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及适应证选择

王自强

关键词:手助腹腔镜, 胃肠外科, 适应证
摘要:尽管传统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步获得广泛的认可,但仍有学习曲线延长、手术时间延长、技术难度增加以及肥胖患者手术复杂性等不足.手辅助腹腔镜技术(HALS)作为介于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杂交技术,由于恢复了手的触觉以及手眼协调,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同时部分保留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且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明显缩短,在肥胖患者及复杂的胃肠手术中具有一定优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胃癌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腹腔镜手术以其显著的微创优势,已成为外科医生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式之一.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腹腔镜胃切除术的指征已逐渐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腹腔镜手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运用尚存争议.腹腔镜胃癌手术在技术层面的要求非常高,尤其在进行D2淋巴结清扫时.因此,在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前,规范腹腔镜操作技术和流程的培训是必须的.

    作者:苏向前;杨宏;邢加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 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7月间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接受腹腔动脉双源CTA检查的25例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A检查发现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均为男性,年龄(45.3±6.7)岁,2例有高血压病史.4例患者CTA检查均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增粗,2例可见内膜瓣和真假腔,1例溃疡状破口,1例壁间血肿,近段破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CTA分型:Ⅰ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1例.2例出院时进行了DSCTA复查,出现了进行性变化.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特征,并能为疾病分型和随访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彭珂文;沈比先;高燕;曾志斌;汪春荣;肖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91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434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中转开腹48例(5.3%,48/910),其中36例(75.0%,36/48)系因肥胖或骨盆狭窄致手术操作及显露困难.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3%(185/910)和25.3%(110/434)(x2=4.316,P<0.05);造口亚组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1%(3/145)和2.2%(2/93)(x2=0.002,P>0.05),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4%(5/145)和4.3%(4/93)(x2=0.113,P>0.05),未造口亚组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3.1%(22/699)和1.0%(3/301)(x2=3.993,P<0.05),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6%(11/699)和2.3%(7/301)(x2=0.673,P>0.05);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3.4%(31/910)和5.8%(25/434)(x2=4.077,P<0.05);乳糜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8%(53/910)和3.7%(16/434)(x2=2.757,P>0.05,);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1.5%(14/910)和1.6%(7/434)(x2=0.011,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2%(20/910)和4.6%(20/434)(x2=5.913,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58/910)和10.6%(46/434)(x2=7.349,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特别是前者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

    作者:许钊荣;池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右下腹包块反复破溃14年

    右下腹包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右下腹包块的诊断经常涉及到许多临床学科,如妇科、血液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或肿瘤科等.对右下腹包块的诊断和治疗,是外科医生常遇到、也是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对1例右下腹包块反复破溃14年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了整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义;李春生;李博;李红;刘铜军;王丽萍;张惠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机器人系统与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实施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胃癌手术97例(机器人组),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70例(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病理指标及短期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80.8±53.1)比(153.7±26.4) ml,P=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多[(23.1 ±5.4)比(20.0±4.3)枚/例,P=0.001]、手术时间长[(272.3±46.1)比(240.3±89.1) min,P=0.003]、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早[(3.2±0.8)比(3.6±1.2)d,P=0.002]及住院时间短[(6.1±2.6)比(6.9±2.3)d,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近端切缘长度、远端切缘长度、术后下床时间、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胃癌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淋巴结清扫数多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腹腔镜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作者:张小磊;江志伟;赵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机器人系统直肠癌切除术——经肛门拖出标本及手术机器人行吻合重建

    目的 总结对直肠癌施行经肛门拖出标本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下进行直肠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5月间15例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施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5±9.2)岁.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手术时间(154.7±10.6) min,术中出血量(17.3±6.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0.8)d,术后住院时间(3.3±0.6)d.标本内获取的淋巴结(15.0±1.2)枚/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4~8周的随访,无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及切口疝等并发症,无近期死亡病例.结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其独特的光源系统及灵活的器械操作,极大地降低了直肠癌手术的难度.

