愈出院.术前CT扫描诊断符合率93.5%,B超诊断符合率82.0%:CT扫描发现8种合并伤共29例,B超发现3种合并伤7例.结论 CT检查可对外伤性脾破裂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对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是外伤性脾破裂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曹杰智;曹亮辉;李勇;麦伟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良鹰嘴截骨重建钛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探讨改良鹰嘴截骨优点及应用重建钛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63例,根据AO分型:C1型12例,C2型43例,C3型8例.采用改良鹰嘴截骨重建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一周行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是一期愈合.6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本组患者均是骨性愈合,未发现骨不连.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是80.95(51/63).结论 骨折粉碎程度直接影响预后.早期手术,选用改良尺骨鹰嘴截骨手术入路,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因素.

    作者:万友根;双情黛;花旭;李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退变椎间盘的基质合成和分解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40岁以上人群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其中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esease,DDD)是为重要的原因.腰痛造成的痛苦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而目前的治疗还只能是改善患者的症状,不能逆转或阻止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作者:杨冬发;黄东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带远端瞄准器的顺行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103例.结果 骨折大部分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骨不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结论 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炳生;陈立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AR表达、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雄激素受体(AR)表达、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TPSA、FPSA值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呈正相关,TPSA、FPSA、AR表达强度以及Gleason评分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385,0.376,0.514),其中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高.随着TPSA值的升高,对晚期Pca的判断价值明显增大,以TPSA≥30ng/ml为标准判断晚期Pca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TPSA、FPSA值、AR表达强度以及Gleason评分值与临床分期有正相关关系,它们可以作为进行临床分期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TPSA≥30ng/ml可以作为判断晚期Pca有价值的标准.

    作者:潘文海;李正明;黄文胜;李刚;施国强;郑荣根;李颂;方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2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了32例经前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我科32例应用人工腰抵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相护理.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及腰.结果 背肌锻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体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对神经系统的评估,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预防人工椎间盘脱位,及早开展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论 置换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者24例,改善者8例.32例患者在术后10~15 d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伍佩玲;何惠燕;黄碧萍;关冬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术前低肺功能对肺癌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低肺功能对肺癌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及其干预方法.方法 对我院在2005年7月~2007年9月收治的53例术前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肺大通气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分为两组,第1组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即MVV≤50%,FEV1≤45%的22例.第2组为轻度通气功能障碍,即MVV为50%~80%FEV1为45%~70%的31例.比较两组术后呼吸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1组死亡2例,呼吸衰竭6例,心律失常8例.第2组无死亡,呼吸衰竭1例,心律失常4例.结论 .通过加强术前肺功能训练、手术技术及器械的改进、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有助于降低术前低肺功能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明;陈永东;赵光日;王建;杨嵘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痉挛型脑瘫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16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64例术后脑瘫患儿出院后半年随访,根据WeeFIM评分,显著有效89例,占54.3%,基本恢复60例,占36.6%;有效15例,占9.1%;无效0例.结论 加强术前、术后适应性和功能训练的护理是痉挛型脑瘫患儿手术后功能改善的关键.有针对性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给予家长训练方面的指导,制定好术后康复护理计划,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韩月明;赵婉文;崔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在门诊痔病手术的应用(附86例报告)

    目的 观察和评价自动痔疮套扎术在门诊痔病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门诊病人中86例Ⅱ~Ⅲ度内痔或混合痔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12.3 min;6例出现并发症;78例1次治愈,5例残留外痔,经手术切除后痊愈,3例残留内痔,2经硬化剂注射、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在门诊施行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何嘉辉;陈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利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利用SPSS11.5软件分别比较术前、术后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按Nakai标准将患者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时的疗效分为优、良、可、差4级.结果 术前、术后首次随访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1±1.4、2.5±1.5、2.8±1.9.术前与术后首次随访、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为0.000),而首次随访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17).首次随访时疗效:优21例,良14例(优良率94.6%).末次随访时疗效:优18例,良15例(优良率89.2%).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术者须注意手术适应证选择和术中操作技巧.

    作者:杜庆钧;殷海东;黄明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探讨手术切口在保乳术外观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对保乳术的外观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3.9~2009.2期间早期乳腺癌通过不同的切口来完成保乳术的63病人进行总结.肿瘤切除选择梭形横切口43例,梭形放射状切口20例.腋SLN取出选择皮纹横切口47例,与肿瘤切除同一个切口13例,弧形切口3例.全部病人均因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肿瘤四周切缘阴性而完成保乳术.结果 全部病人治愈出院,切口均无发生感染及积液等并发症,随访2~65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梭形横切口及腋窝皮纹切口的疤痕相对较小.结论 当施行保乳术时,肿瘤切除术时选择梭形横切口,而SLN取出时应选择皮纹横切口愈合较为美观.

