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浩;梁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开展的内镜切除技术,主要用于胃肠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较大、广基病变的一次性大块和完整切除.与上消化道相比,结直肠壁更薄,ESD难度更高.第二炮兵总医院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肠镜检查发现的14例直径大于或等于3 cm的结直肠巨大广基息肉行ESD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军;丁健华;赵克;汤海燕;王秋枫;姜红红;郑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按“肿瘤血管正常化窗口(NWTV)”假设对不能切除的胃癌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期及局部晚期不能切除的93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采用FOLFOX4(奥沙利铂、四氢叶酸和氟尿嘧啶)常规新辅助化疗]、B组(29例,前述方案加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和C组(34例,按NWTV假设,按B组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贝伐单抗用药5d后按A组方案治疗).比较3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结局.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分期下降率分别为56.7% (17/30)、72.4%( 21/29)和85.3%(29/34),C组明显高于A组(P<0.05);R0切除率分别为23.3%(7/30)、27.6%(8/29)和52.9%(18/34),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O.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剂应用于胃癌的新辅助治疗中能改善临床疗效,按NWTV窗口指导的给药方式效果更佳.
作者:郑勇斌;曹峰瑜;刘克杰;甘宏发;何小波;童仕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转流术后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脂分布的改变情况.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间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前瞻性入组收治26例胃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例,行胃转流手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2、48周,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和脂肪面积等体脂参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生化指标.结果 胃转流术后,2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高血糖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48周,26例患者HOMA-IR由术前的5.7±1.5降至3.4±1.0,BMI由术前的(27.1±3.8) kg/m2降至(22.6± 1.4) kg/m2(P<0.05).其中心性肥胖指标腰围由术前的(95.3±2.5) cm降至(75.3±1.1) cm,内脏脂肪面积由术前的(101.7±13.8) cm2降至(78.7±11.2) cm2(P<0.05);而外周性肥胖指标皮下脂肪面积未见下降(P>0.05).结论 胃转流术后体脂分布由中心性肥胖向外周性肥胖转变;胰岛素抵抗改善与中心性体脂参数下降有关.
作者:王瑜;陈自谦;戴露倢;刘斌;王畅;黄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盆腔占位的诊断,常常涉及临床多学科的疾病,包括妇科肿瘤、淋巴结血液学肿瘤、腹膜后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另外一些少见的骨软组织肿瘤或先天性的疾病等都可以表现为盆腔占位.对这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外科医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我们近收治了一例盆腔占位.记录了全部临床资料,对临床外科医生的培训提供了有益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天成;李明;李忠武;顾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胸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颈段食管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单一手术组200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施行以胸外科保留咽、喉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的4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与同期同一手术组治疗的480例非颈段食管癌进行比较.结果 4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岁.接受术前化疗30例,术后化疗25例,手术前后均予以化疗21例,术后放疗6例.除4例仅行探查手术外,另37例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颈部吻合,其中1例围手术期死亡.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并顺利出院的36颈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3、5和8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8%、52.6%、35.1%和35.1%;而同期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并顺利出院的457例非颈段食管癌患者的1年、3年、5年和8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0%、54.3%、45.0%和3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胸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颈段食管癌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作者:马少华;秦斌;申潞艳;梁震;康晓征;戴亮;陈克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社会对医师,尤其是外科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科医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能力、自我减压的能力与应对媒体和社会责难的公关意识等.病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外科医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医患之间的怀疑和误解,必然会伤害医患双方.
