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预防结核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某社区150例人群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90),对照组不予以与结核病相关的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予以结核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干预组人群对调查问卷的各个内容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对结核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常见症状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在社区预防结核病中应用,提高了人们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降低了结核病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梁瞒保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20 例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选择依从性好者为观察组,共60例,选择依从性差者为对照组,共60 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以找出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家庭收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血管疾病知识、他汀类药物知识、他汀类应用时间、医患关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其依从性较差,因此在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加强药物管理,不断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赵金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符合生理状态,可以维护胃肠道功能,维持内脏血流稳定及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同时其应用安全方便,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危重患者多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肠内营养可以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负氮平衡,减少并发症,保持胃肠黏膜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移位,减少肠原性感染[1] ,已经成为危重病人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
作者:祝晓丽;常留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输尿管中段结石运用超声定位碎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 结果 80 例患者中,79 例完全排出,占98.75%,其中69 例一次性成功,占87.34%;6例二次成功,占7.59%;4例三次成功,占5.06%,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结论 临床上运用超声定位碎石对输尿管中段结石进行治疗时,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一次性碎石率,降低复发的风险.
作者:闫丽华;魏丽艳;李克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76 例,根据确诊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 n=38例)和观察组( n=38例) ,观察组早期明确诊断后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延期确诊,前期仅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后期进一步确诊为肺结核后再给予抗结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双肺阴影消失率及胸片空洞改善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71.05%,对照组显效率为4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早期做好全面检查,明确合并症的发生,并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努尔卡马力·瓦依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效果. 方法 对我院治疗的88 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插管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气管插管和常规气管插管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效果. 结果 插管前,两组SpO2和PaO2/FO2差异较小,插管后观察组SpO2和PaO2/FO2 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DL分级法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相比于常规气管插管,早期气管插管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抢救效果更佳,能够迅速改善通气症状,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玻璃酸钠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应用塞来昔布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玻璃酸钠集合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配合功能训练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岳国兰;郝青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仿生助产仪在临床阴道分娩中的作用,以达到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8%,分娩疼痛减轻的目的. 方法 选取2013 年9 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6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30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330 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围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为(5.89 ±3.58)h明显短于对照组(9.88 ±3.15)h,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比重80.19%明显高于对照组74.55%,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可见,观察组缩短第一产程后半产程及第二产程6 小时,阴道分娩率高,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结论仿生助产,可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提高阴道分娩方式的比重,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并且操作比较简单,适宜助产忽视应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喻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人胰岛素5针皮下注射治疗. B组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入治疗. 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FPG、2h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胰岛素用量上B组少于A组(P<0.05),低血糖事件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 结论 胰岛素泵能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而且痛苦小,避免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住院糖尿病患者理想的强化治疗方法.
作者:樊丽娅;王楠;彭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生物柄人工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上的作用. 方法 通过本院自2007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5 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的分析. 结果 经治疗,切口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有一例脂肪液化,换药后愈合. 随访12-36 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有两例死亡,一例失访,余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2 年后外展及内外旋肌肌力测定显示,髋关节外展及内外旋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异常. 结论 采用小切口即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赵正晖;季祝永;张文祥;韩乃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随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在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和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尚未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下,一些影响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作者:王宏忠;张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 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4例经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病人,无心肝肾等疾病,无米非司酮禁忌症,而且用药前三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并无子宫内膜及颈管内恶性病变,观察用药后效果. 结果 患者用药后出现闭经、下腹坠胀明显好转,无痛经,贫血得到明显改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分别缩小32.6%与48.3%. 结论 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爱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90例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分析对象,9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A、B两组,患儿年龄小于三岁,则为A组(共42 例) ,患儿年龄在4 岁至14 岁之内(包含4 岁和14 岁) ,则为 B 组(共48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以喘息和咳嗽为主,且肺部体征较年长儿显剧,心肌损害、肝功能异常等肺外损害较为常见. 结论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中的症状表现不具有典型性,且病情重,喘鸣及呼吸困难常见,肺部体征较年长儿显剧,肺外表现多见,针对此疾病的诊断,早期较为不易.
作者:宁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骨科实施无痛病房护理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即患者自愿参加无痛病房为研究组,不愿参加为对照组,每组各30 例,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状况.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期的疼痛程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创伤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状况,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徐世莉;周欣娟;季建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之间的差异. 方法 通过采集相同来源大鼠的血清及脑脊液,甲醇提取并衍生化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线性统计技术对两者的差异进行研究. 结果 发现血清和脑脊液的小分子代谢物之间存在区别,在鉴定出的84种化合物中,74种(占88.1%)在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糖类、氨基酸等能量物质在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脑脊液. 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平台研究发现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之间的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为今后代谢组学样本取样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王亚琼;陈卫;钟水生;张华峰;邢以文;顾炳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通过对45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复诊治疗情况的分析,了解在当地农村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同时参照我国相应的指南要求找出差距,并探讨分析可能的原因;由于农村患者的个人素质,对疾病知识了解的程度,医疗环境、医疗条件的限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的制约,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薄弱,以及传统治病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明显滞后,离指南的要求相差甚远,使相当数量的脑血管病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增高的现状,应引起政府、社会、医疗界对农村的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高淼;刘林莺;闫雯;韩旭东;肖梦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在随机的基础上分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为40例. 然后对对照组患者施以替硝唑口服并结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常规的灌肠方式进行治疗;对干预组直肠炎患者则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进行治疗.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经过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的干预组直肠炎患者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区别,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其中痊愈率达到了79%.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45%,痊愈率为1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贾飞;周虎田;冯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阿左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人群现状,对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夫妇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优生指导. 方法 2012 年1 月——2015年5月阿左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对符合项目要求的6326例计划妊娠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评估办法,按风险因素的可控程度,将其分为低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 结果 本组6326 例孕前健康检查服务对象中筛查出高风险人群584 例,占9 .23%. 其中,高龄166例,占28.42%,慢性疾病或传染病306例,占52.40%;家族遗传病史14例,占2.40%;不良妊娠史53例,占9.10%. 结论 阿左旗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通过病史询问、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服务环节,筛查出风险人群. 对存在风险因素的人群进一步界定低风险和高风险因素,对高风险人群给予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治疗或者转诊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建议,使其尽可能消除或避免导致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成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心力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的损伤,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运载氧的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的临床综合征. 它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探究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总结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应用于慢性心衰治疗的方法.
作者:程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目前沿海地区乙肝流行特点以及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情况,并且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高沿海地区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为后期接种率提高提供相应的保障.
作者:周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