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畏;李文滨;肖治宇;林青;王捷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胰腺癌中PEDF和VEGF平衡关系的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993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共51例,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胰腺癌标本进行检测,观察两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联系,与肿瘤血管密度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血管侵犯,肿瘤病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51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0.3个月(6-156个月)PEDF/VEGF与MVD之间存在显著关系,PEDF/VEGF值大小与肿瘤病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51例病人根据PEDF/VEGF值是否大于0.5分为两组,其中PEDF/VEGF≥0.5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PEDF/VEGF<0.5组(log-rank test,P=0.0005).PEDF/VEGF比值(风险系数0.390;P=0.027)、淋巴结转移(风险系数3.38;P=0.005)、远处转移(风险系数3.447;P=0.003)是胰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PEDF/VEGF比值可较好的反映胰腺癌中的血管增生情况;它与胰腺癌病人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系胰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可以为胰腺癌的抗血管增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李文滨;吕永丰;曾丽萍;吴畏;林青;王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三年间114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确诊发生吻合口漏,总发生率为9.65%(11/114)吻合口漏发生在术后第6~10天.其中男性患者8例(11.76%,8/68)、年龄>60岁者9例(14.52%,9/62)、肿瘤距肛缘距离≤6 cm者6例(14.63%,6/41)、术前有糖尿病者3例(17.65%,3/17)、术前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2例(20%,2/10)、术前伴有肠梗阻者2例(22.22%,2/9)、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者5例(13.89%,5/36).结论 男性患者、年龄>60岁、肿瘤距肛缘距离≤6 cm、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或低蛋白、伴有肠梗阻及全系膜切除者,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志刚;周载平;陈宏;孙强;胡泽民;余元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PTEN基因表达变化在quercet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以不同浓度quercetin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RT-PCR分析PTEN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细胞PTE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各浓度的querceti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7.9±1.5、15.5±1.1、5.7±0.9、5.5±0.8 VS 29.4±0.5),PTEN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m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0.55±0.02、0.67±0.02、0.94±0.04、0.95±0.03 VS 0.02±0.002),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 μmol/L querceti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6 h、12 h、24 h、48 h、72 h,各时相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4、12.0±1.4、7.5±0.8、5.6±0.5、4.3±0.6 v8 29.2±0.6,P<0.01).PTEN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2 h后各时项PTE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Quercetin能减少IP3生成,上调PTEN蛋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王家泽;张继红;王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显微手术后依达拉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急性颅脑外伤显微手术后的52例按手术次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病例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依达拉奉.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GCS评分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第7天脑水肿程度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和肝肾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显微手术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和减轻颅脑外伤术后的脑水肿,提高GCS评分:依达拉奉在急性颅脑损伤显微手术后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余振华;柯春龙;金华伟;夏之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间5例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例的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4例确诊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经手术解除梗阻后治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可确诊,早期鉴别诊断可采用胃排空放射性核素显像.确诊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均必须作外科手术治疗才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温艺超;梁建辉;陈子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国外报道的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21%~0.86%,而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0.1%~1%.胆管损伤导致的胆管狭窄的处理仍然是当前腹部外科中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之一.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现代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时机与修复方法与传统的观念相比有所变化.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简略的探讨.
作者:董家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29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临床、护理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2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积极的心理干预及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燕;刘宇;梁明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结果 疗效参照JOA分级标准评定,术后对45例获得随访,平均3.1年,优2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8.8%.结论 该术式保留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关节突,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稳定性,避免了因手术瘢痕粘连和骨化造成的医源性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李亦明;周雄清;宋德煌;周文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赵善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广东汉族人ABO血型与胃癌的相关性,探讨各种血型物质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统计广东汉族人中251例胃癌患者和235例健康人的ABO血型分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血型物质的相对危险率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中A型血占36.65%,对照组为25.96%,胃癌患者O型血占22.71%,对照组占30.64%,两种血型的分布在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中B和AB型血分别占31.47%、9.17%,对照组分别占35.32%、8.08%,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危险率A型血者为1.65,B型血者为0.84,O型血者为0.66,AB型血者为1.15.结论 广东汉族人ABO血型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血型物质A抗原是胃癌的哪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作者:黄金水;刘利东;吴海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si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达对HepG2.2. 15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我们将siRNA转入含HBV病毒基因的肝癌细胞中(HepG2.2.15),测定上清中HBsAg表达及HBV DNA拷贝数;用MTT法评估其增殖能力.结果 实验发现siRNA能有效减少HBsAg分泌和HBV DNA拷贝数,其中HBsAg抑制率高至83.9%,HBV DNA拷贝数抑制率从高至73.4%.MTT法发现抑制率高的siRNA转染细胞后,第五天其增殖能力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弱,而其他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区别.结论 siRNA能有效减少HBV复制及蛋白表达;抑制HBV表达后能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吴畏;李文滨;肖治宇;林青;王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胆酸组和对照组喂养1周,每组12只.对照组给以标准饲料喂养,胆酸组给以含0.2%胆酸的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大鼠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总胆汁酸(TBA)含量,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胆酸组胆汁分泌速度、胆汁TBA含量、血清ALB含量、MI、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胆酸可以增加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TBA含量,促进大鼠肝功能恢复和肝再生.
