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珂文;沈比先;高燕;曾志斌;汪春荣;肖鹏
腹腔镜手术以其显著的微创优势,已成为外科医生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式之一.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腹腔镜胃切除术的指征已逐渐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腹腔镜手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运用尚存争议.腹腔镜胃癌手术在技术层面的要求非常高,尤其在进行D2淋巴结清扫时.因此,在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前,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和流程的培训是必须的.
作者:苏向前;杨宏;邢加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实施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胃癌手术97例(机器人组),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70例(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病理指标及短期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80.8±53.1)比(153.7±26.4) ml,P=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多[(23.1 ±5.4)比(20.0±4.3)枚/例,P=0.001]、手术时间长[(272.3±46.1)比(240.3±89.1) min,P=0.003]、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早[(3.2±0.8)比(3.6±1.2)d,P=0.002]及住院时间短[(6.1±2.6)比(6.9±2.3)d,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近端切缘长度、远端切缘长度、术后下床时间、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胃癌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淋巴结清扫数多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腹腔镜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作者:张小磊;江志伟;赵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腹腔镜用于瘤体直径小、恶性程度低的胃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治疗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而腹腔镜胃腔外局部切除是常用的手术方式[1].但对于靠近贲门或幽门腔内生长的胃GIST,由于显露困难,常规的胃腔外切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易引起贲门或幽门狭窄.
作者:邓建中;彭翔;余思;杨平;曹金鹏;朱佳成;林义办;毛小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循证医学资料的不断积累,针对早、中期胃肠肿瘤的腹腔镜手术正在从“可以这样做”转变为“应该这样做”.我们提出了针对这类疾病的胃肠腔镜规模化,按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而不是按医生喜好取舍.胃肠腔镜规模化的提出,伴随着特定的教学模式产生,也将与胃肠腔镜规范化相互促进.
作者:龚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间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lroth Ⅰ式组(60例)、BillrothⅡ式组(41例)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68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通过特殊症状量表评估3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与Billroth Ⅰ式组和BillrothⅡ式组相比,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3±70.4) min比(196.2±54.3) min和(228.5±67.7) min],术中出血量更多[(220.9±67.6) ml比(170.5±61.5) ml和(188.5±76.7) ml],但其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更短[(2.6±1.5)d比(3.1±1.3)d和(3.6±1.2)d],术后反流和烧心症状更为轻微(特殊症状量表评分1.8±0.4比1.9±0.6和2.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oux-en-Y吻合术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为复杂,但其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作者:王黔;严芝强;王海斌;谢海涛;于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33岁,孕1产1.因中腹部疼痛伴腹胀、面白、口干48 h于2006年8月29日入院.无呕吐、呕血、黑粪、阴道流血和血尿,无外伤史.查体:血压89/54 mm Hg(1 mm Hg=0.133 kPa).腹膨隆,全腹压痛,中腹为著,扪之呈实感,全腹反跳痛,略有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血常规:血红蛋白91g/L.
作者:高福平;周晓庆;魏谨;李文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在临床上开展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但其手术程序复杂.充分认识外科层面和血管解剖是关键,术前应充分考虑吻合方式、回肠储袋类型和是否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有诸多细节需要注意.
作者:陶凯雄;帅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体外模拟不同压力CO2气腹环境对人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模拟CO2气腹环境,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气腹压力分别为1.2、1.6和2.0kPa,作用时间均为4h.实验组经气腹处理后第0、24、48、72和96 h,对照组普通细胞培养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 胃癌MKN-45细胞经1.2、1.6 kPa CO2气腹作用后CD44v6和ICAM-1表达呈现先升高后回落,24 h时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 h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Ecadherin表达变化为先降低后回升,处理后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然后开始回升,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0 kPa组CD44v6、ICAM-1和E-cadherin表达变化均更为显著,CD44v6和ICAM-1在处理后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在48 h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模拟临床常用的CO2气腹压力对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可产生一过性影响,但均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作者:石彦;余佩武;雷晓;钱锋;赵永亮;唐波;郝迎学;尹鹏;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由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恶变的风险大,保留直肠或部分结肠二期手术切除率高,临床上倾向于行全结直肠切除术,并在防止息肉复发、癌变上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1-2].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低,术后水电解紊乱、排粪失禁、反复腹泻或肛门湿疹等并发症时有发生[3].