    作者:潘华峰;阮虎;赵坤;王刚;李良;江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慢性环状阑尾炎急性发作并嵌顿性回肠内疝一例

    患者男性,46岁,因“腹痛伴停止排气排粪2d”于2011年9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d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胆汁.疼痛无向他处放射,同时停止排气排粪;当地就诊予以腹腔穿刺抽出淡血性液体,遂转诊于我院.

    作者:李冬瑞;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辅助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起,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腹腔镜技术可分为全腹腔镜技术、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各种技术均有其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症以及优缺点,因此,各种技术都在不停地完善和发展着.

    作者:翟志伟;李明;顾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Nissen手术与Toupet手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用Nissen,Toupet,fundoplication[ Mesh]为关键词,仅将比较腹腔镜Nissen以及Toupet两种手术方式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本研究,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3~6个月)以及术后晚期(1~3年)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胸痛、腹胀、不能打嗝、腹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等.结果 在纳入本研究的7个随机对照研究总计939例患者中,腹腔镜Nissen手术478例,腹腔镜Toupet手术461例.两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术后烧心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48~2.13,P=0.97).尽管Toupet组在术后早期及晚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Nissen组(OR=3.34,95%CI:2.22~5.02,P<0.01),但前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OR=0.31,95%CI:0.11~0.93,P=0.04);而两组患者术后远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61~1.56,P=0.92).结论 腹腔镜Nissen及Toupet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哪种术式可根据患者情况及外科医生自身技术和经验而定.

    作者:杜航向;谭戈文;杨治力;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消化道重建

    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在中国发展迅速,手术步骤包含足够范围的胃切除、合理的淋巴清扫和消化道重建3部分,其中消化道重建是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关键.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有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Ⅰ式)、胃空肠吻合(毕Ⅱ式)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首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是食管胃吻合,食管-管状胃吻合能有效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作者:臧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难点与对策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该术式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而且术式复杂,学习曲线长,其发展远落后于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由于胰腺周围解剖复杂,处于腹膜后,位置深,切除吻合技术困难,所以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报道不多,能开展该项手术的医疗中心仍寥寥可数.本文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出发,结合个人的经验谈谈体会.

    作者:卫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试述胃肠腔镜外科技术的规模化

    随着循证医学资料的不断积累,针对早、中期胃肠肿瘤的腹腔镜手术正在从“可以这样做”转变为“应该这样做”.我们提出了针对这类疾病的胃肠腔镜规模化,按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而不是按医生喜好取舍.胃肠腔镜规模化的提出,伴随着特定的教学模式产生,也将与胃肠腔镜规范化相互促进.

    作者:龚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残存胰岛功能对1型糖尿病大鼠胃转流术后血糖改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功能与胃转流术后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予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注射后1周血糖的高低分为模型1组(空腹血糖16.7~22.0 mmol/L,42只)和模型2组(空腹血糖大于22.0 mmol/L,54只),将两组大鼠各取出半数行胃转流术,即实验1组(21只)和实验2组(27只).另取2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1、2、3周(即STZ注射后2、3、4周)检测各组空腹血糖浓度和C肽水平;术后3周处死大鼠,取胰腺标本进行光镜下形态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逐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轻、脱毛及失去光泽等糖尿病的表现;实验1组大鼠术后进食较模型1组大鼠减少,多尿缓解,体质量逐渐增加.皮毛光泽恢复;实验2组大鼠术后进食较模型大鼠减少,但多尿无明显缓解,体质量未见增加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皮毛光泽未恢复.实验1组术后空腹血糖浓度较模型1组明显下降,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实验2组与模型2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1组胰岛有部分残存,实验1组术后胰岛呈现明显增生表现;模型2组胰岛几乎无残存,实验2组术后胰岛无明显增生.结论残存胰岛功能是胃转流术后血糖能否改善关键的因素.胃转流术对胰岛功能有所残存的1型糖尿病可能有效.