作者:奏新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全层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在胃体部全层切开直径2 cm的缺损后,第1组不缝合胃壁缺损,第2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黏膜层,第3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全层,第4组用3-0丝线缝合胃壁全层.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处死各组动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爆破压;并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炎性反应及组织纤维增生情况.结果 第1组动物术后34 h内全部死亡,其他各组动物均良好存活,所有存活动物无腹腔内出血和感染表现.第2、3组与第4组相比,手术耗时短[(45.8±1.6) min和(42.5±1.5)min比(48.0±1.4) min,P<0.05];第3天创面爆破压低[(36.9±4.6)mm Hg和(39.8±4.1) mm Hg比(50.5±4.2) mm Hg,P<O.05];第7天创面爆破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7.9) mm Hg、(97.8±6.8) mm Hg和(98.5±7,0) mm Hg,P>0.05].相同时间点创面劳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金属夹缝合组炎性反应较轻,Masson染色反映创面愈合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金属夹缝合胃部全层缺损,无论夹闭胃黏膜层或全层组织,均能达到与手术缝线缝合相同的临床愈合效果和质量.
作者:刘靖正;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蔡明琰;钟芸诗;胡健卫;任重;李亮;朱博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外科医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通过外科手术解除患者的病痛是外科医师的职业责任;而社会责任感是外科医师必备的素质.注重社会责任的培训,强化社会责任的实现,坚持以患者的利益至上,努力在临床实践中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作者:顾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历来被视为一种内科疾病,近年来美国及欧洲已广泛采用胃转流术(gastric bypass,GBP)治疗肥胖伴T2DM的患者,治愈率达83%~86%[l-2].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3例T2DM患者行GBP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上官昌盛;任辉明;蔡崇元;赵平;唐德涛;丁一;邓兵;李新;吕洋;杨俊;裴芝皆;谢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蛋白4(MRP4)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照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病毒感染RNA干扰技术(RNAi)稳定下调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中MRP4的表达.将HCT116细胞分为未感染任何病毒的细胞株(CON)、加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的细胞株(NC)和加RNAi靶点病毒感染的细胞株(KD)3组,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RNA和蛋白水平检测MRP4表达变化,以验证RNAi的有效性.4 Gy剂量照射后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增殖,比较RNAi后HCT116细胞株照射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并转染慢病毒质粒,获得稳定沉默MRP4表达的HCT116-KD细胞株.HCT116-KD细胞株MR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均明显下调(P<0.05).照射后24 h,KD细胞株凋亡率为(71.7±0.8)%,明显高于CON组[(56.1±0.9)%]和NC组[(59.8±0.8)%](P<0.05).照射后48 h和72 h,KD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MRP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照射耐受显著相关,应用慢病毒感染RNA干扰下调MRP4表达可以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照射敏感性.MRP4有可能成为预测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于志奇;张畅;柴瑞;劳昕元;王颢;高显华;韩一芳;张晓青;曹广文;傅传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结直肠癌目前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根据每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是当今结直肠癌诊疗的发展方向.只有规范结直肠癌的临床诊疗路径、完善术后随访制度和加速分子标记物的研究,才能达到实现个体化治疗从而使患者大化获益的目的.
作者:汪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于肿瘤下缘距离肛缘小于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以往多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Miles术),以致部分未扩散转移的早期患者亦丧失肛门功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为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保肛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建中;彭翔;余思;朱佳成;郭校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腔镜肥胖外科手术名词] 可调节胃束带术(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AGB);胆胰转流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BPD);十二指肠转位术(duodenal switch,DS);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GB);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
作者: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学会;沈莹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肥胖大鼠袖状胃切除术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用于研究降糖机制.方法 9只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喂养高脂饲料4周制备成单纯营养性肥胖大鼠后,被随机分为2组,6只行袖状胃切除术[袖状胃组,体质量(471.8±17.9)g],3只行胃干预手术[假手术组,体质量(467.0±8.4)g].术后测量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和空腹血浆ghrelin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大鼠术后早期体质量均进行性下降,假手术组术后第5天体质量开始回升,第22天反弹至术前水平;而袖状胃组术后第9天体质量开始缓慢回升,术后第28天体质量[(420.1±18.6)g]仍明显低于同组术前水平[(471.8±17.9)g]及假手术组[(487.4±10.1)g,P=0.001].术后袖状胃组大鼠平均每日摄食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袖状胃组术后血浆总ghrelin 浓度呈连续下降趋势,术后4周[(1316.8±14.8) ng/L]与术前[(1595.1±14.4) ng/L]相比下降17.4%;假手术组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成功建立的大鼠外科袖状胃切除术模型可应用来研究2型糖尿病袖状胃切除术后改善糖代谢的机制.
