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辉;彭翔;陈志勇
目的探讨利用非手术负压吸引疗法矫治乳头内陷.方法对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30例乳头内陷患者采用非手术负压吸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乳头隆起器用于治疗先天性乳头凹陷临床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美观、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新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董明;钟兰英;计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应用.方法对本组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22例脾破裂行全脾切除后,再行自体脾组织腹膜后移植术.通过检测外周血IgM、IgA、IgG水平和B超,CT、99mTc扫描来观察移植脾片成活和吞噬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均显示移植脾存活良好,脾功能满意.结论自体脾组织移植可作为严重脾外伤全脾切除术后保留脾功能的一个重要有效手段.
作者:陈健东;霍景山;陈积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总结供肝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及整形重建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05年12月本组430例原位肝移植中供肝肝动脉的解剖类型和变异肝动脉的重建方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变异肝动脉进行整形然后再吻合.总结肝动脉变异情况及肝动脉的重建方法.结果430例供肝中,肝动脉解剖正常的为338例(78.6%,338/430),肝动脉解剖变异者92例(21.4%,92/430),其中48例(52.2%,48/92)需血管重建.此48例中异常的肝右或肝左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吻合32例(67%,32/48),异常肝右动脉与脾动脉吻合16例(33%,16/48).变异肝动脉合理整形后再行肝移植,其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升高.结论供肝肝动脉变异较为常见,因其是唯一的吻合血管,故修肝时对变异肝动脉进行显微重建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胡红星;何晓顺;朱晓峰;马毅;王国栋;王东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等离子双极电汽化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自2005年6月~2006年1月对14例年龄5-20岁患单/双侧臀肌挛缩症病人通过大转子上方建立人工腔道,以生理盐水为灌洗液介质,使用等离子双极电汽化术进行挛缩束带的刨削、切断,达到改善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后2天下床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半年,平均4个月,根据黄耀添等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12例,良2例.全部伤口一期愈合,无血肿形成、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腔镜下等离子双极电汽化松解臀肌挛缩束带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无出血、痛苦小、疗效可靠、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朝晖;谢大志;詹河涓;贺友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本对组在1987年4月~2005年8月收治的12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中治愈9例,好转3例,无肺栓塞和死亡病例.结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须及早诊断、及早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莫永全;肖辉骏;邓志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5年12月间7574例接受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中83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1.10%(83/7574),主要原因为严重的腹腔粘连和大出血,分别为55.4%(46/83)和26.5%(22/83).另有恶性病变,病灶体积过大,器官损伤及暴露困难等.中转开腹率,有腹部手术史者20%(21/105),明显高于无腹部手术史者0.83%(62/7469),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胰腺、肝、脾手术、有腹部手术史、严重出血和是腹腔粘连是中转开腹重要原因,术前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腹腔镜手术困难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时应果断中转开腹手术.
作者:周永辉;彭翔;陈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死亡原因.方法对58例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死亡的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原因多为多种疾病共同引起.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43例次(74.1%),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衰竭11例次(19%),ARDS 18例次(31%),肝功能衰竭11例次(19%),肾功能衰竭7例次(1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次(8.6%),DIC 4例次(6.9%).围手术期死亡率14.8%(58/392).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重视术前并发病处理及选择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减少其术后死亡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鹏浩;李开河;王小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156例轻中度痔疮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共施行套扎治疗287例次,平均每人1.8次.术后全部患者的痔疮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症状完全消除者143例(91.7%),以便血为主要症状者术后便血全部停止.术后主要不适有急便感或坠胀感51例(32.7%);术后痔块回缩不全8例(5.1%);无出血、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问卷调查病人的满意度,表示满意者149例(95.5%),基本满意6例(3.9%),不满意1例(0.6%).结论RPH对轻中度痔疮不仅具有极好的疗效,而且无需麻醉和住院,操作简便,术后痛苦轻微,几无并发症,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许瑞云;凌云彪;林楠;邱万寿;潘卫东;刘波;方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336例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6例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有:血尿218例;血便67例,血精10例,感染10例,明显疼痛(VAS评分大于5分)8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10例等.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常可见小的并发症,大的并发症则很少见.该术式用于诊断前列腺是安全的.
