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黔;严芝强;王海斌;谢海涛;于扬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和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是当今国际微创外科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热点.NOTES技术尚待进一步的发展,而LESS技术是现阶段可行的体表“无疤痕”技术,是NOTES技术的过渡阶段.虽然腹腔镜辅助的NOTES结直肠手术和完全的NOTES结直肠手术已经见诸报道,但是该手术目前仍然主要处于动物试验阶段.LESS技术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其可行性已经为较多的文献资料证实,而其是否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作者:胡三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脾门区淋巴结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D2根治术中必须清扫的淋巴结.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理念的更新,保脾的脾门区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已逐渐被外科医师所接受.由于脾脏位置深在,脾血管解剖变异多,使得腹腔镜保脾的脾门区淋巴结清扫术操作难度大.术者一方面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另一方面应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和程序化的手术操作步骤,同时必须熟识腹腔镜下脾门区的血管解剖特点,以血管解剖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腹腔镜下保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黄昌明;林建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腹腔镜外科在胃癌治疗中面临着两大困难,即D2淋巴结清扫及全腹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而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图像立体三维、放大10倍、有7个自由度关节的器械和医生工作体位舒适等优点,有利于行胃癌D2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吻合重建,增强微创手术的优势,拓展微创外科在胃癌治疗中的适应证.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胃癌,必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江志伟;黎介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C)相关筋膜和间隙的局部解剖学特点.方法 对7具尸体和49例接受LRC的患者进行解剖学观察;比较腹部健康者和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在升结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存在各向交通的右结肠后间隙;其前、后、中线侧、外侧、头侧和尾侧边界分别为升结肠系膜、各向延续的肾前筋膜、肠系膜上静脉、右结肠旁沟腹膜反折、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和肠系膜根下缘.在横结肠系膜和胰十二指肠之间,存在横结肠后间隙,其头侧以横结肠系膜根为界.在横结肠系膜和大网膜之间,存在胃结肠系膜间间隙.在CT影像上,正常肾前筋膜是与腹横筋膜相延续的等密度细线,右结肠后间隙无法辨认;但对于右侧结肠癌患者,肾前筋膜和右结肠后间隙可能受侵犯而较易辨认.结论 右结肠后间隙和横结肠后间隙对于LRC是天然外科间隙,肾前筋膜是天然外科平面.
作者:张策;于海涛;丁自海;李国新;钟世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体外模拟不同压力CO2气腹环境对人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模拟CO2气腹环境,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气腹压力分别为1.2、1.6和2.0kPa,作用时间均为4h.实验组经气腹处理后第0、24、48、72和96 h,对照组普通细胞培养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 胃癌MKN-45细胞经1.2、1.6 kPa CO2气腹作用后CD44v6和ICAM-1表达呈现先升高后回落,24 h时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 h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Ecadherin表达变化为先降低后回升,处理后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然后开始回升,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0 kPa组CD44v6、ICAM-1和E-cadherin表达变化均更为显著,CD44v6和ICAM-1在处理后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在48 h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模拟临床常用的CO2气腹压力对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可产生一过性影响,但均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作者:石彦;余佩武;雷晓;钱锋;赵永亮;唐波;郝迎学;尹鹏;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右下腹包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右下腹包块的诊断经常涉及到许多临床学科,如妇科、血液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或肿瘤科等.对右下腹包块的诊断和治疗,是外科医生常遇到、也是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对1例右下腹包块反复破溃14年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了整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义;李春生;李博;李红;刘铜军;王丽萍;张惠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46岁,因“腹痛伴停止排气排粪2d”于2011年9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d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胆汁.疼痛无向他处放射,同时停止排气排粪;当地就诊予以腹腔穿刺抽出淡血性液体,遂转诊于我院.
作者:李冬瑞;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M( apo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apoM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例正常肠黏膜、6例肠炎组织、10例肠息肉、2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apo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poM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前者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后者(0.05±0.01比0.19±0.05,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apoM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apoM蛋白表达中位分值为5.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l0.5,P<0.05)、肠炎组织(9.75,P<0.05)、肠息肉组织(11.0,P<0.01)及正常黏膜组织(10.5,P<0.05).未见结肠癌组织中apoM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结论 载脂蛋白apoM在肠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组织中apoM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牟琴峰;罗光华;陈陆俊;魏江;郑璐;张晓膺;徐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骶前囊肿是发生于骶骨和直肠之间的肿瘤,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占骶前病变的74%,成年时才出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由于囊肿位于盆腔筋膜壁层深面,骶尾骨前方,出现症状较晚,确诊时囊肿体积常较大.