作者:罗时敏;谭卫民;邓伟雄;庄思敏;莫隽全;罗建成;常颖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肝门部胆管癌(HC,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瘤,其发生占肝外胆管癌50%~60%.由于肿瘤位于解剖复杂的肝门区域,且肿瘤发现时常合并门静脉或肝动脉等血管侵犯,HC的根治性切除率较低,目前文献报道约为25%~40%.自1965年Klatskin首次总结此疾病以来,HC外科治疗的效果提高不多,目前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报道在10%~40%.关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不规范之处,本文拟对目前该疾病诊治中的一些问题和争议作一讨论.
作者:陈东;梁力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偏瘫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和预防方法.方法 本组9例患者主要采用溶栓疗法,将克栓酶5 u加入NS 250 ml缓慢静脉点滴或者用肝素钠25000 u加入NS 100 ml静滴.结果 8例下肢静脉栓塞均获痊愈,1例转介入科行介入溶栓,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偏瘫患者下肢静脉栓塞经正确治疗和护理后均获得痊愈.采取预防措施可减低偏瘫患者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
作者:黄素芳;陈秀英;孔容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以改善肘关节功能.方法 21例闭合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按Money改良Mason分型,Ⅲ型骨折15例,Ⅳ型骨析6例,其中4例涉及桡骨颈,合并肱骨内髁骨折6例,尺骨喙突骨折3例,均采用AO微型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术后1~3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关节面均获得满意复位.随访9~45个月,平均18.3个月,根据Mackay和Cam疗效评定,优15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98.9%.结论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铭;王新亮;戈涛;侯之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胆系和胰系的内窥镜治疗是肝胆外科中较有发展的领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ERCP的成功率已大大提高,并发症显著减少,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胆道取石术、胆道引流术是治疗性ERCP中应用多的术式,在胆胰疾病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随着该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纯诊断性的ERCP逐渐被治疗性的ERCP所取代.
作者:苏树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1世纪,变幻中的世纪20世纪后半叶,传统的普通外科医生做出了勿容置疑的贡献,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其中如人工心肺机、器官移植、肠外营养、创伤代谢的研究等,无不使人为之振奋,外科医生亦往往引以自豪.正在踌躇满志的时候,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现代影像学悄悄地给临床医学打开另外的一扇门,原来我们不需要打开肚子也能看到五脏六腑.看见的才是真实的!看得见,外科医生才能做得到,这是铁一般的规律.既然不打开肚子也能看得见,那为什么一定要去打开肚子呢?外科医生在沉思,病人的请求,同时这里潜伏着巨大的契机.微创外科时代就是这样在20世纪末时露出了一线曙光.
作者:黄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作者:许峰峰;肖隆斌;赵振献;谭进富;龙硕;谭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探讨载多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DOX/DEX-PLA)联合YH-16(重组内皮抑素)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内外的杀伤作用.方法 以双乳化剂蒸发法制备DOX/DEX-PLA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纳米粒对DOX的缓释作用.MTT法观察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其体内抑瘤效应.结果 DOX/DEX-g-PLA纳米微粒呈球形,粒径约83 nm,药物包封率约67.1%.体外释放实验提示,纳米制剂中约50%的药物持续缓慢释放,可持续达7 d;体内抑瘤实验显示,纳米缓释制剂联合YH-16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结论 DOX/DEX-PLA纳米粒联合YH-16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李霞;曹翠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生长激素受体(GHR)在SMMC-7721与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以获得肝癌GHR在细胞水平上的定量表达.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性配体分析与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GHR在SMMC-7721与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使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SMMC-7721与Bel-7402肝癌细胞均可表达GHRmRNA:在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现GHR在7721肝癌细胞的位点数量(Site,103-cell)为3.462±0.632,平衡解离常数(Kd)为0.52±0.05942 nmol/L;7402肝癌细胞位点数昔为7.348±0.891.Kd为0.63±0.04583 nmol/L.结论 由于上述两种肝癌细胞株均可表达GHR,因此可为研究rhGH与肝细胞肝癌的生长关系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刘建平;刘波;陈涛;区庆嘉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