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跖跗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朱军海

关键词:跖跗骨骨折, 螺旋CT重建, DR摄片, 价值, 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跖跗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近年来的45例疑诊跖跗骨骨折患者分别行DR摄片和CT扫描重建处理,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和分析临床体会.结果 两组在诊断率、骨折数、关节脱位率、小骨片数,以及真阳性率、敏感度和准确度等数据进行比较,差距显著(P<0.05).结论 在对足部跖跗骨骨折诊断中,CT扫描重建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率显著高于DR摄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中医临床带教工作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中医临床实习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阶段.我院作为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近几年来在如何带教好临床实习生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与体会,愿与同道们交流,以期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作者:唐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征与护理对策探究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接诊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特征、护理对策进行回顾.结果 60例患儿经由治疗后病症得以控制者38例,缓解者20例,无效者2例,缓解率为96.7%;预后随访半年发现,60例患儿复发者3例,复发率为5.0%.结论 临床针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行综合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提高病症了解度,预防复发,值得学习.

    作者:肖成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锻炼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指数、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又能避免长期外固定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洁;王美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山莨菪碱与谷维素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使用山莨菪碱与谷维素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小儿神经性尿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采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谷维素,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神经性尿频患儿进行治疗时可在常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不但用药安全性高而且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有效护理,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尹艳丽;李相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护理与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采取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已得到改善,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给予患者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切口感染护理、出血护理、排尿护理、饮食指导护理等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降低及.

    作者:蒋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整体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分析和整体护理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6例肿瘤患者随即分为两组,采用整体护理的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护理的为对照组,分别为53例,然互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分别为(47.04±8.51)分,(49.13土10.96)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8.87士10.29)分,(51.11±12.30)分,两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影响的分析具有差异性.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康复作用很大.

    作者:袁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05例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5例危重症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05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治疗时间不同把105例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观察组在进入ICU48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在进入ICU48h以后行肠内营养治疗,治疗期间给予两组病人临床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等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危重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利于患者营养吸收,及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护理方法及预防.方法 通过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 108例患者仅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低于国内外报道的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结论 我们通过饮食、体位、功能锻炼、B超复查、药物干预等综合干预从而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董洋;兰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童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对儿童输液室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应对策略.方法 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儿童输液室进行治疗的30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及相关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其护理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在300例患儿的护理工作当中,出现护理风险的患儿共21例,占7.0%,其主要出现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护理工作人员没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输液成分存在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的检查工作不全面,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输液速度控制不佳.结论 童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均是可以避免的,针对其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童输液的去安全性,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朱万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看图对话卡在肝硬化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

    肝硬化为慢性过程,有多系统受累表现,晚期可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且死亡率高[1].研究表明,到位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2].饮食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方面,因此对肝硬化患者实施饮食教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看图对话卡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肝硬化患者掌握饮食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14年06月开始对肝硬化患者采用看图对话卡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作者:孙岳;王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来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加入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和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生殖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协同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

    作者:曹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输卵管积液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液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输卵管积液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液的CT表现特点,比较B超和CT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子宫两侧或者后方囊状低密度影像,病灶边缘清晰或者不清晰,囊液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壁内可见分隔,部分呈典型莲藕状、腊肠样改变,伴卵巢小动脉走行异常及稍增粗,或者与子宫壁和乙状结肠粘连.CT对输卵管积液的确诊率(86.6%)高于B超(60.0%)(P<0.05).结论 CT诊断输卵管积液确诊率较高,具有部分特征性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徐萍;夏顺明;李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高血压患者60例.分别采集年龄、性别、BMI、15min血压测量资料、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资料、超声心动图测量资料.按血压昼夜节律及LVMI分组比较.结果 (1)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夜间平均SBP和DBP升高、E/A值降低(P<0.05).(2)与非肥厚组相比,LVH组15min平均SBP、24h平均SBP和DBP、夜间平均SBP和DBP升高(P<0.05);2组间所有的血压变异性(BPV)指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1)血压呈非杓型与反杓型节律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较杓型节律者减退,其夜间血压处于较高水平,可加重靶器官的损害.(2)将血压的整体水平控制平稳可有效预防和延缓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和进展;LVH与BPV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罗容容;白文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光照定位法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法在早产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定位法桡动脉采血;B组采取常规方法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2.50%,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光照法明显提高了早产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护士采血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126例分析及评价

    目的 设计对照实验,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及评价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接受治疗的126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原理分析及评价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类型.结果:42例(33.33%)肺癌患者EGFR基因发生突变,其中26例(64.90%)患者外显子19发生突变,13例(30.95%)患者外显子21发生突变,仅3例(7.14%)患者外显子20发生突变,其中外显子19均为碱基缺失型突变,外显子20及21均为碱基替换型突变.结论 EGFR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怡霖;倪兵;高艳;张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在ICU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理念的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在ICU的护理过程中运用舒适护理的成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 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茅敏敏;王梅花;周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关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观察指标以患者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接受溶栓术后心肌梗死复发情况为准.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接受溶栓术后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运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非常显著.

    作者:张益香;李素文;李爱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客家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筛查和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客家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筛查和听力筛查结果状况.方法 对2014年客家人集中居住地博白县和陆川县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筛查和听力筛查结果分类统计.结果 客家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缺乏筛查41 090例,筛查阳性2076例,筛查阳性率5.05%,筛查阳性率陆川县高于博白县.客家新生儿听力筛查共49 559例,初筛阳性3 066例,初筛阳性率为6.19%.初筛阳性阳性复筛1 999例,复筛率为61.20%;复筛阳性461例,复筛阳性率为23.06%.确诊听力障碍14例.结论 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筛查可预防红细胞溶血,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早期治疗听力障碍提供信息.

    作者:杨雪;李梅;聂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通过采取明确原因、加强预防、观察下肢血液回流、预防性的抗凝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马致远;邵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