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楚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患者合理手术术式的选择及其适应证.方法复习1983~1999年间在我科治疗的26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分析手术死亡及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穿孔患者大多为高龄,均为进展期胃癌.行胃切除手术的9例患者其病理分期Ⅰ、Ⅱ期各占2例,Ⅲ期5例.本组手术死亡率(术后30d以内)为27%,其中穿孔修补术者17例死亡6例,胃癌切除术者9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和局部再穿孔.术后穿孔修补术者生存3~7个月,胃癌切除术者为14~38个月.结论(1)胃癌切除加D1淋巴结清扫是胃癌穿孔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2)年龄75岁以上,穿孔时间12h以上,术前有休克及伴有严重内科疾病为手术风险因素,存在2项或以上者,应行局部修补加引流术.
作者:潘常青;温玉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术前化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01例胃癌、20例正常胃黏膜、18例异型增生组织标本中Pgp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异型增生及未经术前化疗的胃癌中Pgp表达依次增强(P<0.05);经术前化疗后胃癌Pgp表达增强,且与化疗次数相关(P<0.05);Pg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及PTNM分期(P<0.05)有关;胃癌组织中Pgp高水平表达者术后生存率较Pgp低水平表达者为低(P<0.01).结论在胃癌化疗前后检测Pgp将有助于临床上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胃癌组织中Pgp表达水平是预测胃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Pgp高水平表达者预后较差.
作者:张威;邹寿椿;赵仲生;徐文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包括平滑肌瘤(leiomyomas,LMs)和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s,LMSs),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可以发生在从食管至肛门的所有消化道部位.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命名和分类有较多报道.通过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多数学者主张将胃肠道平滑肌瘤命名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 tumor,GIST).我国GIST报道不多,尚缺乏大宗的临床病例报道.对GIST的认识将对临床医师治疗本病有较大益处.
作者:顾晋;徐光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GLS),术前诊断率不高,我院从1985年5月至1999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该病的有4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术前诊断作探讨.
作者:覃建论;陈德;胡以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本文研究各种便秘症状对诊断慢性便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993~1995年的155例便秘患者分为4组:单纯慢运输型(STC)、单纯盆底功能异常(PFD)、慢运输合并盆底功能异常型(STC加PFD)及运输、盆底功能正常型(NTC).对其进行症状检查、肛肠测压、肌电图描记、结肠运输时间测量及排粪造影.
作者:周莉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腹膜乳斑与胃癌细胞在腹膜播散中的关系.方法30只经环孢素A处理的SD大鼠分成3组,分别向大鼠腹腔内接种经溴脱氧尿甙(BrdU)标记的Sy86B裸鼠可移植性人胃癌细胞,数量分别为105、106和107.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细胞的分布.计数网膜乳斑或非乳斑区标记细胞的数量,确定癌细胞的分布.结果在乳斑或非乳斑区平均标记细胞数的比率分别是163∶1(105)、280∶1(106)和697∶1(107).标记细胞数在乳斑或非乳斑区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标记细胞选择性地侵入网膜乳斑,表明在胃癌腹膜播散的早期,癌细胞具有特异地侵入腹膜乳斑的特性.
作者:安伟德;胡祥;梁品;吴昊;沈忠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幽门螺杆菌(Hp)为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Hp在组织切片中呈弯曲,S型,紧密黏附在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或存在于黏液中.人的胃黏膜是Hp的自然定植部位,它通常定植于胃窦、胃体、胃底黏膜的表面或小凹内,尤以胃窦部多.Hp感染在人群中较为常见.目前普遍认为Hp是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尽管采用抑酸剂和根治Hp为主的内科方法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在溃疡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穿孔、梗阻等或内科治疗无效时,应用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必须的治疗手段.
