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晚期胃癌的外科处理

李威;詹友庆;孙晓卫;徐大志;李元方;陈映波

关键词:胃癌, 进展期,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晚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64年3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416例临床晚期胃癌病例的治疗结果进行顾性分析.其中施根治性切除的87例、姑息性切除157例、非切除病例172例.在所切除病例中有53例进行了联合脏器的切除(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25例),采用寿命表法对其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53例合并脏器切除病例及191例单纯胃切除病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4%(5/53)、5.2%(10/19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与未切除病例三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分别为:39.12%、32.84%、4.20%;三年生存率分别为:26.77%、10.29%、0.00%;五年生存率分别为:20.22%、7.22%、0.00%.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切除是晚期胃癌基本的治疗手段.针对部分无法根治的病人,姑息性切除仍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对于晚期胃癌疗效的评估应在重视传统的评价指标外更应注重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着眼于患者的切实利益,使治疗更具个性化、人性化.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激素受体在Bel-7402与QGY-7701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Bel-7402与QGY-7701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情况,以获得肝癌GHR在细胞水平上的定量表达.方法分别采用放射性配体分析与RT-PCR法检测GHR在Bel-7402与QGY-7701肝癌细胞株的表达.结果7402肝癌细胞可表达GHRmRNA,在蛋白表达水平放射性配体法发现GHR在此肝癌细胞位点数量(Site,103/cell)为7.348±0.891,平衡解离常数为0.63±0.04583nmol/L;未发现7701肝癌细胞株表达GHR.结论7402肝癌细胞株表达GHR,可为将来研究rhGH与原发性肝癌的增殖关系奠定一些实验基础.

    作者:刘建平;陈涛;陈小萱;区庆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严重多器官损伤的救治探讨

    目的总结分析基层医院对严重多器官损伤的救治特点.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已收治的148例严重多器官损伤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愈117例,治愈率79%,死亡31例,死亡率21%.死亡原因:①严重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6例;②手术后死亡17例,其中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其他器官损伤11例,血气胸6例;③误诊,延误手术时机8例.结论交通事故伤、机械工业伤是主要伤因.早期正确判断伤情,及时实施确定性手术是降低死亡率,有效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作者:黄炳福;陈代忠;陈少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双J管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J管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1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46例,术后16例未留置任何支架管引流,其他患者留置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结果留置双J管的451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留置输尿管导管并 发症发生率为22.7%(18/79),未留置任何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6.2%(9/16),主要是肾绞痛及急性肾盂肾炎、血尿.结论输尿管镜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雁峰;李宋荣;史向民;郑志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分析(附76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我院76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76例患者均有急性上腹部疼痛和急性腹膜炎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均阳性.76例中非手术治疗34例,占44.7%,12例死亡(占非手术治疗的35.3%);手术治疗42例,占54.3%,6例死亡(占手术治疗的14.3%).结论病史、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保守治疗或缝扎止血、手术肝切除、肝动脉结扎等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费凛;苏树英;王军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壳聚糖膜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壳聚糖防粘连膜在大鼠粘连模型中的防止术后腹腔内腹膜粘连的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肠粘连模型组)n=30;实验组(壳聚糖薄膜组)n=30.比较两组动物在术后第1天,3天,7天,60天,90天的时间段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程度,并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对腹腔内粘连的标本进行病理观察,比较腹膜的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各时间段发生的粘连程度与粘连的发生率比实验组都要高.实验组的重新腹膜化比对照组明显要完整.结论壳聚糖防粘连膜能明显地减少腹腔术后粘连的发生.

    作者:曾德强;陈双;杨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为提高闭俣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自1985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治疗闭合性胰腺损伤32例的临床资料.Ⅰ~Ⅱ级18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4例.结果29例治愈.3例发生胰瘘,2例并发胰腺囊肿.3例死亡,其中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住院期间死亡2例.胰十二指肠损伤并肝破裂、出血性休克,术中死亡1例.总死亡率9.37%.结论胰腺损伤多为合并损伤,术前诊断不易,术中应注意对胰腺全面而仔细的探查,切勿漏诊.根据胰腺损伤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颖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低蛋白血症的调理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低蛋白血症的调理作用.方法40例肝癌切除术后并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基础治疗+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rhGH)和对照组(20例,基础治疗+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浆蛋白浓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低热量营养支持加rhGH联合应用能迅速有效改善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强肝脏合成蛋白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永辉;陈志勇;彭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美蓝-核素联合法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美蓝-核素联合法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38例体检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乳晕区注射99mTc标记的硫胶体,采用γ计数器探测仪结合美蓝染色法检测识别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先行SLNB,随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38例中2例未见淋巴结及淋巴管蓝染,总计共找到腋窝淋巴结507个,阳性18例131个,阴性20例376个;SLN共71个,阳性17例47个,阴性21例24个.SLN的检出率94.6%,准确性94.4%,特异性100%,敏感性94.4%,假阴性率5.6%,假阳性率0.结论应用美蓝-核素联合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可以取得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用于确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赵光日;王远东;陈永东;邵中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几丁糖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几丁糖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方法对135例作腹部手术的患者在关腹前应用几丁糖覆盖表面,观察术后5年内肠粘连的发生情况,并与80例同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135例患者术后5年内发生肠粘连的有17例,占12.1%,对照组发生肠粘连的有19例,占23.7%,经x2检验,P<0.05.结论应用几丁糖组的患者肠粘连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几丁糖具有较好的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作用.

