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目的 研究分析奥美拉唑与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立止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00% (P <0.05).结论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宋岳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8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能使护理人员为患儿制定更准确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传染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肝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与72.9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再出血的可能性大大避免,减少患者的临床并发症.
作者:顾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ASAⅡ或Ⅲ级,男,54例,女,26例,年龄75 ~ 92岁,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治疗组(G组)和经典输液治疗组(C组).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穿刺,监测BP、CVP.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每搏变异度(SVV)、CI等指标.G组根据SVV、MAP、CI、心搏量指数(SVI)将CI≥2.6L·min-·m-2、SVV≤12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C组根据CVP及MAP行经典补液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尿量及出血量.记录入室建立监测后(T1)、诱导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手术开始后1h(T4)、术毕(T5)的MAP、HR、CVP、CI、SVV的变化.检测T3、T5时的SaO2、ScvO2及血乳酸含量并计算术中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ERO2)、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和胃肠通气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G组胶体液输注量和尿量明显增加(P<0.05),T3、T4时G组CI明显升高(P<0.05),T3、T4时SVV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5时G组ScvO2、DO2I、VO2I、ERO2均明显增加(P<0.05),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胃肠通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优化择期手术中高龄患者的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保证微循环灌注,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提供比经典液体治疗方案更好的容量治疗,同时能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尹学军;宁贤友;谢卫农;毕经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疱疹性口腔炎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三氮唑核昔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三氮唑核昔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3d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 (P <0.05).治疗7d时,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5%(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在佐治疱疹性口腔炎过程中,对于改善主要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祥;杜莹;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4例,对比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观察组的低血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两组间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7.32,5.49;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陈军;周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53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2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为31-120天,平均(47.6±2.5)天,两组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后好转.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1.48%;非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治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8%,非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手术治疗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
作者:周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0月间于我院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重症监护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 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措施,仅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其余39例患者均好转或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7.5%.结论 全面、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使患者的安全感提升,治疗配合度更高,有信心战胜疾病,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云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发生的60例不良事件作为研究事项,使用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分类,分析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的事件为非计划性拔管、跌倒、用药错误,其发生率分别为26.67%、21.67%、16.67%,高于其他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 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可有效分析出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作者:屈慧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清流县医院把廉政文化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紧密结合,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源头防控和日常监督管理,促进了医院行业作风转变,提高服务质量,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作者:邓燕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Kartagener综合征在临床上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2例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与结论 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以影像学为依据,无特殊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辉耀;李军;范奇;王敏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流产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接受人流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联合心理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流产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舒缓焦虑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感,减少或避免人工流产综合征,值得推广.
作者:郑志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门诊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达93%.结论 在门诊手术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张艺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探讨在头位难产的产妇护理中采用徒手旋转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200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助产护理)和试验组100例(助产护理时徒手旋转胎头).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70.00%)高于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45.00%),试验组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6.00%)、窒息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31.00%)和窒息发生率(2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位难产中,采用徒手旋转的助产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增加自然分娩率,新生儿并发症概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碧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序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单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序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序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刘云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加入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苏成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我院确诊为小儿支气管哮喘且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常规抗炎、补液等处理措施,均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法,对照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门诊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门诊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的选择方式.
作者:李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非重复分离菌株共1075株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菌株进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在研究的1075株菌株中,共包含革兰阴性菌713株、革兰阳性菌362株.其中葡萄球菌属细菌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4.3% (86/102),明显高于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菌株的检出率22.6%(23/102).同时经过药敏实验发现,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甲氧西林金葡菌对万古霉素非常敏感,敏感率高达100%.结论 在对院中的抗菌药物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相关知识,完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升整体的质量管理从而不断加强微生物检测水平.
作者:俞书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与子宫异常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60例子宫异常出血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但未出现出血等异常症状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节育器的类型和大小、形态与宫腔的适应性及子宫内膜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宫内节育器类型与对照组比较中金属宫内节育器、活性铜宫内节育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3例出现子宫内膜异常;对照组14例,两组压迹、溃疡、出血及瘀宽比较,P <0.05.结论 宫内节育器的置入要根据患者宫腔的形态及大小选择相适应的活性铜宫内节育器,降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中19个科室的100名新护士,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培训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护士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50名护士.A组护士在夜班准入中仅进行常规模式的考核,B组护士则在常规模式考核的基础上再根据各病区临床的特点进行床边综合能力模式考核,考核结束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护理能力(如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指标)及护理评价(如自我评价、护士长评价、住院医师评价、导师评价等),进而探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B组新护士经过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后的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常规模式考核的新护士,且B组新护士的自我评价、护士长评价、住院医师评价、导师评价等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明显,P <0.05,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应用时意义显著,可明显提高各科护士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护士对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加强护士独自处理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蔡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