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在胃肠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预测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间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200例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及OPNI筛查,以NRS2002筛查结果为诊断营养风险的金标准(评分≥3分者即被判断为存在营养风险,提示需要进行营养干预,评分<3分判断为无营养风险),由血清白蛋白(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来计算OPNI [OPNI=Alb(109/L)+5× TLC(109/L)];绘制OPN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在不同切点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以及曲线下面积,以确定OPNI对营养风险预测评估的佳截点;并根据该截点将病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不同的OPNI切点与NRS2002营养风险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NRS2002评分≥3分者103例(营养风险组),NRS2002评分<3分者97例(无营养风险组),全组OPNI评分(45.4±7.4)分。绘制ROC曲线显示, 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3~0.954),约登指数大为0.711,佳截点(临界值)为45.8;其预测营养风险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85.6%,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和83.7%;以此佳截点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OPNI≥45.8组(102例)和OPNI <45.8组(98例),相比之下前组患者的年龄更大[(66.5±12.1)岁比(57.0±15.3)岁,t=-4.905, P=0.000],体质指数较低[(20.4±3.0) kg/m2比(21.7±3.0) kg/m2, t =3.069, P =0.002], Alb [(34.7±4.7)109/L 比(43.6±3.4)109/L, t =15.542, P =0.000]和 TLC[(1.0±0.5)109/L 比(1.6±0.7)109/L, t =7.254, P=0.000]均明显偏低。 Kappa检验显示,OPNI以45.8为临界值时,OPNI与NRS2002对营养风险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 =0.691, P =0.000)。结论 OPNI对胃肠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具有较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OPNI=45.8可作为营养风险的诊断临界值。
作者:罗雯;王佾;周智勇;李红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评估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症状及心理卫生机构就诊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4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围手术期精神评估分为评估组(121例)和对照组(133例)。评估组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及随访3月时进行抑郁焦虑评估;对照组仅在随访3月时进行上述评估。采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指南所提供的分界线(设定PHQ-9评分≥8分为抑郁, GAD-7评分≥5分为焦虑),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月随访时的抑郁和焦虑评分以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就诊率。结果根据PHQ-9和GAD-7评分,评估组入院时抑郁发病率为28.9%(35/121),焦虑发病率为37.2%(45/121),同时患有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占9.9%(12/121)。在术后3月的随访中,评估组的PHQ-9评分(6.02±4.67)和GAD-7评分(4.19±3.9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83±6.63和6.4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评估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于心理卫生机构就诊比例分别为10.7%(13/121)和3.0%(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6, P=0.014)。结论抑郁和焦虑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抑郁焦虑评估,能够提高心理卫生机构的就诊率,改善其术后抑郁和焦虑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宸;周岩冰;王东升;陈栋;李宇;曹守根;焦学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机器人手术特有的优点是3D图像清晰和操作稳定灵活,缺点是缺乏力反馈和费用昂贵以及手术耗时长;但其对结直肠肿瘤、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减少术中创伤应激和术后恢复等短期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结直肠肿瘤是老年人常见的肿瘤疾病,75岁以上老年人全身功能储备降低,并合并多种内科系统疾病。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自2011年3月开展了第1例77岁男性机器人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截至2015年10月,共施行老年人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肿瘤手术24例,平均年龄77.8岁;男性18例,女性6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肿瘤14例,直肠肿瘤10例;有19例肿瘤直径>5 cm,16例为溃疡型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14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脑血管病3例。有22例行机器人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例行机器人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5 ml;手术时间为(123.1±45.2) min,清扫淋巴结平均12.4枚/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NM分期Ⅰ期患者为3例,Ⅱ期为10例,Ⅲ期为11例。术后除出现尿路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和出现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1例外,其他患者恢复良好。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8 d。本中心临床疗效证明,机器人手术对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是安全可行的。随着先进的第4代机器人手术系统面世和先进手术模拟器研发等多方面的进步,机器人手术系统将在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平平;韦烨;许剑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和其他器官(肺或胃等)同时性双源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2例食管和其他器官(肺或胃等)同时性双源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全组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行切除术,其中3例合并肺癌同时行肺叶或楔形切除术;13例合并胃癌同时行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术;1例合并喉癌同时行全喉切除术。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肿瘤均为R0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心功能不全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辅助化疗。随访1年,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对于食管及其他器官(肺或胃等)同时性双源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可行。