作者:顾军;李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胃是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常发生部位,占40%以上,恶性胃平滑肌肿瘤占胃所有恶性肿瘤的1%~2%.由于本病少见,医生往往对其自然病史和治疗方法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加上肿瘤位置特殊,胃镜活检的假阴性率较高,故临床延误诊断治疗的例子屡见不鲜,术前能作出正确诊断者一般不超过50%.因此,加强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认识,重视误诊漏诊的经验教训,对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刊出了多篇关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专题笔谈和论著,从不同角度总结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治经验,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詹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提高高位空肠平滑肌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距十二指肠悬韧带15cm以内空肠平滑肌肿瘤病例.结果本组12例中,距十二指肠悬韧带小于5cm4例,5~10cm6例,大于10cm2例,均为腔外型.术前误诊率为75 0%,手术切除率100%,其中平滑肌肉瘤4例,平滑肌瘤8例.生存9例,死亡3例,生存长者达20年.5年生存率为58 3%.结论本病误诊率较高,提高诊断水平至关重要,出血危及生命者应行剖腹探查术,根治性切除预后较好,对复发者行再次手术切除肿瘤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世拥;梁振家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3%.其中胃的平滑肌肉瘤多见,小肠次之,结直肠少.胃的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近端胃,且发生于胃大弯较小弯为多.小肠中空肠近段好发,十二指肠次之,空肠远段和回肠较少.结直肠中以直肠发生为多,结肠较少见.
作者:蒋彦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对1984年2月至1999年2月经治的45例胃平滑肌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仅15例(33.3%).45例均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随访中3例因肿瘤广泛扩散而衰竭死亡.2例出现复发而予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已分别存活2年、3年;其余病例随访恢复良好.结论确立本病的诊断要根据病史、多种特殊检查的结果、肿瘤的大体形态和术中、术后病理等综合分析.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法,在术式选择上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物学行为而定,一般无需行广泛的根治性胃切除.良、恶性平滑肌肿瘤均应强调术后长期随访,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马毅;孟刚;施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由于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大,开胸手术对呼吸生理产生较大影响,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是影响疾病痊愈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了解影响肺功能的危险因素,更有效地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敏英;管向东;窦云凌;陈娟;欧阳彬;林志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tuftsin是产生于脾脏的一种刺激和增强免疫反应的四肽激素,由IgG重链Fc段裂解而成.它是一种弱免疫原,相对分子质量500[1],它能调理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也能激活NK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其抗肿瘤作用.1977年Spirer等[2]首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全脾切除后血清tuftsin水平,获得成功.1994年我们在国内首先建立tuftsin放射免疫分析方法[3],对胃癌患者血清tuftsin水平进行检测,探讨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确立tuftsin在肿瘤免疫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孙学军;黄凤瑞;褚海波;潘龙文;李银良;高平;李振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在讨论不同造口优缺点时,更多强调造口技巧和并发症,而造口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少讨论并常常被低估.本文报告造口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与造口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王汉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结果11例患者共行13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10例获得满意止血效果.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结合介入栓塞止血,能够使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得到及时的定位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治疗,是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方式.
作者:潘凯;陈小春;窦永充;夏利刚;曹满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1].肠结核以内科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常因诊断不明确或其并发症而行外科手术治疗.我院1981年7月至1998年9月共治疗肠结核患者2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纪绍太;王凤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就诊前时段、就诊时段、住院后手术时段与阑尾病理分型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52例手术和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将术前12个变量数据化后,建立数据库,SAS软件分析各变量与阑尾病理分型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就诊前延迟:单纯性阑尾炎平均23 4h,进展性35 3h;无并发症组23 1h,有并发症组34 4h(两者P=0.0001).(2)就诊间延迟:单纯性阑尾炎平均2 3h,进展性3 3h(P>0 05);无并发症组2 3h,有并发症组3 0h(P=0 0499).(3)住院后手术延迟:单纯性阑尾炎平均2 7h,进展性2 6h;无并发症组2 7h,有并发症组2 9h(两者P>0 05).(4)logistic回归分析示:3个时段中,就诊前延迟是有意义的变量.结论就诊前延迟是影响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而就诊间延迟、住院后手术延迟影响不大.
作者:蔡元坤;赵加应;刘俊钧;顾志昌;韩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是较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由于临床诊断困难,病理学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为治疗及预后评估带来困难[1].我们对1982~1997年间收治的65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治的认识.
作者:叶长生;齐德林;周正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女性直肠前突是直肠阴道壁松弛造成了直肠阴道陷凹,粪块进入陷凹并积存,引起排粪障碍.我院1995年至今共收治129例直肠前突患者,均作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术,并同时对其中86例伴有肛管狭窄者加行肛管侧切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演顺;赵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