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西部地区编委会会议纪要

王静

关键词:胃肠外科, 西部地区, 编委会, 交流和沟通, 建议和要求, 影响力, 凝聚力, 提升, 成都
摘要:为了加强编辑部与编委的交流和沟通,聆听西部地区编委对杂志的建议和要求,进一步促进编委们的凝聚力,提升杂志的影响力,《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于2016年4月16日在成都召开了西部地区编委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音乐可以作为成人术后恢复的辅助手段

    背景音乐是一种容易实施且无创、安全和廉价的干预措施。为了探讨音乐是否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检索了MEDLINE、Embase、CINAHL和Cochrane Cenral数据库,并对现有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RCTs)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RCTs 纳入标准如下:(1)研究对象均为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手术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或头颈手术;(2)干预组措施为术前、术中或术后播放任何形式的音乐;(2)对照组措施为常规治疗,或者佩戴耳机但不播放音乐和白噪音且不影响卧床休息;(3)研究数据需为定量数据;(4)发表语言不限。根据上述标准,终纳入72项研究,每项研究纳入患者20~458例不等,音乐的选择、播放和持续时间均有所不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音乐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标准化均差(SMD)=-0.77(95%CI:-0.54~-0.20)],减轻焦虑[SMD=-0.68(95%CI:-0.95~-0.41)],减少止痛剂用量[SMD=-0.37(95% CI:-0.95~-0.41)],同时增加患者满意度[SMD =1.09(95% CI:0.51~1.68)];但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SMD =-0.11(95% CI:-0.35~0.12)]。亚组分析表明,音乐的选择和播放时间对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日升(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胃癌患者外科治疗与预后的临床特点

    近年,我国老年群体中胃癌发病率逐渐增长。老年胃癌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以男性居多的性别倾向,术前多数具有共患疾病,肿瘤部位以胃窦处较多见,Lauren分型以肠型居多,Borrmann分型以Ⅱ、Ⅲ型为主,分化程度相对较高,临床分期相对较晚,转移形式以肝转移更多见。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接近,但因其术前常伴有更多共患疾病,术后发生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大。尽管如此,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与非老年患者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肿瘤因素并不直接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外科手术仍是提高其生存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制定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重视对其共患疾病的处理,完善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陆晟;朱正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第十届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论坛暨结直肠肛门外科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食管及其他器官同时性双源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食管和其他器官(肺或胃等)同时性双源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2例食管和其他器官(肺或胃等)同时性双源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全组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行切除术,其中3例合并肺癌同时行肺叶或楔形切除术;13例合并胃癌同时行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术;1例合并喉癌同时行全喉切除术。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肿瘤均为R0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心功能不全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辅助化疗。随访1年,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对于食管及其他器官(肺或胃等)同时性双源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可行。

    作者:谢颂平;康敢军;刘高利;黄杰;范国华;梁建;付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小RNA-128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R-128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组织库中选取该8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样本和相应的距肿瘤远端3~5 cm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28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Transwell法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miR-128b对胃癌细胞(BGC-823和HGC-27)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胃癌患者癌组织中 miR-128b 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521±0.509,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1.010±0.079(P<0.01)。癌组织中 miR-128b 表达与与患者 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miR-128b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0.6%,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的16.7%(P<0.01)。无论是BGC-823还是HGC-27胃癌细胞,转染miR-128b后,其透膜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较空白质粒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miR-128b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参与胃癌的转移和侵袭过程;miR-128b低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佳。

    作者:许俊;杨振华;胡光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7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收治胃癌患者2788例,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193例(6.9%),占2007—2010年各年度当年收治胃癌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6%、6.5%、6.9%和7.9%。其中有99例(51.3%)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手术组),35例(18.1%)接受姑息性切除治疗(姑息切除组),11例(5.7%)接受单纯胃空肠吻合或胃造瘘术治疗(吻合或造瘘组),48例(24.9%)接受化疗、生物或免疫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回顾性分析这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对影响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9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9(75~98)岁,其中140例(72.5%)为男性;79例(40.9%)伴有贫血,71例(36.8%)伴有低蛋白血症,19例(9.8%)共患糖尿病,21例(10.9%)共患肺炎,54例(28.0%)有吸烟或饮酒史,14例(7.3%)有遗传性肿瘤家族史。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7.9月,其中根治手术组38.2月,姑息切除组17.4月,吻合或造瘘组7.7月,非手术治疗组10.1月;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影响根治手术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P=0.046)、淋巴结转移(N分期,P=0.000)、肿瘤直径(P=0.049)、肿瘤TNM分期(P=0.004)和癌胚抗原水平(P=0.029)与生存时间有关;而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手术方式、糖类抗原(CA199)水平、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与其无关(均 P >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缩短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N1为P=0.005, OR=3.481,95%CI:1.468~8.254;N2为P=0.006,OR=2.848,95%CI:1.341~6.050;N3为P=0.000,OR=4.798,95% CI:2.207~10.432]。结论胃癌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根治性手术能够明显延长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但若出现淋巴结转移,则患者术后预期生存时间缩短。