作者:谢颂平;康敢军;刘高利;黄杰;范国华;梁建;付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更多的老年胃癌患者被诊断并且需要手术治疗,而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低下,共患疾病较多,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增加了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常见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破裂、肠梗阻、切口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等;而非手术相关并发症常见的则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泌尿系统并发症、呼吸道并发症、麻醉相关并发症(如术后谵妄)等;其他还包括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术后胃瘫、胃食管反流、倾倒综合征及胃切除相关性贫血等。因此,针对老年人胃癌,应当从患者的整体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做好术前宣教,充分评估患者的脏器功能,积极处理基础疾病;术中操作规范,而不是一味追求根治或扩大根治范围;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加强镇痛、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营养支持等治疗。腹腔镜手术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今后应该开展针对老年胃癌诊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老年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李勇;郑佳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联合全身新辅助静脉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对64例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癌患者进行IHPC联合全身新辅助静脉化疗的临床资料。经腹腔镜探查活检证实为腹膜种植转移后,采用FOLFOX6(奥沙利铂加亚叶酸钙加氟尿嘧啶)方案对患者进行全身化疗,14 d为1周期,共4个周期;同时将腹腔导管末端置入直肠腹膜反折之上后皮肤固定,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氟尿嘧啶1500 mg/m2和顺铂35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00 ml中,灌注速度为35~45 ml/min,进水温度控制在41℃左右,灌注时间为45~60 min。在化疗的第4个疗程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结果64例患者接受IHPC联合全身化疗后,病情缓解32例(50.0%),病情稳定18例(28.1%),病情进展14例(21.9%)。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接受根治性手术32例(50.0%),姑息性手术10例(15.6%),余22例(37.4%)未进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8 d,明显长于未行手术治疗患者的251 d(χ2=23.34, P =0.02)。结论 IHPC联合全身新辅助静脉化疗是降低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癌患者术前肿瘤负荷进而实现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王大广;邢雁鹏;国瑀辰;张洋;陈羽佳;所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残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62.1±10.7)岁;胃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4例,距胃首次手术时间6~30年;胃癌术后残胃再发癌3例,距胃首次手术时间11~15年。首次手术行BillrothⅡ术式者6例,Roux-en-Y术式者1例。本次手术分离腹腔粘连及探查腹腔后确定肿瘤位置后,行残胃切除加淋巴清扫术,然后进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使用圆形吻合器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2例使用内镜直线切割闭合器食管空肠侧侧吻合;4例行手工缝合食管空肠吻合。手术时间(247.1±17.5) min;术中出血量(100.0±30.8) ml;术中均未输血。淋巴结清扫(19.1±4.8)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3±1.5) d;进食流质时间(3.7±0.8) d,住院时间(9.4±2.6) d。1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者。术后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随访6~38月。1例术后17月死于腹腔转移,1例术后19月死于阿尔茨海默病。存活的5例至今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残胃癌安全可行。
作者:张人超;徐晓武;牟一平;周育成;周家瑜;黄超杰;许芸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了加强编辑部与编委的交流和沟通,聆听西部地区编委对杂志的建议和要求,进一步促进编委们的凝聚力,提升杂志的影响力,《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于2016年4月16日在成都召开了西部地区编委会。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制定和推广临床指南是当前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为保证临床指南制定的科学、公正和权威,以及使临床指南适应于我国国情,从而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指南共识类文章的撰写与发表推荐规范如下。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70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年龄在70~79岁者220例(普通老年组),≥80岁者(高龄老年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术后近期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患者中,有161例(59.6%)术前伴有2种或2种以上的共患疾病,其中常见的是高血压(154例,57.0%)和贫血(126例,46.7%),其次是糖尿病(53例,19.6%)、心律失常(52例,19.3%)、心血管病(33例,12.2%)及慢性肺病(28例,10.4%)。肿瘤位于下1/3胃者较多(116例,43.0%),病理类型主要为低分化癌(152例,56.3%),肿瘤TNM分期以Ⅲ期为主(138例,51.1%)。高龄老年组患者较普通老年组患者术前伴有更多的共患疾病(P=0.048),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术前输血、术中合并胆囊切除和行空肠营养性造瘘的患者也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9、0.019、0.007和0.037],但肿瘤侵犯神经者高龄老年组[16.0%(8/50)]少于普通老年组[30%(66/220), P=0.045];两组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全组患者有121例(44.8%)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30例(11.1%)为严重并发症,死亡4例(1.5%);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47例(17.4%),以感染(10.4%,28例)和瘘(7.8%,21例)为多;非手术相关并发症者107例(39.6%),以肺部感染(17.8%,48例)、高血压(8.5%,23例)及心律失常(6.3%,17例)为多。高龄老年组患者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以及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普通老年组(P <0.05),但两组间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仅尿路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χ2=7.308, P=0.007)、共患疾病数目(χ2=10.872, P=0.001)、术前伴有心血管病(χ2=9.412, P=0.002)、高血压(χ2=4.934, P =0.026)等共患疾病以及术前输血(χ2=3.911, P =0.048)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显示,仅共患疾病数目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10,95% CI:1.710~4.616,P =0.000)。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共患疾病多,增加了术后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制定老年胃癌患者外科诊疗方案时,应重点关注其共患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和疗效。