作者:马冠君;张伟;郑向民;仇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了将结肠癌切除术标准化,学者们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的概念,即在直视下连续锐性分离,将脏层筋膜层从壁层分离,获得被脏层筋膜层完全包被的整个结肠系膜,保证安全地暴露并结扎供血动脉起始部.CME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大化地清扫肿瘤负载区域的淋巴结,从而进一步提高结肠癌的手术疗效.CME的肿瘤学优势为保证获得由完整结肠系膜包被的肿瘤标本,防止因结肠系膜内血管及淋巴引流暴露而增加肿瘤播散的概率;从根部结扎血管可以保证获得多的淋巴结检出数量.初步研究显示,CME并血管高位结扎可以明显提高Ⅲ期患者的疗效,对于其他分期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未得出腹腔镜是否适合行CME手术的结论.
作者:李国新;赵丽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HGIN)病例的处理原则.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03例肠镜活检诊断为HGIN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直接接受根治术156例,全瘤切除活检47例,分别将术后诊断与肠镜活检诊断进行对比,并对两组间的临床病理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结肠(P=0.02)、肿瘤无蒂(P=0.00)以及体积大(P=0.00)是导致选择直接行根治术的影响因素.术后共有163例(80.3%)诊断为浸润性癌,而仅有40例(19.7%)证实为HGIN.156例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140例手术标本确诊为浸润性癌,16例仍为HGIN.47例行全瘤切除活检的患者中,24例术后确诊为HGIN,23例被诊断为浸润性癌,其中15例后续行根治术.结论 基于肠镜活检诊断的HGIN应积极行全瘤切除活检明确诊断;在不具备全瘤切除的条件下,对于不涉及保留肛门的高度疑癌病例也可直接行根治术以防延误治疗.
作者:卫旭彪;高显华;王颢;傅传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糖尿病外科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外科干预的手段来达到控制血糖甚至治愈糖尿病的一个领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展的减肥手术到70年代降低血糖作用的发现,继而在接下去的30多年里糖尿病外科的飞速发展,对于糖尿病是否能得到治愈这一问题我们似乎有了不同的答案.本文就糖尿病外科的历史演变、手术方式、可能的机制及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钱振渊;叶再元;邵钦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研究发现,减重手术可以改善甚至治愈糖尿病.采用不同术式其效果不一,其中胆胰分流术(BPD)对糖尿病治愈率高,达98%以上;其次为Roux-en-Y胃旁路术(RGBP),可达80%.但这两种手术对于治疗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争议较多.BPD与RGBP术后患者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尤其是肠道激素GLP-l和GIP的变化并不一致,很难用前肠及后肠假说完全解释.本综述根据国内外新研究结果,比较了BPD及RGBP两种术式的解剖结构及术后GLP-1和GIP的变化,并对两种术式在治疗糖尿病上可能存在的不同机制进行了探讨.
作者:吴鸿浩;梁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外科是将围手术期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整合在一起,将麻醉、护理和外科等学科的新研究证据完美结合的概念,需有严格的临床路径来保证实施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优势.文章探讨了临床推广应用为什么不够令人满意的原因和主要困难.
作者:江志伟;黎介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疗效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273例结肠癌C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147例,开腹手术126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根治性及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的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73例患者中,有251例(91.9%)接受了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1%(9/147)和7.9%(10/12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8%(35/147)和16.7%(21/1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4%和74.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5%和7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有望成为结肠癌新的手术规范.
作者:孙艳武;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