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旁巨大冬眠瘤一例

王晓雷;宗瑞平

关键词:实性占位, 皮下静脉, 花生米, 物质, 无痛, 皮温, 皮色, 皮肤, 女性, 检查, 患者, 肛门, 彩超, 波动
摘要:患者 女性,23岁,发现肛旁肿物2年余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2年前无意间发现肛旁有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痛、无溢液,后该肿物逐渐增至拳头大小.检查:见肛门左旁一宽蒂肿物约10 cm×6 cm×5 cm,外裹皮肤,皮色不红,无破溃,皮下静脉迂曲,皮温不高,触及肿物质软,实性感,触痛(-),波动感(-).见图1.肿物彩超示肛旁实性占位,血运丰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肛旁巨大冬眠瘤一例

    患者 女性,23岁,发现肛旁肿物2年余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2年前无意间发现肛旁有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痛、无溢液,后该肿物逐渐增至拳头大小.检查:见肛门左旁一宽蒂肿物约10 cm×6 cm×5 cm,外裹皮肤,皮色不红,无破溃,皮下静脉迂曲,皮温不高,触及肿物质软,实性感,触痛(-),波动感(-).见图1.肿物彩超示肛旁实性占位,血运丰富.

    作者:王晓雷;宗瑞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化疗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了解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化疗方案FOLFIR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和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的成本效益.方法 以V308临床研究为基础,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2007年第一季度的收费标准,分别计算FOLFIRI和FOLFOX6两种化疗方案序贯治疗的小成本,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序贯治疗中,如果一线采用FOLFIRI方案,二线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与相反治疗顺序相比,每例患者的平均小成本分别为206365.78元和170468.89元,每例患者总生存期增加1个月,前者较后者多花费39885.44元人民币.结论 FOLFIRI和FOLFOX6方案可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但治疗成本相当昂贵,FOLFOX6方案更具成本效益比.

    作者:刘天舒;余一祎;陈英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癌基因异常表达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No.16)转移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行D3术的原发胃癌(单病灶)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1例胃癌原发灶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增殖指数(LI)、P53、C-erbB2、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及MMP-9表达及其与No.16转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累及淋巴站别、淋巴管浸润、Ki-67 LI、MMP-2表达与No.16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管浸润、Ki-67LI增高和MMP-2阳性是No.16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淋巴管浸润、Ki-67LI增高及MMP-2阳性是No.16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俞继卫;姜波健;李小强;倪晓春;吴巨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目前已经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虽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经广泛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手术中,并且辅助以放化疗,但复发率仍达10%~30%[2].早期而准确地确定复发病灶,是成功实施根治性切除复发灶或使复发病灶小化的关键.

    作者:安琦;黄美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低位直肠癌逆向转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实施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时,肿瘤平面以下系膜与肠管切除的范围.方法 将60例经标准TME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肿瘤标本,以5 mm间距由肿瘤下缘横断面连续取材至下切缘,大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转移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15例(25.0%)患者出现肠系膜逆向转移,转移距离0.5~4.0(2.47+1.06)cm;肠系膜逆向转移与Dukes分期(P<0.01)、肠旁淋巴结转移(P<0.01)和组织分化程度(P<0.05)相关.11例(18.3%)患者为肠壁内逆向浸润,转移距离0.5~4.0(1.64±1.16)cm.肠壁内逆向浸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时,宜切除4.0 cm远端系膜和2.5 cm肠管;肿瘤病理分期晚、有肠旁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不良时,好切除5 cm远端系膜和肠管.

    作者:王锡山;姜世雄;石清涛;赵旭海;王轶慧;王艳影;李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穿孔性阑尾炎合并气腹症7例临床分析

    穿孔性阑尾炎合并气腹症发病率较少,易于误诊,我们于1998年5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7例穿孔性阑尾炎合并气腹症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廷平;裴磊;孙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休克犬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脓毒症休克犬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内毒素(LPS)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EP组(12只).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EP组另外给予丙酮酸乙酯首剂0.05 g/kg,然后按0.05 g·kg-1·h-1持续泵入.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8、12和24 h取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血浆D-乳酸含量,试验24 h处死动物后取小肠标本,进行肠黏膜炎性损伤病理学评分.结果 EP组犬的肠黏膜炎性损伤程度病理学评分为2.33±0.25,明显轻于模型组的3.39±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犬在休克后血浆D-乳酸含量和DAO活性逐渐升高,对照组较E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EP能显著改善肠组织灌流及功能指标,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损害,对脓毒症休克时小肠有保护作用.