作者:陆晟;燕敏;李琛;严超;姚学新;陈敏明;冯润华;毕任达;刘文韬;朱正伦;朱正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但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接受规范剂量同期放化疗的人数明显低于较年轻患者组。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在70岁以上甚至更高龄的直肠癌患者中,围手术期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要优于单纯放疗者,也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及姑息治疗者;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与同为局部治疗的手术治疗相比,放射治疗损伤小,治疗结束后往往无明显不适,恢复较快,比较符合老年肿瘤患者治疗的需求。在总生存率等预后评价指标上,接受围手术期同步放化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显示出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似的生存获益。近年来,伴随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包括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IGRT)、调强放射治疗(IM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近距离放射治疗和粒子(质子、碳离子)放射治疗等,更能体现放射治疗精准的优势、更好的放射剂量分布、更少的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更低的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以及对肿瘤更高的生物学效应,在为老年直肠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提供更好选择的同时,将进一步提高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耐受性,保障其恢复正常生活后的生活质量。这些更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都为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尝试。
作者:蔡昕;章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二科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39例年龄>60岁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者21例(热灌注组),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者1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热灌注组术后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出现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38.1%(8/21);对照组有2例切口裂开,4例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33.3%(6/18);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 P=0.511)。随访3年,热灌注组局部复发率为19.0%(4/21),对照组为33.3%(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 P=0.308);热灌注组远处转移率为28.6%(6/21),对照组为38.9%(7/18)(χ2=0.464, P=0.496)。热灌注组3年内死亡5例(23.8%),对照组死亡10例(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结论腹腔热灌注治疗对减少肿瘤复发,控制胃癌腹膜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许志恒;俞金龙;崔春晖;杨海淦;巢阳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有效获得某些由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制定的指南和共识,或其他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供相应材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允许或接受论文用同一种语言或另一种语言的二次发表。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发病每年约为12.21万,约占全球同年龄发病数的42.73%;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的结直肠癌每年发病约为7.82万,约占全球的18.08%。在我国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中,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病例占25.13%,结直肠癌病例占28.86%;在我国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别占36.38%和44.68%。据现有资料估计,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是人群平均水平的5~6倍,死亡风险是人群平均水平的7~8倍。与全人群相比以及与55~74岁年龄组相比,75岁以上老年人胃癌发病率下降速度慢,而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速度更快,双重负担尤为明显。7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全人群。总结中国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程度和发展趋势,不仅能为预测未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结构和疾病负担提供依据,并且有助于提高对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防治的认识,以进一步增加对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投入,加强并发疾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治影响的研究,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郑莹;吴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临床意义及N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0例年龄≥75岁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计算NL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LR预测患者总体生存期的截点值,并根据该截点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绘制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NLR预测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截点值为1.83,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09和0.562。 NLR<1.83者为NLR-0组(54例), NLR≥1.83者为NLR-1组(106例)。 NLR-1组与NLR-0组患者相比,肿瘤直径≥50 mm [66.0%(70/106)比42.6%(23/54), P=0.004]、肿瘤侵出浆膜[75.5%(80/106)比57.4%(31/54),P =0.029]、淋巴结转移阳性[83.0%(88/106)比55.6%(30/54), P =0.001]和Ⅲ期患者[79.2%(84/106)比61.1%(33/54),P=0.013]所占比例明显增高。 NLR-0组和NLR-1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9 d和58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NLR≥1.83(HR =1.800,95%CI:1.039~3.116, P=0.036)、肿瘤侵出浆膜(HR=1.967,95%CI:1.082~3.573, P =0.026)及淋巴结转移(HR=5.263,95% CI:2.078~13.328, P =0.001)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前NLR升高提示患者病灶较大,肿瘤侵出浆膜及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临床分期更晚,预后较差。
作者:张兴;李森;郭忠武;薛英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优势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3D或2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组56例,2D组60例,均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近期疗效指标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手术时间较2D组更短[(186.2±22.8) min比(198.1±26.4) min, t=2.589,P=0.011]、术中出血量少[(73.6±28.5) ml比(88.1±32.3) ml, t=2.555, P=0.012];但3D组与2D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36.5±6.6)枚比(34.5±5.4)枚,P =0.073]、术后排气时间[(3.1±1.5) d比(3.3±1.8) d,P =0.729]、术后住院时间[(11.7±2.9) d比(12.6±3.1) d, P =0.0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5/56)比11.7%(7/60),P =0.628]以及住院费用[(8.6±1.4)万元比(8.1±1.2)万元,P =0.05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吉国锋;戚少龙;季福建;陶有茂;马冲;房学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