    作者:高洪宇;兰秀文;李森;薛英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75岁以上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发病每年约为12.21万,约占全球同年龄发病数的42.73%;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的结直肠癌每年发病约为7.82万,约占全球的18.08%。在我国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中,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病例占25.13%,结直肠癌病例占28.86%;在我国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别占36.38%和44.68%。据现有资料估计,75岁以上老年人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是人群平均水平的5~6倍,死亡风险是人群平均水平的7~8倍。与全人群相比以及与55~74岁年龄组相比,75岁以上老年人胃癌发病率下降速度慢,而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速度更快,双重负担尤为明显。7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全人群。总结中国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程度和发展趋势,不仅能为预测未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结构和疾病负担提供依据,并且有助于提高对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防治的认识,以进一步增加对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投入,加强并发疾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治影响的研究,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郑莹;吴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放射治疗在老年人直肠肿瘤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但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接受规范剂量同期放化疗的人数明显低于较年轻患者组。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在70岁以上甚至更高龄的直肠癌患者中,围手术期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要优于单纯放疗者,也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及姑息治疗者;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与同为局部治疗的手术治疗相比,放射治疗损伤小,治疗结束后往往无明显不适,恢复较快,比较符合老年肿瘤患者治疗的需求。在总生存率等预后评价指标上,接受围手术期同步放化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显示出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似的生存获益。近年来,伴随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包括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IGRT)、调强放射治疗(IM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近距离放射治疗和粒子(质子、碳离子)放射治疗等,更能体现放射治疗精准的优势、更好的放射剂量分布、更少的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更低的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以及对肿瘤更高的生物学效应,在为老年直肠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提供更好选择的同时,将进一步提高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耐受性,保障其恢复正常生活后的生活质量。这些更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都为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尝试。

    作者:蔡昕;章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二次发表的推荐规范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有效获得某些由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制定的指南和共识,或其他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供相应材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允许或接受论文用同一种语言或另一种语言的二次发表。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期导读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D与2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优势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3D或2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组56例,2D组60例,均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近期疗效指标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手术时间较2D组更短[(186.2±22.8) min比(198.1±26.4) min, t=2.589,P=0.011]、术中出血量少[(73.6±28.5) ml比(88.1±32.3) ml, t=2.555, P=0.012];但3D组与2D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36.5±6.6)枚比(34.5±5.4)枚,P =0.073]、术后排气时间[(3.1±1.5) d比(3.3±1.8) d,P =0.729]、术后住院时间[(11.7±2.9) d比(12.6±3.1) d, P =0.0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5/56)比11.7%(7/60),P =0.628]以及住院费用[(8.6±1.4)万元比(8.1±1.2)万元,P =0.05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吉国锋;戚少龙;季福建;陶有茂;马冲;房学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直肠癌异时性肺转移无病间期长短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异时性肺转移无病间期(DFI)长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92例直肠癌异时性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性别、年龄、肿瘤远端距齿状线距离、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T分期、N分期、术前新辅助放疗和术后辅助化疗等可能影响术后异时性肺转移DFI时间长短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33例,中位年龄61(26~81)岁。肿瘤远端距齿状线距离<5 cm者36例;术前血清CEA水平≥5μg/L者44例;腺癌69例,黏液腺癌23例;肿瘤T1~2期19例,T3~4期73例;N0期43例,N1~2期49例;有30患者术前接受了新辅助放疗;有63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2(3~140)月,总DFI为(25.9±21.0)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远端距齿状线距离(χ2=4.496, P =0.034)、术前血清CEA水平(χ2=5.553, P =0.018)、肿瘤T分期(χ2=5.796, P =0.016)和N分期(χ2=6.780,P =0.009)、术前新辅助放疗(χ2=11.718, P=0.001)和术后辅助化疗(χ2=9.214, P =0.002)是影响直肠癌异时性肺转移DFI时间长短的因素。肿瘤远端距齿状线距离<5 cm、术前血清CEA水平≥5μg/L、肿瘤T3~4期和N1~2期、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疗以及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直肠癌异时性肺转移DFI更短。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远端距齿状线距离(OR=1.770,95%CI:1.115~2.812, P=0.016)、N分期(OR=0.525,95%CI:0.309~0.891, P =0.017)以及术前新辅助放疗(OR =1.976,95% CI:1.228~3.401,P =0.006)是影响直肠癌异时性肺转移DFI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远端距离齿状线距离近、N分期晚以及术前未行新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短期内更容易发生异时性肺转移。

