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徐舒;包亚玲

关键词:胎儿畸形, 产前检查, 超声
摘要:目的 评价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开展产前超声检查3756例,共检出胎儿畸形152处.结果 胎儿畸形发生率3.04% (114/3756),共152处畸形,引产证实占92.98% (106/114);先心病发生率1.06%、神经管畸形占0.91%、总唇裂占0.69%;超声检出敏感1度76.97%(117/152);有高危因素证实胎儿畸形92例(4.94%),高于无危险因素1.23%(22/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漏诊,先心病13例、神经管畸形5例、总唇裂1例、先天性肾积水1例、肢体短缩2例、马蹄内翻足1例.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可检出绝大多数胎儿畸形.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42例合并脑肿胀需要进行脑外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应用大骨瓣切开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硬脑膜外网状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与残疾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死率为9.52%,对照组为28.57%;实验组残疾率为52.38%,对照组为76.19%,上述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合并急性脑肿胀脑外伤时,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较之大骨瓣切开方式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残疾及重度残疾率.

    作者:姜伟;武贵旭;乔俊;朱恩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霍乱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1例霍乱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症状大大改善,连续三次霍乱弧菌培养阴性,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院内感染.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深入探讨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手指残端修整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手指外伤患者行残端修整术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外伤患者70例,根据伤情不能行功能重建者,均行残端修整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70例患者残端修整术后手功能、外观等均明显改变,优良者65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临床针对手外伤患者行残端修整术作用突出,便于重建手部功能和外形,提高疾病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潘春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内科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256例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和实验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给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品管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心内科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姚玉梅;曹爱敏;汤尚燕;葛金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意义

    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利用血糖,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堆聚,很容易产生酸中毒,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以高血糖为主的酮症酸中毒(DKA).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常需测定血液中酮体的浓度,一般以检测血清β-羟丁酸的浓度反映体内酮体的水平.该测定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特点,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对血清β-羟丁酸的酶法分析作了方法学和临床应用评价,现将有关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连蕾;高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采用C型臂透视下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住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6例患儿的治疗结果全部为优秀,没有发生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适当合理地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安全、微创、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于洪冰;高升;孙巨文;王德建;冯俊杰;张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用药情况的分析.方法 收集老年糖尿病的特点的相关文献及相关药物,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是我国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常用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重视并发症筛查及低血糖的不良反应.

    作者:罗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急性呼吸困难病人全血乳酸与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急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多见于心源性和肺源性疾病.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很大程度上与肺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混淆,且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发病快、预后差,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若不及时作出临床诊断,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血浆B型钠尿肽(BNP)是心脏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可特异性地在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的情况下自行分泌.因此,检测血浆BNP水平可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早期诊断.乳酸是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组织缺氧以及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供氧不足时,糖酵解作用加强,在肌肉中蓄积的乳酸释放人血液循环中,因此,全血乳酸测定对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供氧不足时的组织缺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目前,全血乳酸监测已广泛运用于急诊患者的现场血浆检测.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血浆BNP和全血乳酸检测,分析血浆BNP、乳酸与急性呼吸困难的相关性,为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马敬娥;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肌电促通仪在正中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肌电促通仪组)和对照组(针灸组)各21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优良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2.85%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66.6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李咏梅;毛林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手段.方法 对27例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感染原因分析,术前、术中、术后操作过程缺陷及无菌操作不规范;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切口护理,无菌操作培训,宣教.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为保护腹膜透析患者生命通路提供保护伞.

    作者:杨思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不同给药时间在肠道清洁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lene Glycol Electrolyte Powder(PGEP)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纳入研究标准的住院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B组于结肠镜检查前一天晚20:00和次日晨8:00分别服PGEP一盒.采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标准判定肠道准备的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结果 A组146例,肠道清洁有效率86.9% (127/146),B组148例,肠道清洁有效率56.0% (83/148).A组较B组肠道准备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GEP进行结肠镜前肠道准备,选择在结肠镜检查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肠道清洁效果更好.

    作者:姜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39例重症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78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可间接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

    作者:吕湘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关护理.结果 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加强病房环境护理、合适的体位护理、呼吸机消毒、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芹;张云;王梅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 浅析胎儿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之间的市内部分妇产医院的974例孕妇的资料以及所有死亡胎儿解剖的资料来做统计分析.根据孕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来确定胎儿心脏大小、位置、结构形态、功能.标准切面为胎儿的三血管、主动脉弓、左右室流出道、四腔心、动脉导管弓,并根据选取的资料,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74例胎儿中检查出12例心脏结构不正常,其中产前超声检查时确诊11例,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测有91.5%的敏感性,99.8%的特异性.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降低胎儿出生缺陷有着重要作用,并且以上六个切面作为胎儿心脏超声检测的标准有助于减低漏诊误诊的几率.

    作者:孙运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实施保护性医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属要求实施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与家属沟通后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家属逐步告诉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认知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按家属意愿进行保密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结论 转变家属要求保密观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岗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53)分、2.50%,对照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52±1.16)分、2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总结改进策略.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住院患者,对照组(n=177)、观察组(n =183)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专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护理内涵,但并不能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6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俊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7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患者发生呕吐的概率,同时对惠者心理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