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奎;邵永孚;张峰;高纪东;毕建军
近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的理念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治疗的外科实践中.直肠癌局部解剖、病理、生物学行为及其远端转移规律等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显著提高,为众多患者解决了精神上的负担和生活、社交上的不便 [1].然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残余直肠过少、甚至缺如,超低位及结肛吻合术式往往导致肛门括约肌、肛垫及盆腔植物神经丛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在保肛之后,往往伴随控便能力的障碍.近 20年来,结直肠外科医生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消化道重建中,设计了不同的贮袋,使得保肛术后的控便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 [2- 4].
作者:胡牧;周总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李峰;孟荣贵;傅传刚;金国祥;喻德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屈翔;王宇;张仲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 74岁.因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3月余,便血 1周于 2003年 8月 30日入院.入院后行肠镜及病理活检提示距肛缘约 10.0 cm处直肠腺癌.于 2003年 9月 5日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术中见直肠腹膜反折下方直肠前壁有一约 10.0 cm× 6.0 cm质硬肿块,侵及直肠达半周,穿透肠壁全层,未侵及邻近器官,肿瘤附近直肠上血管走行区肠系膜内及肠系膜血管根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腹主动脉、髂总动脉明显硬化.术中输同型全血 800 ml,术后常规对症治疗.术后 6 h突然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左下肢厥冷、呈苍白色,左足背动脉、左窝动脉及左股动脉搏动消失.考虑为急性左侧股动脉栓塞,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股动脉取栓术,共取出长约 60 mm血栓.动脉血栓取出后,近侧股动脉出现搏动性喷血、远侧动脉见有逆行血流,左足背动脉及左窝动脉搏动恢复,左下肢体颜色渐转红润,皮温恢复.结束手术后密切监护心、肺、肾功能,观察动脉血气、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尿量,给予抗凝、预防血管痉挛等综合治疗.动脉取栓术后 24 h,出现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抢救及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无效,于动脉取栓术后 48 h,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血栓病理检查为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内未见有癌细胞.
作者:孙小林;胡晓华;娄善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 55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 10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 7.3%,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 30.7%( 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 14.5%和 38.6%( P< 0.01).治疗组术后 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 80.0%和 61.8%,对照组则为 96.0%、 52.5%和 35.6%,两组 2、 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小春;潘凯;张桂英;夏利刚;王东;杨晓东;左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骆学全;张波;陈华增;强生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69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患者 18例,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结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邓侠兴;杨卫平;陈皓;尹路;彭承宏;蔡伟耀;李宏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院 1990年 3月至 2003年 3月收治的 31例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徐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 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 26例 (81% )有顽固性便秘, 11例 (34% )有腹痛、腹胀, 6例 (19%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25例经 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 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 5例为Ⅱ型, 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 15例;右半结肠切除 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 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 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 3例.术后随访 3个月~ 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 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杨学伟;张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低位直肠癌是指发生在距肛缘 3~ 6 cm以内的肿瘤 [1].一般认为低位直肠癌(小于 10 cm)的局部复发率高于高位直肠癌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状吻合器的问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普及、术前放射治疗和化疗的开展以及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作者:顾晋;周永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痔出血期间,选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PPH)能否达到满意的近期止血效果,应是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我院自 2001年 1月以来,对 47例出血性痔施行了 PPH手术,并对其近期止血效果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林;王厚清;卢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法对 Roux- en- Y滞留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普通健康幼猪 14只,随机分为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组(实验组)和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组(对照组).术后 1周检测空肠袢平滑肌肌电.结果慢波频率:实验组 8.4 cpm,对照组 6.1 cpm;慢波振幅:实验组 2.31 mV,对照组 0.66 mV;峰电发生率:实验组 11.7%,对照组 7.4%;峰电振幅:实验组 0.58 mV,对照组 0.31mV;实验组平滑肌肌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实验组 MMC Ⅲ相时程为 6.9 min,较对照组的 4.2 min明显延长( P< 0.01), MMC周期实验组( 43.3 min)较对照组( 56.2min)明显缩短( P< 0.01).结论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法可有效改善 Roux- en- Y滞留综合征.
作者:薛东波;魏云巍;张日平;张伟辉;宋洪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顺行性结肠灌洗术( antegrade colonic enema, ACE)是指在近端结肠腔内置入导管,向远端进行灌洗,达到结、直肠排空.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治疗排便失禁或慢性便秘的一种手术方法 [1].发展至今,采用广泛的是结肠导管术 [2].现就 ACE的临床应用做一概述.
作者:徐晓东;喻德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至 1999年 262例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远切缘长度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肿瘤部位、远切缘长度与局部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远切缘短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增大.
作者:梁君林;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陈功;卢震海;李力人;伍小军;丁培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腹腔内脱落癌细胞或微小癌灶 (又称腹腔微转移 )是导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联用癌胚抗原( CEA)、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和细胞角蛋白 20(CK20) 3种标志物检测腹腔内脱落癌细胞,以期提高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
作者:李良辉;池畔;陈大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 10年来收治结直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病理特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 1993年 1月 1日至 1998年 3月 31日和 1998年 4月 1日至 2003年 6月 30日两个时间段各 63个月( 5年 3个月)连续收治的有完整记录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对这两个时间段的肿瘤发病人数、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病理类型、 Dukes分期及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 2379例有完整记录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第一时间段有 968例,第二时间段有 1411例,平均患病年龄为 56.8岁.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比较,平均发病年龄为 55.1岁比 58.4岁( P< 0.001);近侧结肠癌所占比例为 21.6%比 26.4%( P< 0.01),总的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为 46.2%和 50.3%; Dukes A加 B期和 Dukes C加 D期比较分别为 39.3%比 49.6%和 60.7%比 50.4%( P< 0.001);病理类型及组织分级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1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增加;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发病部位有向近段转移的趋势;病理类型及组织分级无明显变化;晚期病例明显减少.
作者:郭立国;陈凛;卢灿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胃癌患者术前口服雌激素受体阻断剂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通过检测用药前后雌激素受体 (ER)、磷酸化酶( PR)及 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索 TAM对胃癌组织中雌激素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
作者:刘弋;戚士芹;王光升;王瑞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王伟;肖旭波;姚永强;王婷;聂哲群;范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8~ 1998年对 47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其肿瘤复发模式及患者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 7例( 14.9%)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病理证实周围组织器官有肿瘤侵犯 30例( 63.8%);局部复发 8例( 17.0%),远处转移 16例( 34.0%); 5年生存率为 40.4%.多因素分析,肿瘤 UI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P< 0.05).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累及周围组织脏器的患者,应力争联合脏器切除治疗.
作者:白月奎;邵永孚;张峰;高纪东;毕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1~ 2002年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或等于 70岁的 4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胞胀或不适 (74.3% ),以及消瘦 (53.3% )和食欲下降 (47.1% ).临床Ⅲ、Ⅳ期患者占 63.9%. 413例患者予以手术治疗,胃切除 316例 (76.5% ),其中根治性切除 231例 (73.1% ),姑息性切除 85例 (26.9% ).并存有重要器官慢性病变 238例 (52.7% ),出现术后并发症 194例 (47.0% ).手术患者 5年生存率 32.9%,其中胃切除患者为 43.0%,根治性切除患者为 57.9%,姑息性切除患者为 2.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为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提高早期诊断率;适宜的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应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程爱群;李翔;朱捷;葛睿;杜卫东;秦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