    作者:吴秋南;黄擎雄;吴志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观察与问答相结合的方式,分析30例肝移植术后监护期患者精神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精神异常,其中躁狂伴焦虑失眠4例,单纯焦虑失眠2例,抑郁1例,自杀倾向1例.经相应处理及精心护理后,精神异常现象消除.结论药物、环境及心理因素等为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原因.须密切观察以排除术后并发症的可能.镇静辅助治疗与适当的支持护理为治疗精神异常的关键.

    作者:李月婵;刘星伟;熊大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TP-TCA模拟希罗达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试图通过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系统(ATP-TCA系统)模拟希罗达在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取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共18例的手术、活检和穿刺标本应用体外药敏试验ATP-TCA法,其中应用20倍的氟尿嘧啶模拟希罗达.结果ATP-TCA的可评估率为100%;10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诺消灵5.88%,足叶乙甙11.76%,顺铂17.65%,,丝裂霉素23.53%,表阿霉素23.53%,草酸铂27.78%,开普拓38.89%,健择47.06%,泰素52.94%,20倍氟尿嘧啶(相当于希罗达)72.22%.结论希罗达可能适宜用于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化疗.

    作者:褚忠华;陈涛;刘建平;赵海燕;王捷;区庆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合并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良性病变合并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以来44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肝硬化(Child-Pugg肝功能分级为A或B级)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仅4例术后出现腹水,经护肝、营养支持及利尿治疗,7d后腹水均消失,无1例出现肝昏迷和死亡.结论:在术前充分做好各项检查及准备,术中及术后恰当的处理,胆囊良性病变合并肝硬化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术中操作应注意避开曲张的血管、严密止血,注意无菌操作,防止腹腔内污染.

    作者:郭建平;凌亚飞;黄秋林;龚连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彩色B超在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价值(附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B超在诊断腹主动瘤的价值.方法对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0月收集32例经彩色B超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彩色B超检查中,诊断为单纯腹主动脉瘤21例,夹层腹主动脉瘤是11例.与此同时,26例行CT强化扫查,13例行MRI检查,其诊断结果与彩色B超结果完全相符.彩色B超的正确诊断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178例小儿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其中174例采用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178例肠套叠患儿中,168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94.4%,其中2例5天内共水压灌肠5次,10例转为手术治疗.结论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水压灌肠技术简易,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葛午平;朱小春;劳伟华;肖尚杰;洪淳;俞钢;林炎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0月-2004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P<0.01).结论EEN+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由于EEN+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作者:蒋晓松;周新华;吕天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结肠癌并急性穿孔的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穿孔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结肠癌并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及预后.结果全组术后死亡8例,其中术前伴有中毒性休克的6例均死亡,术前无休克而术后出现结肠瘘、中毒性休克死亡2例.采用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治疗7例,均获痊愈.结论术前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非常重要.在病人全身情况许可的情况下,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红卫;黎洪浩;冼华寿;王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

    目的总结我院4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结果与经验.方法2000年7月~2004年7月,在我科收治2例严重冠心病中,成功的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其中青年例术前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中均采用Octopus稳定器.另外3例患者因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转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是治疗冠心病的良好方法.

    作者:俞晓立;曹嘉湘;郭琳锐;王刚;张冬成;林清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副作用比较

    目的对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从2003年6月~2004年6月,8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地被分为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每组各40例,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 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0.5~4 mg/kg/h.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6 mg/kg行镇静诱导,以0.03~0.2 mg/kg/h的剂量,用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泵入.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观察各项镇静指标.结果镇静持续时间异丙酚组为(28.3±5.6)h,咪唑安定组为(26.8±6.4)h.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异丙酚组为(26.3±7.7)s,咪唑安定组为(62.6±12.3)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静有效率异丙酚组92%,咪唑安定组为90%.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21.2±15.7)min,咪唑安定组(114±36)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发生率为15%,2例出现心率减慢,发生率为5%,l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发生率为2.5%;咪唑安定组有l例出现血压下降,发生率为2.5%,4例停药清醒后再入睡,发生率为10%,5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发生率为12.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作为ICU的镇静剂安全有效,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异丙酚易引起血压下降,咪唑安定易引起恶心.

    作者:誉铁鸥;周立新;方滨;毛克江;马明远;李轶男;邹毅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预防和治疗(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4例TURP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引起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前列腺水肿,尿道狭窄,残留组织、血块、结石堵塞等.通过延长停留尿管时间,扩张尿道,取出堵塞物等措施多可解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尖部的慎重处理可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术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解决排尿困难.

    作者:林靖波;尹杰;施旖旎;何国伟;陈向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胸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胸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的方法,评价椎管内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6年~2004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胸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提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的方法.结果本组术后无1例神经损伤加重,亦无切口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自术后第二天起症状缓解,双下肢感觉、肌力、浅反射、腱反射是逐渐恢复和病理反射消失.术后随访1~6个月,完全恢复30例,好转4例,优良率是100%.结论通过症状、体征及MRI可早期诊断胸椎管内肿瘤,早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完全、避免对脊髓、神经根的损伤,是提高全切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侯赛云;赵新建;张毅;廖绪强;杨林;关宏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