作者:姜洋;姜南;李红;刘铜军;王忠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微结构损伤和腹膜纤维溶解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和医生决策分为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组(23例).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术后腹膜微结构损伤程度;采用ELISA法比较手术前后腹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的改变.结果 术后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开腹组肠管浆膜完整性受损、系膜脂肪细胞与间皮细胞覆盖脱失、炎性细胞聚集程度较腹腔镜组严重,两组损伤评分比较的总平均秩次分别为38.22和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网膜组织t-PA、肠管浆膜组织t-PA及PAI-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腹腔镜组网膜组织中PAI-1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膜损伤程度较轻,对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防止肠粘连的形成.
作者:张瑞;武书胜;陈智;徐钧;底卫东;董博;张宇红;赵保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手术是治愈腹壁疝的唯一方法,但外科医生对造口旁疝的手术治疗却较为棘手.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及补片被广泛应用于造口旁疝的治疗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依然存在复发及造口功能和外观不佳等问题,因此,对造口旁疝的手术不仅要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方式来修补缺损,而且还要需要对造口进行重建.
作者:姚琪远;何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腹腔镜手术以其显著的微创优势,已成为外科医生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式之一.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腹腔镜胃切除术的指征已逐渐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腹腔镜手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运用尚存争议.腹腔镜胃癌手术在技术层面的要求非常高,尤其在进行D2淋巴结清扫时.因此,在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前,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和流程的培训是必须的.
作者:苏向前;杨宏;邢加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特发性的慢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整体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男性发病率略高;UC患者发病年龄相对晚;大多数病变为轻中度,瘘及肛周病变少.虽然IBD药物治疗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30%以上的UC患者需手术治疗,有70%的CD患者毕生要接受至少1次手术.本文就近年来IBD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左帅;汪欣;刘玉村;王鹏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肠型胃癌细胞系(N87)和弥漫型胃癌细胞系(AGS)中Snail和上皮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将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质粒转染胃癌细胞系,检测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收集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77例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Lauren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Snail在N87中低表达,在AGS中高表达;E-cadherin表达与Snail相反.转染GSK-3β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1).使用不同浓度的GSK-3β抑制剂氯化锂处理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明显浓度依赖性(P<0.01).21例肠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16例,高表达5例;56例弥漫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21例,高表达35例;肠型胃癌中Snail表达明显弱于弥漫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nail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有关,是一种潜在的确定胃癌分型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贺宏勇;汪学非;沈振斌;陈伟东;孙益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20世纪80年代起,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腹腔镜技术可分为全腹腔镜技术、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各种技术均有其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症以及优缺点,因此,各种技术都在不停地完善和发展着.
作者:翟志伟;李明;顾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7月间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接受腹腔动脉双源CTA检查的25例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A检查发现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均为男性,年龄(45.3±6.7)岁,2例有高血压病史.4例患者CTA检查均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增粗,2例可见内膜瓣和真假腔,1例溃疡状破口,1例壁间血肿,近段破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CTA分型:Ⅰ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1例.2例出院时进行了DSCTA复查,出现了进行性变化.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特征,并能为疾病分型和随访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彭珂文;沈比先;高燕;曾志斌;汪春荣;肖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s,IFP)临床少见,且术前确诊率低[1].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分别于2009年6月和2010年11月收治了两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FP,术前曾行腹部CT检查,均误诊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现将这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王挺;赵振华;刘喜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直肠双吻合技术(DST)给直肠癌切除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其克服了因盆腔手术空间狭小而导致的手工肠吻合操作困难等缺点,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保肛率,并降低了吻合口瘘等风险.本文结合自身开展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10年的临床经验,从直肠的吻合方式到吻合操作技巧,阐述了腹腔镜下直肠双吻合技术的操作要点.
作者:丁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循证医学资料的不断积累,针对早、中期胃肠肿瘤的腹腔镜手术正在从“可以这样做”转变为“应该这样做”.我们提出了针对这类疾病的胃肠腔镜规模化,按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而不是按医生喜好取舍.胃肠腔镜规模化的提出,伴随着特定的教学模式产生,也将与胃肠腔镜规范化相互促进.
作者:龚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间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lroth Ⅰ式组(60例)、BillrothⅡ式组(41例)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68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通过特殊症状量表评估3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与Billroth Ⅰ式组和BillrothⅡ式组相比,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3±70.4) min比(196.2±54.3) min和(228.5±67.7) min],术中出血量更多[(220.9±67.6) ml比(170.5±61.5) ml和(188.5±76.7) ml],但其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更短[(2.6±1.5)d比(3.1±1.3)d和(3.6±1.2)d],术后反流和烧心症状更为轻微(特殊症状量表评分1.8±0.4比1.9±0.6和2.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oux-en-Y吻合术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为复杂,但其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作者:王黔;严芝强;王海斌;谢海涛;于扬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