作者:朱锦辉;裘华森;刘金明;赵挺;王跃东;邹寿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尽管传统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步获得广泛的认可,但仍有学习曲线延长、手术时间延长、技术难度增加以及肥胖患者手术复杂性等不足.手辅助腹腔镜技术(HALS)作为介于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杂交技术,由于恢复了手的触觉以及手眼协调,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同时部分保留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且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明显缩短,在肥胖患者及复杂的胃肠手术中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自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s,IFP)临床少见,且术前确诊率低[1].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分别于2009年6月和2010年11月收治了两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FP,术前曾行腹部CT检查,均误诊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现将这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王挺;赵振华;刘喜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91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434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中转开腹48例(5.3%,48/910),其中36例(75.0%,36/48)系因肥胖或骨盆狭窄致手术操作及显露困难.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3%(185/910)和25.3%(110/434)(x2=4.316,P<0.05);造口亚组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1%(3/145)和2.2%(2/93)(x2=0.002,P>0.05),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4%(5/145)和4.3%(4/93)(x2=0.113,P>0.05),未造口亚组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3.1%(22/699)和1.0%(3/301)(x2=3.993,P<0.05),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6%(11/699)和2.3%(7/301)(x2=0.673,P>0.05);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3.4%(31/910)和5.8%(25/434)(x2=4.077,P<0.05);乳糜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8%(53/910)和3.7%(16/434)(x2=2.757,P>0.05,);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1.5%(14/910)和1.6%(7/434)(x2=0.011,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2%(20/910)和4.6%(20/434)(x2=5.913,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58/910)和10.6%(46/434)(x2=7.349,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特别是前者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
作者:许钊荣;池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功能与胃转流术后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予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注射后1周血糖的高低分为模型1组(空腹血糖16.7~22.0 mmol/L,42只)和模型2组(空腹血糖大于22.0 mmol/L,54只),将两组大鼠各取出半数行胃转流术,即实验1组(21只)和实验2组(27只).另取2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1、2、3周(即STZ注射后2、3、4周)检测各组空腹血糖浓度和C肽水平;术后3周处死大鼠,取胰腺标本进行光镜下形态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逐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轻、脱毛及失去光泽等糖尿病的表现;实验1组大鼠术后进食较模型1组大鼠减少,多尿缓解,体质量逐渐增加.皮毛光泽恢复;实验2组大鼠术后进食较模型大鼠减少,但多尿无明显缓解,体质量未见增加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皮毛光泽未恢复.实验1组术后空腹血糖浓度较模型1组明显下降,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实验2组与模型2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1组胰岛有部分残存,实验1组术后胰岛呈现明显增生表现;模型2组胰岛几乎无残存,实验2组术后胰岛无明显增生.结论残存胰岛功能是胃转流术后血糖能否改善关键的因素.胃转流术对胰岛功能有所残存的1型糖尿病可能有效.
作者:徐靖;郑阳;王西墨;唐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出血是常见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出血大多发生于术后48 h之内[1].术后迟发性腹腔大出血是指术后2周或更长时间发生的腹腔大出血,比较少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以来收治了2例胃癌根治术后迟发性腹腔大出血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吉勇;王梅;李文斌;郭子军;姜宇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术时间的长短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影响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分为长时间组(大于或等于205 min,119例)和短时间组(小于205 min,213例).结果 与短时间组比较,长时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 (81.0±65.7) ml比(65.8±55.0)ml],术后下床时间[(3.1±1.7)d比(2.3±1.2)d]、排气时间[(3.8±1.1)d比(3.2±1.3)d和住院时间[(14.2±6.3)d比(12.5±7.0)d]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16.0% (19/119)比8.5% (18/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输血例数、进食流质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手术经验(P<0.01)是影响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时间长短的独立因素.结论 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胃远端癌D2根治术者应选择BMI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的病例,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建贤;黄昌明;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治疗胃癌的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治疗胃癌患者共计120例.综合分析这组患者的手术及近期康复结果.结果 120例患者中男74例,女46例;平均年龄58.5(22~80)岁.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62例,全胃切除35例,近端胃次全切除23例;其中55例患者采用了腹部辅助小切口完成消化道重建;65例在机器人系统下完成消化道重建.中转开腹1例(0.9%).手术时间(245±50) min,其中装机时间(17±5) min.术中出血量(70±45) ml,获取淋巴结数为(22.5±10.7)枚/例;切除标本切缘均阴性.术后病理分期:ⅠB期24例,Ⅱ期28例,ⅢA期47例,ⅢB期2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120),分别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食管残胃吻合口瘘2例,术后肠梗阻1例,残胃排空障碍1例和术后出血1例;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均获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者.术后住院时间(6.3±2.6)d.结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胃癌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安全有效.在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吻合重建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江志伟;赵坤;王刚;鲍扬;谢立飞;刘凤涛;潘华峰;张小磊;阮虎;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CO2气腹条件对腹腔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 将56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1组为对照组,另6组为气腹组,设定CO2气腹条件为压力0.67 kPa,气流量1.0 L/min,时间分别为1、2和3h(C1h、C2 h和C3 h组),同时设立C8p组(压力1.07 kPa,气流量1.0 L/min,时间1h)、C2f组(压力0.67 kPa,气流量2.0 L/min,时间1h)和C3f组(压力0.67 kPa,气流量3.0 L/min,时间1 h).实验后12h采集腹腔液,ELISA方法检测IL-13和IL-6浓度.结果 CO2气腹引起腹腔炎性反应,随着气腹时间和气流量的增加,C2 h、C3 h和C3f组腹腔液IL-1β和IL-6浓度升高,并显著高于C1 h组(P<0.05).随着压力的增加,IL-1β和IL-6浓度虽然升高,但与C1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炎性反应与CO2气腹时间和气流量有关.但在工作压力范围内,炎性反应与压力无关,腹腔镜手术应在工作压力范围内进行,采用较小的气流量并同时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杜江;余佩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国产非吸收可崩解肠道吻合器在肠道吻合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白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期间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肠道吻合手术的患者134例,利用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使用美国产Valtrac生物可降解吻合环,试验组(67例)使用国产非吸收可崩解肠道吻合器.对两种吻合环的操作性能和体内崩解情况以及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消化道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吻合环在手术过程中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操作性能评价得分均为满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以及消化道功能和吻合环崩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国产非吸收可崩解肠道吻合器与美国产吻合环在肠道吻合手术中具备相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曹杰;叶锋;林建江;蔡泽荣;吴小剑;兰平;汪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右下腹包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右下腹包块的诊断经常涉及到许多临床学科,如妇科、血液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或肿瘤科等.对右下腹包块的诊断和治疗,是外科医生常遇到、也是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对1例右下腹包块反复破溃14年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了整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义;李春生;李博;李红;刘铜军;王丽萍;张惠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骶前囊肿是发生于骶骨和直肠之间的肿瘤,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占骶前病变的74%,成年时才出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由于囊肿位于盆腔筋膜壁层深面,骶尾骨前方,出现症状较晚,确诊时囊肿体积常较大.
作者:姜洋;姜南;李红;刘铜军;王忠义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