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气检测血乳酸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孙正娟

关键词:血气检测, 血乳酸, 参数, 相关性, 细胞酸中毒, 随时间变化, 乳酸酸中毒, 高碳酸血症, 组织细胞, 干预治疗, 诊断意义, 乳酸代谢, 浓度增高, 临床意义, 呼吸衰竭, 动态监测, 动脉血气, 病情恶化, 相应变, 危重症
摘要:呼吸衰竭是临床危重症.低氧时,组织细胞糖酵解增强,导致血乳酸(LAC)浓度增高,可能诱发高碳酸血症.血乳酸和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有相应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1血乳酸代谢及临床意义血乳酸产生是细胞酸中毒的一个后果,持续乳酸升高与病死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动脉血乳酸的浓度为0.5-1.6mmol/L,当血乳酸值>4.0mmol/L时具有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意义.动态监测乳酸并观察乳酸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于及时发现病情转归有较大价值,乳酸下降反映干预治疗有效,病情好转.相反,血乳酸持续增高或在治疗中乳酸水平剧增则反映病情恶化.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治疗的6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研究,把6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椎体成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椎体成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9%,对照组为31%,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把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推广运用意义.

    作者:王纪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眼部毛细血管瘤3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眼部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 2015年3月间收治的36例眼部毛细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口服或瘤体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对患儿进行随访复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组36例患儿经治后,血管瘤平均体积由治疗前的(2.63±0.27)cm3减小到(2.63±0.2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0.6%和11.1%.治疗后2例患儿出现暂时性皮下淤血,1例患儿出现皮肤局部松弛,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口服或瘤体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方式治疗婴幼儿眼部毛细血管瘤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强;蒋学武;汤明生;阎玉矿;刘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讨论防范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550例在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发生的各种护理风险的原因,讨论具体的防范措施.结果 550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隐患通过护理人员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对550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实施护理风险分析和采取防范措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对护理安全防范的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培训,严格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严格控制护理质量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金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体检人员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比较全面、合理地分析研究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本文对近年来4890例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体检发现高血压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陈卫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临床化验指标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2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转氨酶(ALT、AST)、钙(Ca2+)、尿酸(UA)、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白蛋白(A1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Apo-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的凝血及血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提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临床医师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能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预后.

    作者:刘秀娟;范利;李广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两湖地区三维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

    随着超声影像技术不断的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是医学成像技术近年来引人注意的发展方向.与二维超声成像相比,三维超声成能够提供丰富的立体空间信息,弥补二维超声成像的不足.并且对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远高于二维超声,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周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母乳喂养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小儿智能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出生的200例新生儿展开研究,因喂养方式不同把20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各100例.母乳喂养组不单单喂养母乳,也要让婴儿食用维生素、水果汁等食物;人工喂养组行配方奶实施喂养.观察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对小儿智能发育产生的影响.结果 母乳喂养组在不同时间段DQ均值均比人工喂养组高,且母乳喂养组喂养12个月时良好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17%,母乳喂养组(2%)喂养12个月时临界状态低于人工喂养组(1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智能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智能发育,从而提升人口的素质.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90例小儿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病情好转,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亚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油性敷料在无创机械通气预防面部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无创机械通气使用中,油性敷料对面部压疮的预防的作用.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法将32位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6人,使用油性敷料保护面罩压迫部位;对照组16人,使用普通的医用棉垫保护面罩的压迫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面部压疮的发生率以及呼吸机回路的漏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面部压疮发生率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油性敷料对于预防面部压疮的作用明显优于医用棉垫.

    作者:何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场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微量注射泵局部给药方式来进行局部抗生素注射治疗慢性骨髓炎42例患者,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注射用药1-3周,用药当天就出现了一定的肢体疼痛减轻,肢体局部肿胀逐步消失,病患皮肤出现好转,由黑红转为暗红,直至消失,窦道脓疮渗出有所减少,直至干燥结疤愈合.患者身体症状在治疗后安全消除,经治疗8~32个月以后,经追随调查,无复发.结论 结合影响介入技术应用,针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采用可视环境下的局部介入抗生素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和治愈疾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仇志韬;王文革;李仕臣;秦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胶原酶盘外注射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使用胶原酶盘外注射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体会.方法 本院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开展胶原酶盘外注射技术治疗1万余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胶原酶盘外注射技术结合本院相应改良及配套治疗.结果 胶原酶盘外注射优良率达到89%.结论 胶原酶盘外注射技术由于各种因素,逐步应用有所减少,但由于胶原酶盘外注射的简便性、易操作性以及肯定的疗效,在基层医院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法在检验科血库的血型鉴定应用情况,以便科学、合理、有效地协助临床安全用血,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 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单克隆抗体)进行血型鉴定8781例.结果 正反定型不符40例,经常州中心血站金坛分站复检,血型与微柱凝胶法定的血型相符36例.结论 微柱凝胶实验可作为临床血型鉴定的常规检测方法.

    作者:蒋招娣;张丽;李青青;徐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联合应用的优点

    目的 观察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12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症、ASAI级的行择期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CSEA组(60例)CEA组(60例).CSEA组取L2-L3或L3-L4间隙硬膜外穿刺,再用针内针作腰麻穿刺.CEA组取T12-L1作硬膜外穿刺.结果 CSEA组用药量少,阻滞效果好,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肌松好,Bromage评分高,与CE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CSEA较单纯CEA有更多的优势,更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是一种更适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徐延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进行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80例,根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及地中海贫血组,比较两组血液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MCH指标差异不明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MCV、RDW及MCHC方面的水平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血液检查结果诊断或鉴别贫血症患者,其MCHC、MCV及RDW指标可作为判断依据对缺铁性及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确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应值得临床借鉴及应用.

    作者: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的配伍禁忌

    目的 了解注射用埃索美拉唑的配伍禁忌.方法 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注射用埃索美拉唑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与多种药物配伍后,会出现混浊、变色等现象.结论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联合使用.

    作者:罗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80例麻醉护理配合与体会

    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护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都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对麻醉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护理满意度达到95.00%,对照组患者对麻醉护理满意度为72.50%,观察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面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室麻醉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祁玲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10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超声表现特点.结果 109例腹痛患儿显示的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其中以右下腹、脐周为多见,散在或成串排列,血流信号较丰富.经临床治疗1~2周后,淋巴结明显减少及缩小占83.49% (91/109),淋巴结大小数目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占16.51% (18/109),后随访复查也逐渐缩小、数量减少.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便捷,能清晰显示小儿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能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丛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之举措

    医院档案是医院各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档案工作人员去粗取精、分析归纳、分类编目、认真整理形成的,是开展各项工作的见证,是反映医院历史的真实资料.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医院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工作.充分有效地开展档案工作,无论在总结工作经验,探索,掌握工作规律方面,还是在科研和管理人员合法权益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医院日益发展的今天,档案在扩大医疗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医院发展,推进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赵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导致药物流产失败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原因及临床分析,从而降低药物流产的风险及不良后果.方法 收集385例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流产资料,并对35例流产失败的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5例药物流产失败35例,失败率9.1%.针对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有剖宫产史、高龄、多次流产以及子宫位置后倾等等.结论 进行药物流产之前,充分分析其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严格掌握药物流产适应症及禁忌症,从而提高其成功率.

    作者:张建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出院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出院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68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出院6个月SBP、DBP水平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6个月SBP、DBP水平高于出院时(P<0.05);出院6个月,研究组SBP、DB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规律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监测血压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42%VS 69.05%,10.71% VS 19.05%,P<0.05).结论 对出院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稳定的保持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血压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