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平
目的 分析、研究影响百草枯( PRQ)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的相关因素,为 PRQ 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提供参考. 方法 将我院在2013 年3月——2014年3月间接收并实施急救的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其预后结局的不同分为 A组( 15 例,经急救痊愈)和 B 组( 25 例,救治后死亡或残疾) ,对比两组患者的PRQ摄入剂量、院前急救情况、患者依从度等临床资料.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PRQ摄入剂量更多、首次呕吐时间更长、呕吐次数更少,同时B组患者的急救依从率、入院前催吐率及原液稀释率更低,且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间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及时催吐、争取患者配合等手段可促进患者快速、彻底排毒,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和提升急救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来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 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指标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可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起效快、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医院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3 年5 月——2014 年12 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在DL-Bt64全自动血培养仪中进行培养,培养阳性者进行常规的细菌分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血培养的阳性率为11.6%,革兰氏阳性菌53.3%,革兰氏阴性菌占42.9%,真菌占3.8%. 所检出病原菌主要分布在 ICU、感染科、呼吸科和肿瘤科等. 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 结论 对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分析,可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有效防止抗菌药物滥用,控制细菌耐药的增加.
作者:张新春;陈小波;王开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颞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找出颞骨骨折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2014 年1 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颞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采用减低mAs方案) ,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对获得的图像由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 名在保证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对意见不一致者2人协商确定,从而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颞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得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所得的图象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在曝光毫安、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E以及剂量长度乘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颞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方面,64 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患者骨折伤势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其图像质量较高,在保证颞骨解剖结构细节显示的前提下能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作者:阿依恒·沙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点科室,工作的重点是灭菌与消毒,质量检测是确保供应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1]. 为了保障物品的灭菌与消毒效果,我们严格遵守卫生部关于医疗器械灭菌消毒效果的检测管理规定.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质量检测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姚代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儿童肥胖的发病情况,为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5 年1 月——7 月间体检的9574 名儿童,进行肥胖发病状况的调查分析,以体重高于同性别同身高标准的20%为肥胖判定标准. 结果 9574 名儿童肥胖的总检出率为6.2%,男、女童分别是6.8%和5. 5%. 肥胖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各年龄组间的检出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1岁、2岁、3岁组分别是2.0%、5.0%、7.7%,4岁略有下降(6.1%),5岁和6岁明显回升,并达到高峰(10.4%和11.2%). 肥胖的性别检出率比较,总体上男童高于女童(P<0.05),3 岁、4 岁、5 岁年龄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地区6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男童高于女童,学龄前期儿童是肥胖的高发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任惠梅;麻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赤壁市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加大硬件投入和对外宣传,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等措施,逐步建立了县级疾控机构开展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旨在通过建强机构、建立示范来推动健康管理工作的区域发展.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健康管理长远发展的展望.
作者:漆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80 例18 岁至65 岁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人. 对照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舒芬太尼10μg(2mL) +0.9%氯化钠注射液3mL. 比较麻醉前、后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 结果 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后5min,1、2和4h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麻醉10 -30min,观察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丛阻滞麻醉,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作者:胡俊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对鉴别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已确诊的15 例胰头癌患者和6 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论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的联合使用及征象分析,有助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
作者:金苏华;王斌;马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间苯三酚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20mg/次,2次/d,疗程3-5d.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内大便次数平均每天为(2.0 ±1.1)次,对照组平均每天为(3.7 ±1.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桂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应用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与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0 年8 月——2015 年8 月我院急诊接收并行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1例为A组;选取同期行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的另31例为B组,再在选取同期行卡托普利舌下含服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的31例为C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A、B两组DBP、SBP下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DBP、SBP下降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A、B两组( P<0 .05 ). 结论 急诊应用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与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海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病案管理模式对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18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管理模式划分为参照组(3060例)、实验组(3122例),分别给予常规管理模式、病案管理模式,对比住院前后的抑郁情况、治疗依从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前,参照组、实验组的ITAQ得分分别为(4.28 ±2.9)分、(4.19 ±2.3)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 个月后,参照组、实验组的ITAQ得分分别为(11.4 ±5.2)分、(20.5 ±5.6)分,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病案管理模式可减轻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文花;李丽敏;王雪敏;孙翠清;赵海伟;王辉;刘瑞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蜈蚣龙蛇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用蜈蚣龙蛇汤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水平以及血沉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程度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更高,P<0.05. 结论 蜈蚣龙蛇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作者:孙家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90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 n=45例)与对照组( n=45 例) ,研究组患者在其瞳孔未出现变化时进行手术,对照组则在患者瞳孔发生改变后为其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42 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37例),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且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6 例);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为31.11%(14例),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及时的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可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质量,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谢丙豪;陈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治疗不典型异位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破裂运用腹腔镜探查辅助药物杀胚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的作用分析. 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42 例不典型异位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破裂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1人,其中一组为腹腔镜辅助药物杀胚组,另一组为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血HCG值以及三个月后输卵管是否通畅. 结果 经过分析讨论显示腹腔镜辅助药物杀胚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无论在住院天数、血HCG值还是输卵管通畅情况等方面都比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效果好. 结论 在不典型异位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破裂疾病的治疗当中,腹腔镜辅助药物杀胚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住院时间短、血HCG值较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试纸法与镜检法这两种尿液检验方法的效果差异. 方法 选择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到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的160 例患者,取其尿液样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尿样使用试纸法与镜检法两种方法检测,组间检测结果予以比较. 结果 在假阳性率上,试纸法为4.55%,镜检法为4.35%;在假阴性率上,试纸法为59.09%,镜检法为56.52%. 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两种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高,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尿蛋白以及尿隐血这三个方面,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 其它的指标差异并不明显,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结论 镜检法与试纸法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尿检时可以同时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郝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分析B超检查在头位难产产程中异常胎方位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头位难产中异常胎方位产妇,采用B超对枕先露产程进展中检查胎方位,以阴道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全部患者经B超检查,并与阴道内检查结果比较,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98.18%,准确度为98.13%,阳性预测值为96.08%,阴性预测值为99.08%;两医师 B 超检查符合率为97. 50%,阴道内检查符合率为95.00%,阴道内检查与B超检查效果相当(P>0.05). 结论 在头位难产产程中,采用 B超检查,有利于对异常胎方位进行准确判断,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亚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多民族地区稀有血型队伍建设和临床用血管理经验. 方法 对近几年来新疆伊犁州中心血站对稀有血型的筛查、招募、宣传、服务、临床用血等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稳定,基本能满足临床用血和突发事件用血. 结论 尊重宗教信仰的特殊宣传和引导、人文关怀和精细化管理等多制度多措施并进,是保证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健康稳定和临床用血的关键.
作者:殷响玲;阿孜古丽·依麻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16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观察组采取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先评估病人的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同病人保持协调. 教育目标由护士与病人共同制定. 对照组则采取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根据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护士制定教育计划,按计划进行实施. 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高于对照组(x2 =5.15,P﹤0.01);观察组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优于对照组(x2 =5.85,P﹤0.01);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 =4.42,P﹤0.01). 结论 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教育结果明显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分析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7 月我院收治的82例残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 ,另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2.13%,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9. 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治疗残胃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宗明浦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