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林;胡晓华;娄善华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尽管在高发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直肠癌,但从全国范围而言,直肠癌的发病率仍高于结肠癌.特别在我国直肠癌患者中, 70%的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下,属低位直肠癌.因此,其治疗上的要求和难度远较结肠癌和上段直肠癌高.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低位直肠癌根治与功能间的矛盾,既要提高根治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长期生存率,又要提高保肛手术成功率、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和保全泌尿生殖功能.
作者:郁宝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腹部或盆腔肿瘤时,有时可引起严重的肠道并发症--放射性肠瘘. 1998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我院收治宫颈癌放疗后肠瘘 22例、直肠癌术后补充放疗后肠瘘 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邵冰峰;蒋松琪;江晓晖;朱汉达;黄健;吴金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腹部外科手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因此,须引起腹部外科医生的重视.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和诱因颇多,现仅就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几种常见类型,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初步经验,浅谈其预防与处理方法.
作者:彭俊生;詹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骆学全;张波;陈华增;强生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法对 Roux- en- Y滞留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普通健康幼猪 14只,随机分为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组(实验组)和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组(对照组).术后 1周检测空肠袢平滑肌肌电.结果慢波频率:实验组 8.4 cpm,对照组 6.1 cpm;慢波振幅:实验组 2.31 mV,对照组 0.66 mV;峰电发生率:实验组 11.7%,对照组 7.4%;峰电振幅:实验组 0.58 mV,对照组 0.31mV;实验组平滑肌肌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实验组 MMC Ⅲ相时程为 6.9 min,较对照组的 4.2 min明显延长( P< 0.01), MMC周期实验组( 43.3 min)较对照组( 56.2min)明显缩短( P< 0.01).结论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法可有效改善 Roux- en- Y滞留综合征.
作者:薛东波;魏云巍;张日平;张伟辉;宋洪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 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 26例 (81% )有顽固性便秘, 11例 (34% )有腹痛、腹胀, 6例 (19%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25例经 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 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 5例为Ⅱ型, 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 15例;右半结肠切除 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 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 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 3例.术后随访 3个月~ 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 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杨学伟;张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充气螺旋 CT扫描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从 1998年 8月至 2002年 12月,对术前 64例经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充气,然后行螺旋 CT扫描,采用 Dukes分期法,将螺旋 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结直肠充气螺旋 CT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全部结直肠肿块,对浆膜层浸润的敏感性为 95.2% (40/42),特异性为 40.9%( 9/22),准确性为 76.6%( 49/64);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为 75.0%( 15/20),特异性为 90.9%( 40/44),准确性为 85.9%( 55/64);总的分期准确性为 64.1%.结论结直肠充气螺旋 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
作者:孙灿辉;孟悛非;李子平;余深平;许达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的理念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治疗的外科实践中.直肠癌局部解剖、病理、生物学行为及其远端转移规律等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显著提高,为众多患者解决了精神上的负担和生活、社交上的不便 [1].然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残余直肠过少、甚至缺如,超低位及结肛吻合术式往往导致肛门括约肌、肛垫及盆腔植物神经丛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在保肛之后,往往伴随控便能力的障碍.近 20年来,结直肠外科医生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消化道重建中,设计了不同的贮袋,使得保肛术后的控便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 [2- 4].
作者:胡牧;周总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胃癌患者术前口服雌激素受体阻断剂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通过检测用药前后雌激素受体 (ER)、磷酸化酶( PR)及 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索 TAM对胃癌组织中雌激素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
作者:刘弋;戚士芹;王光升;王瑞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2000年 7月至 2003年 7月我院收治的 352例Ⅲ、Ⅳ度痔疮患者行 PPH术,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 1、 6、 30 d以及随访终点时的疼痛、出血、坠胀和水肿情况.结果 35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9 min; 术后 1 d疼痛的发生率为 20.5%、出血的发生率为 5.7%;至术后 30 d时疼痛、出血情况明显改善.术后( 46.9± 10.9) h首次排便;平均住院( 4.4± 1.2) d;恢复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为( 8.0± 1.7) d.术后并发症以尿潴留( 10.0%)和出血( 5.7%)多见.随访 313例患者( 93.6%),平均随访时间( 27.0± 7.4)个月,仅有 4.5%的患者表现为少量出血, 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内痔的理想方法.
作者:姚礼庆;钟芸诗;孙益红;戈少云;刘厚宝;郑烈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 74岁.因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3月余,便血 1周于 2003年 8月 30日入院.入院后行肠镜及病理活检提示距肛缘约 10.0 cm处直肠腺癌.于 2003年 9月 5日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术中见直肠腹膜反折下方直肠前壁有一约 10.0 cm× 6.0 cm质硬肿块,侵及直肠达半周,穿透肠壁全层,未侵及邻近器官,肿瘤附近直肠上血管走行区肠系膜内及肠系膜血管根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腹主动脉、髂总动脉明显硬化.术中输同型全血 800 ml,术后常规对症治疗.术后 6 h突然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左下肢厥冷、呈苍白色,左足背动脉、左窝动脉及左股动脉搏动消失.考虑为急性左侧股动脉栓塞,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股动脉取栓术,共取出长约 60 mm血栓.动脉血栓取出后,近侧股动脉出现搏动性喷血、远侧动脉见有逆行血流,左足背动脉及左窝动脉搏动恢复,左下肢体颜色渐转红润,皮温恢复.结束手术后密切监护心、肺、肾功能,观察动脉血气、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尿量,给予抗凝、预防血管痉挛等综合治疗.动脉取栓术后 24 h,出现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抢救及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无效,于动脉取栓术后 48 h,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血栓病理检查为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内未见有癌细胞.