    作者:黄春旭;李瑞华;肖敬东;吕晔;何慧君;李静;杨敏;周子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龄大肠癌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附86例报告)

    目的 总结高龄大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6例70岁以上老年人大肠癌病例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3例因并发结直肠梗阻而行急症手术),其中64例(73.3%)属根治性切除(D3),13例肿瘤姑息性切除,6例仅永久性结肠造口术,3例剖腹探查加肿瘤种植结节或转移淋巴结活检术.总切除率为89.5%.无手术死亡病例.15例发生并发症共21例次,占17.4%,其中肺部感染7例、切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3例、尿潴留1例,心力衰竭2例、脑血管意外1例等,无吻合口瘘.本组获得随访77例,其中1年生存率是85.7%(66/77),3年生存率70%(54/77)5年生存率41.5%(32/77).结论 做好高龄大肠癌的术前准备(包括内科伴发病的处理),正确掌握不同术式的适应证和手术操作以及术后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孔刚;龚志军;郭建平;卿笃桔;梁永全;刘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类A型19例、Ⅱ类B型15例,Ⅱ类C型10例,ⅢAC型4例.对48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治疗.结果 获得完整随访资料42例,经5个月-5年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份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6例,良15例,优良率达86%.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慢性疼痛1例、切口皮肤坏死2例、感染2例.结论 跟骨钛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一种治疗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向文东;王清;毛吉刚;刘敏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良悬吊固定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悬吊固定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在2008年1月~2008年8月诊断的急慢性阑尾炎的22例患者,采用改良悬吊固定法,行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端相对固定,然后行阑尾切除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比常规腹腔镜阑尾炎(LA)缩短10~15 min,平均住院3 d.结论 改良悬吊固定法LA较非固定LA具有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安全快捷.

    作者:江华宇;陈学袖;刘国荣;彭雄;冯铭生;甘雨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疑似乳腺癌的乳腺腺病伴胶原化4例报告

    乳腺腺病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一种,与乳腺癌鉴别不难.但如果伴明显间质胶原化,临床可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物,B超及乳腺X线检查表现也疑似乳腺癌,术前常误诊为乳腺癌.我们总结了4例乳腺腺病伴胶原化术前疑诊乳腺癌的患者,现报告并如下.

    作者:王永南;王颀;李文萍;张安秦;许娟;韩晓蓉;朱彩霞;杨剑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简易肺动脉导管在心脏直视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术中置放简易肺动脉导管(PACs,硬膜外留置管)进行肺动脉压和混合静脉压氧饱和度(SvO2)监测,观察其在术后监测的作用.方法 对52例心脏直视术后,并行简易肺动脉导管监测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PAP),12例患者肺动脉舒张压(DPAP)偏低,13例患者DPAP升高,9例患者SvO2低于50%.予以相应处理后,上述参数有所改善.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简易肺动脉导管监测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处理,提高心脏直视术后的监测处理水平.

    作者:周明根;何志捷;李祖勇;华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膀胱镜联合肾镜治疗多发性膀胱结石

    目的 探讨通过碎石镜(输尿管镜或肾镜)置入膀胱镜外鞘治疗多发性膀胱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将膀胱镜外鞘置入尿道,再用碎石镜通过膀胱镜外鞘进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结果 30例患者膀胱结石完全击碎并取出,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膀胱镜外鞘进行碎石取石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

    作者:连学雄;张伟强;骆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85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8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35%(30/85).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3%(1/85),1、3、5年生存率为82%(70/85)、51%(42/83)、35%(18/51).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严格选择手术病例,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采用个体化术式可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郭昌盛;张秋光;陈文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6例腹部手术后肠瘘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病人的佳护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腹部手术后肠瘘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30例病人治愈,6例死亡.结论 肠瘘病人护理重点为做好肠瘘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肠外、肠内营养的护理以及双腔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和周围皮肤的护理.

    作者:李燕;黎艳;丁明晖;林瑞燕;陈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七氟醚复合全麻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吸入七氟醚全麻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阻滞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七氟醚维持)、瑞芬太尼组(七氟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硬外组(七氟醚+硬膜外阻滞).所有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护ECG、血压、血氧饱和度,行中心静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测压后,快速诱导插管.记录三组麻醉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及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测量末梢血糖(Glu)、乳酸(Lac)、血浆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 硬膜外组及瑞芬组术中皮质醇浓度均较对照组低,术后皮质醇浓度瑞芬组低于对照组及硬膜外组.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或硬膜外阻滞的全麻比单用七氟醚更有效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作者:欧赋斌;刘志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