    作者:寇秋野;管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FRZB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胃癌细胞内定位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FRZ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9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FRZB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胃癌细胞株和胃上皮细胞株GES-1的FRZB表达,并用免疫荧光技术对FRZB的细胞内定位进行研究.结果 FRZB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在胃癌组织中,FRZB表达阳性率为92.2%,而正常胃黏膜中除了1例(10.0%)为弱阳性表达外,其余均为阴性.FRZ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220)和Lauren分型(P<0.01)相关,与其他的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FRZB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定量PCR结果显示,在胃癌细胞株中FRZB表达高于GES-1.结论 FRZB与胃癌的分化和肠型及弥漫型的发生相关,FRZB在细胞核的定位可能与其在胃癌中的作用相关.

    作者:瞿颖;蔡劬;李建芳;王运伟;刘炳亚;朱正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结直肠癌(colorectall cancer,CRC)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提高CRC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和增加保肛机会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NR)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在CRC肝转移和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中,新辅助治疗尤为重要.现就CRC肝转移和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情况简述管见.

    作者:汪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空肠间质瘤24例的外科治疗

    空肠间质瘤因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颇为困难[1].空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也存在一些未能定论的问题[2].为此,现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69例中的24例(34.8%)空肠问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杰民;韩春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基于开腹手术模式的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D3术)技巧

    对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laparoscopyassistecl radical colorectomy,LRRH)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早年认为该术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中难度低,适于掌握初级腹腔镜技能的外科医师操作[1].随着众多结直肠专科医师应用LRRH后,由于认识到必须解剖及清扫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周围淋巴组织,才感到手术难度明显大于其他腹腔镜根治性结直肠手术,使其发展相对滞后.

    作者:池畔;林惠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的评价

    目的 探讨MRI直肠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156例经肠镜和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在我院行直肠MRI扫描,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56例患者中72例表现为腔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84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环形狭窄环绕肠腔1周或部分;16例合并直肠息肉,2例合并卵巢囊肿;骶前转移13例,股骨转移2例.MRI对直肠T1~2、T3和T4分期的敏感性分别为25.0%(8/32)、93.3%(84/90)、94.1%(32/34),特异性分别为100%(124/124)、57.6%(38/66)、96.7%(118/122).MRI对肠旁转移淋巴结诊断(直径超过5 mm,边界不规则或呈混合信号定为转移)的敏感性85.1%(80/94),特异性45.2%(28/62).结论 MRI对直肠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判断肿瘤直肠浆膜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作者:许剑民;钟芸诗;曾蒙苏;饶圣祥;牛伟新;韦烨;任黎;秦新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氨基末端激酶参与胃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氨基末端激酶(p-JNK)参与胃癌SGC7901/DDP细胞株顺铂耐药的机制.方法 应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抑制p-JNK表达,通过四氮唑盐还原法(MTF)检测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p-JNK和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敏感株SGC7901和耐药株SGC7901/DDP中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有168例胃癌和27例正常胃的组织芯片中p-JNK和P-gp的表达及分析其关系.结果 SP600125抑制p-JNK表达后,敏感株SGC7901和耐药株SGC7901/DDP的药物敏感性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耐药蛋白P-gP表达水平明显减低(0.21±0.01和0.77±0.05比0.06±0.01和0.52±0.06:P<0.01).p-JNK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5.8%和51.8%,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7.4%和18.5%(P<0.01).p-JNK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JNK通过调节P-gp表达及抗凋亡信号通路参与胃癌顺铂耐药,可成为逆转耐药的新的靶点.

    作者:李大卫;彭志海;李真真;张艳红;赵勉之;吴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一例

    患者 女性,45岁.上腹部隐痛不适半月伴黑便2 d于2007年1月11日入院.查体:贫血貌,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辅助检查:红细胞2.56×1012/L,血红蛋白70g/L,大便潜血阳性.CT检查:胰头占位性病变,6.8 cm×5.7 cm.临床诊断:胰腺癌;上消化道出血并贫血.