    作者:李昂;王颢;左乔;傅传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胃肠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在胃肠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预测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间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200例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及OPNI筛查,以NRS2002筛查结果为诊断营养风险的金标准(评分≥3分者即被判断为存在营养风险,提示需要进行营养干预,评分<3分判断为无营养风险),由血清白蛋白(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来计算OPNI [OPNI=Alb(109/L)+5× TLC(109/L)];绘制OPN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在不同切点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以及曲线下面积,以确定OPNI对营养风险预测评估的佳截点;并根据该截点将病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不同的OPNI切点与NRS2002营养风险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NRS2002评分≥3分者103例(营养风险组),NRS2002评分<3分者97例(无营养风险组),全组OPNI评分(45.4±7.4)分。绘制ROC曲线显示, 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3~0.954),约登指数大为0.711,佳截点(临界值)为45.8;其预测营养风险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85.6%,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和83.7%;以此佳截点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OPNI≥45.8组(102例)和OPNI <45.8组(98例),相比之下前组患者的年龄更大[(66.5±12.1)岁比(57.0±15.3)岁,t=-4.905, P=0.000],体质指数较低[(20.4±3.0) kg/m2比(21.7±3.0) kg/m2, t =3.069, P =0.002], Alb [(34.7±4.7)109/L 比(43.6±3.4)109/L, t =15.542, P =0.000]和 TLC[(1.0±0.5)109/L 比(1.6±0.7)109/L, t =7.254, P=0.000]均明显偏低。 Kappa检验显示,OPNI以45.8为临界值时,OPNI与NRS2002对营养风险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 =0.691, P =0.000)。结论 OPNI对胃肠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具有较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OPNI=45.8可作为营养风险的诊断临界值。

    作者:罗雯;王佾;周智勇;李红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刊2016年第6期重点内容预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比较

    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争议。中国腹腔镜胃肠手术研究(CLASS)学组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远端胃癌根治加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进而评价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研究由来自14个中心的15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参与,并纳入了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临床分期为T2~4aN0~3M0的607例胃癌患者。纳入患者被随机分至腹腔镜手术组(308例)和开放组(299例)。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中转开腹率为4.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达到D2根治术标准的比例(97.4%比98.3%, P=0.591)、术中并发症发生率(5.8%比4.3%, P=0.402)、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18.8%比14.7%, P=0.175)及术后30 d内病死率(0.6%比0,P=0.4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严重程度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72)。

    作者:赵日升(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刊对参考文献撰写的新要求

    文稿引用参考文献时,请按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未发表的观察资料一般不用作参考文献,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2次文献亦不宜引为参考文献。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文献作者在3位以内者,姓名均予以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et al”(西文)、“他”(日文)、“ИДР”(俄文);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ndex Medicus》格式为准。参考文献必须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对有DOI编码的文章必须著录DOI,列于文献末尾。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黏膜HGIN并行NBI联合ESD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全组78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38~85岁。术前NBI显示,78例(100%)病变分界明显,有91.0%(71/78)病变中央凹陷区域有丰富的血管。除1例发生术中穿孔中转外科手术治疗外,采用ESD技术成功切除胃黏膜HGIN病灶77例(98.7%),ESD病灶整块切除率94.9%(74/78);另3例(5.5%)术中因黏膜下层粘连,黏膜剥除不完整,予以氩气喷灼创面以防止残留。病变大直径为(1.2±0.8) cm,手术时间(48±21) min。术后5例(6.4%)出现迟发性出血,予内镜止血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术后病理显示,病灶完整切除率91.0%(71/78),切缘阳性率3.8%(3/78);治愈性切除率89.7%(70/78)。32例(41.0%)仍维持HGIN诊断,6例(7.7%)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0例(51.3%)诊断为腺癌;57例获12月随访,21例随访6月,切缘阳性的3例患者未见复发;有2例(2.6%)出现复发,复查病理诊断为腺癌。结论 NBI联合ESD对于诊治胃黏膜HGIN安全有效,可以实现病灶的整块完整切除,且并发症少。

    作者:金燕;龚镭;唐学军;王小云;彭晓斌;吴高珏;姚礼庆;时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加三角吻合术后远期生存情况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加三角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加管状吻合术后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加毕Ⅰ式吻合术的1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胃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胃癌侵犯邻近器官、远处转移和重要血管周围融合肿大的淋巴结。根据不同手术组医师对掌握手术吻合方式的不同,对其中86例患者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加三角吻合术(三角吻合组),74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加管状吻合术(管状吻合组);患者均获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截至2015年10月,以随访终点计算期末累计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期末累计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三角吻合组随访7~32月,随访率91%(78/86),其中11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期末累计生存率为82.8%;管状吻合组随访7~33月,随访率95%(70/74),其中7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期末累计生存率81.7%;两组期末累计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0, P =0.271)。三角吻合组与管状吻合组的Ⅰ期患者均无肿瘤所致的死亡病例,Ⅱ期患者的期末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2%和93.3%(χ2=0.426,P =0.514),Ⅲ期患者的期末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5.3%和37.6%(χ2=0.718,P =0.3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加三角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加管状吻合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相近。

    作者:罗锐;戈应刚;吴星烨;张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