作者:孙小林;胡晓华;娄善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痔出血期间,选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PPH)能否达到满意的近期止血效果,应是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我院自 2001年 1月以来,对 47例出血性痔施行了 PPH手术,并对其近期止血效果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林;王厚清;卢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8~ 1998年对 47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其肿瘤复发模式及患者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 7例( 14.9%)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病理证实周围组织器官有肿瘤侵犯 30例( 63.8%);局部复发 8例( 17.0%),远处转移 16例( 34.0%); 5年生存率为 40.4%.多因素分析,肿瘤 UI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P< 0.05).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累及周围组织脏器的患者,应力争联合脏器切除治疗.
作者:白月奎;邵永孚;张峰;高纪东;毕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直肠壶腹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对改善患者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 2001年 11月至 2003年 6月期间 ,21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直肠壶腹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21例患者,均行一期吻合,未行结肠或回肠预防性造瘘.有 1例出现吻合口瘘的临床症状,术后 6例患者日排便次数为 5~ 10次, 1例 10次以上; 8例稀便, 4例夜间便逸, 12例不能控制稀便气体, 11例便急. 3个月后排便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未发现壶腹炎、吻合口狭窄.结论直肠壶腹成形术应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排便功能.
作者:陈超武;黄观清;谢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对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 5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用支撑捆扎法进行低位结肠-直肠 /肛管吻合保肛手术 (sphincter preserving operation,SPO),并与 542例进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abdomino- perineal resection,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比较 5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同时分析保肛术后的排便功能.结果 APR和 SPO组总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2%和 69 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6.7%和 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SPO组中: 低位吻合术 5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86.2%与 1.4%;超低位吻合术分别为 85.3%与 2.5%; Park手术分别为 68.7%与 4.8%; Bacon手术分别为 65.7%与 6.3%;低位和超低位保肛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分别为 91.5%和 94.3%.结论对低位直肠癌病例进行 SPO手术,从根治性和功能性上评价是可行的.
作者:高明;韩方海;张肇达;周总光;吴凌云;李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院 1990年 3月至 2003年 3月收治的 31例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徐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腹腔内脱落癌细胞或微小癌灶 (又称腹腔微转移 )是导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联用癌胚抗原( CEA)、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和细胞角蛋白 20(CK20) 3种标志物检测腹腔内脱落癌细胞,以期提高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
作者:李良辉;池畔;陈大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简称侧方转移)的规律和预后.方法对 1990~ 2001年经根治性切除证实侧方转移的 20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0%( 17/20)的患者为直肠系膜和 /或根部淋巴转移加侧方转移, 15.0%( 3/20)的患者为单纯侧方转移.侧方转移率依次为闭孔动脉 45.0%( 9/20)、髂内动脉 40.0%( 8/20)、髂总动脉 20.0%( 4/20)、髂外动脉 15.0%( 3/20)和腹主动脉分叉淋巴结 5.0%( 1/20). 75.0%的患者发生术后远处转移或远处转移合并盆腔局部复发,其中 83.3%发生于术后 2年内.患者平均生存期 21.6个月, 术后 3年、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6.7%和 0.结论中下段直肠癌侧方转移不仅是盆腔局部病变,还可能是属于全身病变的一部分,提示直肠癌远处转移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万远廉;潘义生;刘玉村;汪欣;吴涛;武颖超;黄珊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顺行性结肠灌洗术( antegrade colonic enema, ACE)是指在近端结肠腔内置入导管,向远端进行灌洗,达到结、直肠排空.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治疗排便失禁或慢性便秘的一种手术方法 [1].发展至今,采用广泛的是结肠导管术 [2].现就 ACE的临床应用做一概述.
作者:徐晓东;喻德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联合受累脏器整块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 182例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 97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患者的疗效与同期 85例未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7例患者切除的相关脏器为 165个,经病理组织学证实 51例 (52.6% )的 50个相关脏器 (30.3% )有癌浸润,另外 46例 (47.4% )的 115个 (69.7% )相关脏器为炎性浸润,受累脏器以小肠为常见,占 28.9%( 28/97).经联合脏器切除后, 97例患者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5%、 67 1%和 49 4%;而同期 85例仅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姑息切除治疗者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1%, 58.8%和 1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积极施行周围联合脏器切除术,是提高 5年生存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李强;柳建中;王家仓;孙涛;崔青皓;王殿昌;郝希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