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出现微小癌并发症概率以及临床典型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2016年期间收治术前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80例临床数据为分析来源,经术后病理诊断后提示有28例患者合并微小癌,对上述对象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分析并归纳并发微小癌的概率、临床特征。结果有28例确诊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微小癌,占本次研究对象比例4.82%(28/580)。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中提示有25例患者确诊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微小癌,确诊率达到89.3%(25/28),其漏诊率为10.7%(3/28)。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占比例3.57%。无患者因甲状腺微小癌导致出现死亡事件。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微小癌患者于术前要确诊存在较高的难度,术中通过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及医生仔细探查,能更进一步的保障对此类患者的诊断确准率,保障生活质量。
作者:赵志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应用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7.5%(P <0.05),并且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经过护理干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姚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创伤性肾动脉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0例创伤性肾动脉出血的患者进行肾动脉造影,经确诊后,患者接受弹簧圈做肾动脉栓塞治疗,同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结果10例创伤性肾动脉出血患者均栓塞治疗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均痊愈出院。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具有创伤少、止血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和采取护理措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芬;杨小秋;游箭;邓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内科收治的28例急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时间范围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实施胺碘酮静脉注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胺碘酮平均静脉应用时间为(4.8±1.3)d;静脉用药后,27例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有效控制率为96.4%。其中,16例心室心动过速发作时,进行1次胺碘酮负荷量静脉应用后即得以控制;追加1-2次负荷量后症状消失7例,其余患者均实施电复律后,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以预防复发。治疗后,14例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7例心功能改善1级;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2例,实施多巴胺静脉滴注后,血压水平恢复正常;用药后 QT 间期延长2例,明显降低了 QT 离散度。结论在急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吴晓艳;刘军;沈清;孙燕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口炎康液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黏膜病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口炎康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P <0.05)。结论口腔黏膜病利用口炎康液治疗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程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藏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期间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藏医组采取藏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藏医组患者骨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 P <0.05;治疗前疼痛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藏医组疼痛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P >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 <0.05。结论藏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缓解疼痛感,无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卓玛拉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利用罗氏 cobsa s201核算检测系统进行张家港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情况分析。方法通过2014至2015年张家港红十字血站核酸检测中 HB-sAg 病毒 DNA 阳性和酶免 GBsAg 抗体阳性比较进行张家港地区无偿献血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标准组与旋涡混匀15组以及56℃预热180秒后在旋涡沉淀混匀15s 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裂解煮沸时间6min 组和裂解煮沸时间10min 组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浓缩液剂量、沉淀混匀方式、裂解煮沸时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并不影响检测结果,但是经过预热处理之后,振荡混匀促使核酸释放和沉淀混匀。
作者:黎茵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多种西药合用不良反应分析及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所开出的890份西药处方进行研究,对其西药配伍合理性、患者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890份处方中存在86份医药配伍不合理现象,患者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忽冷忽热、头晕头痛、胃痛、水肿、过敏。依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及用药状况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与西药合用方法不当、配伍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等因素相关。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 <0.05)。结论医药种类较多,若是不明确各种西药合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要合理用药,严格遵循用药原则,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合理性。
作者:周大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我科2016年两次收治同一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2次静脉溶栓,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晓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在萎缩性阴道炎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40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用甲硝唑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相对较高(对照组为8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陈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9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产妇45例;对照组选择传统方式治疗,观察组选择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7.8%优于对照组8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产妇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止血效果良好,产妇短时间内的生命体征十分稳定,此手术方式实施性强、便于操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治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进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100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现身疗法的心理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手术的成功率。结果实施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进行心内科介入术患者的护理治疗时,利用针对性现身疗法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非常显著,手术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且并发症少,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研究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探究优质护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收治的100例妊高症所造成的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模式,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产后出血的优质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产妇产后24个小时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产妇,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由于妊高症所导致的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优秀,是一种可以高效地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准确的护理方法,这项护理模式,具有安全合理科学的临床应用特点,也充分的显示出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可以维持母婴的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耀翔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给予扩冠、改善心功能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加服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88.64%,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云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讨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选取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归于Ⅰ组,对上述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期选取32例非冠心病患者(Ⅱ组)进行对照,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经检查,显示有34例存在颈动脉硬化的表现,颈动脉硬化率为70.83%(34/48),平均斑块积分(3.24±0.91)分,而Ⅱ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40.63%(13/32),平均斑块积分(3.16±0.87)分。可见与Ⅱ组相比,Ⅰ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而平均斑块积分相比,两组差异不大,P >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重视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张淑菊;杜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意义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妊娠期贫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期间相同数量来院产检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统计妊娠贫血患者与正常孕妇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孕期的不断增长,孕妇贫血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血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产妇孕中血常规检查意识,有效检出妊娠期间贫血患者,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影响。
作者:宋瑞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90例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n =45)给予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 =45)给予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TBIL、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A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胆红素,值得推广。
作者:温晓明;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传统三联疗法和序贯三联疗法应用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进行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第一组29例和第二组29例。第一组患者行传统三联疗法治疗,第二组患者行序贯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第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间存在较为显著差距,统计学有意义(P <0.05)。第二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为93.1%,第一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为72.41%,对比两组数据,数据间存在较为显著差距,统计学有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三联疗法进行比较,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序贯三联疗法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有效的提升了患者 HP 根除率,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作者:赵金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老年支原体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7d 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的82.86%比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体温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可以较快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得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作者:王一帆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0±0.2)h,术中出血量为(682.7±109.3)mL,切口长度为(11.2±3.9)cm,住院时间为(12.1±3.1)d,治疗总有效率为92%(46/50),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相对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手术操作简单,住院恢复时间相对较少,有效的降低了患者以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晓江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