作者:许锡荣;杨柳平;胡建波;邓军洪;王良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组对自1998年4月-2003年12月的117例经手术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胃大部分切除术69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6例,胃癌根治术3例,胃癌姑息切除5例,十二指肠憩室切除4例.本组治愈111例,术后并发症20例,死亡6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门脉高压症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前胃镜是重要的诊断手段.掌握好手术时机和术式的合理选择,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永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特发性气胸的优点、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8例特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分钟,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引流量210ml,拔胸腔引流管时间平均为4.5天,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天,全组治愈出院.随诊3个月至41个月,有1例复发,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源刚晖;李志成;麦月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位大肠癌并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一期切除术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6月~2004年12月间102例低位大肠癌并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除16例行结肠造瘘术外,其余86例均为一期切除吻合术,其中根治切除64例,姑息切除22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8例、切口感染13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随访78例,无一例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低位大肠癌并梗阻以老年多见、伴发病较多、多属晚期、常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特点.掌握好适应证和术中结肠灌洗技术,一期肿瘤切除安全可行、效果好.
作者:吴祖光;李思荣;李恩;吴青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硬性输尿管镜术中入镜困难的处理经验.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11月,应用F8/9.8输尿管硬镜逆行治疗640例输尿管结石.72例入镜困难,通过控制液压灌注泵压力、改变病人体位、扩张输尿管、肾穿刺造瘘等方法处理.结果72例入镜困难中成功54例,18例改开放手术.术中出现并发症16例,10例黏膜部分撕裂,6例输尿管穿孔.结论熟悉输尿管的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以及手术者的优良操作技巧及经验是入镜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兆君;黄伟佳;高兴成;刘平;邹志灏;李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本组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选取肝癌手术切除标本24例,并取肝癌和癌旁肝组织进行TP和DPD的免疫组化染色,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P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的平均阳性单位值分别为25.76和31.96,两者差异显著(P<0.05).DPD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的平均阳性单位值分别为11.28和13.73,差异显著(P<0.05).TP与DPD表达的平均阳性单位值的比值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分别为4.73和4.25.TP与DPD的比值(TP/DPD)在肝癌组织中较癌旁高,然而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的TP酶和DPD酶表达,TP与DPD的比值在肝癌中比癌旁肝组织中有较高的趋势,表明在肝癌化疗中运用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马涛;孟勇;罗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50例GIST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50例切除标本进行横径检测;光镜下观察50例肿瘤细胞形态: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结论CD117和CD34阳性标记是确诊GIST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GIST恶性程度与肿瘤的CD34,SMA,S100的免疫表型有关(P<0.05),而发生部位与免疫表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张华林;杜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脓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脓肿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4年3月,92例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2例病人共进行102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总治愈率为96.63%,平均疗程19天(8~30天).术后无腹腔内出血、气胸、脓胸及严重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并发症低的优点,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作者:张家平;卓少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8月至2004年4月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远段骨折1 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3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9~18周,平均12.3周,无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按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孔繁杰;闵多;覃奇文;朱杰林;徐剑锋;陈宇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手术已不再局限于腹腔、胸腔等自然的腔隙间,而是可以在人工制造的组织间隙中进行.现对内镜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ET)的应用现状讨论如下.
作者:黎洪浩;曹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9例重症胰腺炎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的全面护理,尤其是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监测,引流管的护理及应用施他宁的护理等.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7天,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60天(平均为30天).住院时间32-152天,平均68天.无一例发生脱管现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加强病情的观察,做好引流管的管理以及药物的应用是急重症胰腺炎在非手术中的重要的护理环节.
作者:李焕联;陈焕伟;崔伟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冷缺血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本组在2002年9月~2004年8月利用大鼠肝总量30%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总量70%肝切除组(C组)和冷缺血1、3、5 h组(E1、E2、E3组),观察1w生存率及肝重量/受体原肝重量比值(EGW/RLW),并检测术后1、2、3、7d肝细胞增殖活性及肝组织学变化.结果E1组1w生存率及EGW/RLW分别达100%和95%,均明显高于E2、E3组(P均<0.05);E1、E 、E3组均于术后2d达到增殖高峰,其中E1组峰值显著高于E2、E3组(P<0.001),且与C组峰值无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见E1组肝细胞核分裂明显活跃.结论冷缺血1 h的小体积供肝和70%肝切除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仅增殖高峰稍晚;冷缺血超过3h严重影响小体积供肝的再生能力和受者的存活率.
作者:何清;陈燕涛;王捷;谷艳丽;Uta Dahmen;Olaf Dirsch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