    作者:徐靖;郑阳;王西墨;唐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机器人系统和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外科在胃癌治疗中面临着两大困难,即D2淋巴结清扫及全腹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而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图像立体三维、放大10倍、有7个自由度关节的器械和医生工作体位舒适等优点,有利于行胃癌D2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吻合重建,增强微创手术的优势,拓展微创外科在胃癌治疗中的适应证.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胃癌,必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江志伟;黎介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机器人系统在120例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治疗胃癌的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治疗胃癌患者共计120例.综合分析这组患者的手术及近期康复结果.结果 120例患者中男74例,女46例;平均年龄58.5(22~80)岁.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62例,全胃切除35例,近端胃次全切除23例;其中55例患者采用了腹部辅助小切口完成消化道重建;65例在机器人系统下完成消化道重建.中转开腹1例(0.9%).手术时间(245±50) min,其中装机时间(17±5) min.术中出血量(70±45) ml,获取淋巴结数为(22.5±10.7)枚/例;切除标本切缘均阴性.术后病理分期:ⅠB期24例,Ⅱ期28例,ⅢA期47例,ⅢB期2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120),分别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食管残胃吻合口瘘2例,术后肠梗阻1例,残胃排空障碍1例和术后出血1例;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均获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者.术后住院时间(6.3±2.6)d.结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胃癌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安全有效.在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吻合重建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江志伟;赵坤;王刚;鲍扬;谢立飞;刘凤涛;潘华峰;张小磊;阮虎;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ELWR)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腹腔镜ELWR治疗的31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5岁.肿瘤位于胃底22例,胃体前壁9例;肿瘤直径(3.3±1.5) cm.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了ELWR,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4.1±6.2) min,术中出血量(35.2±10.5)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0.2)d,术后住院时间(4.5±1.0)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经过4~4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患者.结论 ELWR治疗直径小于5 cmn的胃GIST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谢建伟;黄昌明;郑朝辉;李平;王家镔;林建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胃癌术后迟发性腹腔大出血二例救治体会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出血是常见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出血大多发生于术后48 h之内[1].术后迟发性腹腔大出血是指术后2周或更长时间发生的腹腔大出血,比较少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以来收治了2例胃癌根治术后迟发性腹腔大出血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吉勇;王梅;李文斌;郭子军;姜宇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炎性肠病外科治疗进展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特发性的慢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整体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男性发病率略高;UC患者发病年龄相对晚;大多数病变为轻中度,瘘及肛周病变少.虽然IBD药物治疗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30%以上的UC患者需手术治疗,有70%的CD患者毕生要接受至少1次手术.本文就近年来IBD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左帅;汪欣;刘玉村;王鹏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肠型胃癌细胞系(N87)和弥漫型胃癌细胞系(AGS)中Snail和上皮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将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质粒转染胃癌细胞系,检测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收集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77例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Lauren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Snail在N87中低表达,在AGS中高表达;E-cadherin表达与Snail相反.转染GSK-3β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1).使用不同浓度的GSK-3β抑制剂氯化锂处理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明显浓度依赖性(P<0.01).21例肠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16例,高表达5例;56例弥漫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21例,高表达35例;肠型胃癌中Snail表达明显弱于弥漫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nail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有关,是一种潜在的确定胃癌分型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贺宏勇;汪学非;沈振斌;陈伟东;孙益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胃上部癌保脾手术的脾门区淋巴结清扫技术

    脾门区淋巴结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D2根治术中必须清扫的淋巴结.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理念的更新,保脾的脾门区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已逐渐被外科医师所接受.由于脾脏位置深在,脾血管解剖变异多,使得腹腔镜保脾的脾门区淋巴结清扫术操作难度大.术者一方面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另一方面应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和程序化的手术操作步骤,同时必须熟识腹腔镜下脾门区的血管解剖特点,以血管解剖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腹腔镜下保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黄昌明;林建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