    作者:刘晓玲;宗佩君;史金胜;钟延明;冯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在胃癌D2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在胃癌D2根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在胃癌D2根治手术中使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组(78例)和传统手术组(42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LigasureTM组手术时间为(155±22)min,较传统手术组的(180±27)min明显缩短(P<0.01);LigasureTM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7 d腹腔引流液总量分别为(240±65)ml和(669±78)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309±83)ml(P<0.01)和(868±212)ml(P<0.01).在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死亡方面,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是胃癌D2根治手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

    作者:吴泽宇;姚远;万进;杜嘉林;皮斌;杨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委员会旨在引导学界为规范结直肠肛门疾病治疗而终制定出基于可靠证据的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实践指南.通常这些临床共识是建议性、而非指令性的,终的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作者: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委员会;彭慧;廖嘉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目的 探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部分资料收集开始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56例术前评估为T3~4N0M0和T1~4N1~2M0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术前实施4个疗程的FOLFOX方案化疗;从化疗第2疗程的第1天开始放疗,2 Gy/次,总剂量46 Gy(共23次).放疗结束后4~8周,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结果 56例患者共接受220个疗程化疗.其中1例患者因第2次化疗后白细胞不升而停止,只行术前放疗;1例患者在2次化疗、10次放疗后出现肺结核活动而停止治疗;余54例术前均接受4次化疗.52例患者放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2例治疗后发现肝、肺、骨转移而未行手术),50例施行保肛手术,其中1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瘘.2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1个月出现直肠阴道瘘.52例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7例患者完全缓解,41例患者部分缓解,4例患者稳定.56例中2例不能完成治疗退出,2例广泛转移未手术.总有效率85.7%.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可达到术前肿瘤降期和增加手术保肛率的效果,建议保肛术后行回肠预防性造口.

    作者:汪建平;丁卫星;邓艳红;兰平;潘凯;董功航;邓建中;王磊;吴小剑;郭学锋;郑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Ghrelin及其合成肽生长激素释放肽6对小鼠胃动力的影响和机制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内源性激动剂ghrelin及其合成肽生长激素释放肽6(GHRP-6)对小鼠胃动力影响及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组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ghrelin(20、50、100和200 μg/kg)及GHRP-6(20、50、100和200 μg/kg),用灌食酚红的方法研究ghrelin和GHRP-6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并研究阿托品、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和GHS-R阻断剂D-lys3-GHRP-6对ghrelin和GHRP-6引起小鼠胃排空改变的影响.小鼠胃底环形平滑肌条安置在恒温灌流肌槽中,并用SMUP-E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肌条的自发收缩活动,观察不同浓度的ghrelin(0.01、0.1、1.0和10.μmol/L)和GHRP-6(0.01、0.1、1.0和10.0 μmol/L)对肌条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GHRP-6和ghrelin注射剂量在50、100和200 μg/kg时,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胃排空(P<0.05).阿托品、L-NAME和D-lys3-GHRP-6均能显著抑制GHRP-6或ghrelin促进胃排空的作用(P<0.05).GHRP-6和ghrelin浓度在0.1、1.0和10.0μmol/L时,均能显著增加小鼠胃底环形平滑肌条的自发收缩幅度(P<0.05);在河豚毒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GHRP-6或ghrelin均不能显著增加肌条的自发收缩幅度(P>0.05).结论 GHRP-6和ghrelin均可显著增加小鼠的胃排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肌间丛神经系统的硝基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上的受体而起作用.

    作者:邱文才;王志刚;王维刚;郑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佳选择,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介入、靶向治疗等可使相当多的患者受益,但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以及初诊即无法手术的患者依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困扰.

    作者:许剑民;吕世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罕见肠多发恶性间皮瘤一例

    患者,男,57岁.胃胀、返酸2月余伴黑便1月于2006年4月17日入院.2年前因左肺大泡在我院行肺大泡修补、胸膜固定术.查体: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正常,腹软,全腹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王文跃;许毓敏;李胜利;孟凡强;刘海滨;张国超;陆承;罗杰;姜洪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