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侯贵兵

关键词:西药,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研讨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后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种类及原因,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5月随机选取1800张西药处方进行研究试验,按照我国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搜集与整理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后发生 ADR 的处方,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1800张西药处方中,有1295张为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处方,所占比重为71.94%(1295/1800)。其中有203张(11.28%)西药处方出现药物 ADR,主要是头晕(17.73%)、乏力(14.78%)、过敏反应(13.30%)、恶心(12.81%)、皮疹(11.82%)及呕吐(8.87%)等。结论临床在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西药时,需明确掌握西药的性质、药学原理等,并加强相关药物 ADR 监测,以做到安全用药,高效治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血站血液标本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的标本质量问题发生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策略。方法总结以及统计血站血液的标本质量影响因素,同时提出控制与管理血站血液的标本质量对策。结果在28份发生问题的血站血液质量标本中,献血人员有初筛与体检外的病症、献血人员大量食用保健品或是高脂食物、标本不符合交接单三种原因占比较大,与其他原因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比有统计的意义,P <0.05。结论由于采集样本、献血人员、标本送检过程、检验标本等原因均会影响了血液标本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血站血液的标本质量,需要针对标本质量问题发生原因进行处理。

    作者:张亚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疾病的临床状况。方法此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到讨论中,患者均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方式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插管栓塞成功,其成功率为100%。栓塞后共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其中3例患者存在疼痛,2例患者发热,2例患者排尿困难,2例阴道流血。随访完成后,患者接受 CT 和 B 超检查,其子宫缩小范围在60-90%,共53例患者肌瘤消失,其消失率为88.33%,其余7例患者肌瘤消失幅度为80-95%。其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临床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时,可考虑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方式,此方式有效、安全,可保留患者子宫,具有微创性,尤其适合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有生育需求、年轻女性患者。而在治疗过程中,栓塞剂的比例对多发和较大肌瘤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刘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分析联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联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研究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显著(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云爱;贾希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方面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一对一的分别纳入,即为第一组45例,第二组45例。第二组给予手术全期护理,第一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第一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第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4.4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手术全期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5例阑尾类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阑尾取材在阑尾类癌诊断中的作用,提高阑尾类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阑尾类癌病理,总结其特点。结果5例阑尾类癌均发生在急慢性阑尾炎切除术后,皆在阑尾盲端处。结论规范取材,避免阑尾类癌漏诊的发生,提高阑尾类癌的临床检出率及准确率。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试验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甲钴胺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IRLS 评分和 PSQI 评分均较治疗之前显著降低(P <0.05),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传梅;刘锦秀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影响护患沟通的相关因素及沟通技巧

    目的:探讨临床上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和我院收治的4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处理,将400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管理。结果经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实施整体护理管理,能够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文敏;李海霞;班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健康教育措施,通过主动收缩训练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肌锻炼,并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产后42天后的盆底肌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初产妇采取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使产程时间得到缩短。

    作者:翟二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究蒙医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优势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血管问题造成头痛的一类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与继发性血管性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头痛是临床神经科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血管性头痛的治疗,中医讲究对症下药,使用辩证治疗,蒙医则使用放血疗法。为探究两种治疗效果的详细情况以及各自利弊,本次课题进行一下综述。

    作者:双梅;吴海瑞;王良良;张瑞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小儿扁桃体手术后 PACU 内躁动的护理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手术,大多数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尤其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成人相比明显增高[2-4],表现为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等,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现象,严重时可以引起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成败,因此,对躁动患儿在 PACU 内加强安全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麻醉恢复室(PACU)收治的65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躁动的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飞秒激光制瓣 LASIK 联合波前优化治疗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角膜像差

    目的:观察近视与散光术后角膜像差应用飞秒激光制瓣 LASIK 联合波前优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行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治疗且镜柱在1.0D 以上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启动虹膜定位成功行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术治疗的40例(80眼)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取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无虹膜定位行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术的剩下40例(80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将同一台激光机下进行激光切削治疗下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作以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mo、3mo 裸眼视力(UCVA)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一行患者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mo、1a UCVA 超过 BCVA 一行患者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近视及散光术后角膜像差应用虹膜定位技术飞秒制瓣联合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治疗效果更稳定,术后患者更早地恢复裸眼视力,较少的高阶像差增加,临床应用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慧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窄波 UVB 光疗法联合硼酸氧化锌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评价窄波 UVB 光疗法联合 PBZS 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60例,患者均于2014年2月份到2016年10月份入院治疗。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窄波 UVB 光疗法治疗,共30例;实验组采用窄波 UVB 光疗法联合硼酸氧化锌进行治疗,共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在 PASO 分值方面,患者治疗后 PASI 分值显著下降,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大,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窄波 UVB 光疗法联合硼酸氧化锌对银屑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婴幼儿进行定期儿童保健检查对其智力开发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对婴幼儿实施定期儿童的保健检查以后,对于儿童智力开发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9月到2016年06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88例婴幼儿,依照保健方式不同分成定期组与临时组,各组44例,定期组进行定期保健检查,临时组实施临时保健检查,对比两组患儿保健检查的效果。结果实施保健检查六个月、十二个月、二十四个月,定期婴幼儿 PDI 与 MDI 指数均明显高于临时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0.05。结论对婴幼儿实施定期儿童的保健检查,在儿童智力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健康的发展,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郭晓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穴位埋线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和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和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的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伴肥胖组、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伴肥胖组和单纯性肥胖症组患者共103例,选用相同的腧穴行埋线治疗。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伴肥胖组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伴肥胖组两组之间第3次治疗前Ⅺ、E2、LH、FSH 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对围绝经期妇女的肥胖有显著的减肥效果,其减肥效果在伴或不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中没有明显差别穴位埋线法还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有显著的性激素调节和减轻症状的作用,且该方法使用安全。

    作者:范利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肺癌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范畴,该疾病全球恶性肿瘤中不仅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也是较高的。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其进行诊断意义显著。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如今除了通过 CT 检测以及肺癌病理细胞学检测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外,还可以通过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本文主要分析肺癌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研究进展,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布和础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水疗结合抚触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水疗结合抚触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为调查对象,随机分组处理,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在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疗与抚触。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摄奶量由(233.9±82.2)ml 上升至(798.2±99.2)ml;对照组患儿的摄奶量由(240.2±78.3)ml 上升至(600.3±98.3)ml,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患儿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水疗结合抚触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摄奶量,改善神经行为评分。

    作者:张岩;李靖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大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合并 SIRS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合并全身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 AP 早期合并SIRS 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行常规内科治疗+大剂量短程甲泼尼龙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5天后 SIRS 评分、APACHE II 评分、器官衰竭累积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 >0.05),而观察组患者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短程甲泼尼龙治疗 AP 合并 SIRS 可有效降低 CRP 水平,且不增加额外感染风险。

    作者:孟文勤;云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高频超声颈动脉血管重构与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探查,分析颈动脉发生血管重构和无症状脑梗死(SCI)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成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段健康志愿者38例成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都进行高频超声探查,分析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动脉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量明显增多,斑块的检出率及面积显著增大,斑块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颈总动脉主干、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主干 IMT 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出现颈动脉重构的比例明显提高,两组在无重构及负性重构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分析颈动脉情况,从而对有效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的临床价值重大。

    作者:王艳;张海波;马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6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胃复春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 VAS 评分。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 VAS 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具优势(P <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使用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云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孕先兆流产临床现象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柳江县中医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早孕先兆流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两组(n =100)。对一组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咸海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