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翔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手术,大多数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尤其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成人相比明显增高[2-4],表现为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等,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现象,严重时可以引起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成败,因此,对躁动患儿在 PACU 内加强安全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麻醉恢复室(PACU)收治的65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躁动的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尿结石疾病认知和碎石术后复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尿结石患者1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认知情况、遵医行为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认知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5.56%)复发,观察组患者中无复发者。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尿结石患者的病情认知水平,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进而降低尿结石复发率,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于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比内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单独采用内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内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诊断治疗的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内外固定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2.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为7.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AOFAS 评估,实验组患者得分为(78.6±7.3),对照组患者得分为(72.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许意义(P <0.05)。结论内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樊魏;王哲;崔继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总结分析宫颈糜烂采用药物联合 leep 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采用 leep 刀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莪术油栓阴道给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方面,观察组以97.5%高于对照组75.0%(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颈糜烂患者采用药物联合 leep 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选取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参与研究试验,每组32例,Ⅰ组患儿接受鼓室抽液、麻黄素滴鼻液滴鼻等治疗,Ⅱ组患儿在上述干预下接受糖皮质激素用药,观察该两种方案的实施效果、安全性及对患儿气导听阈的改善情况。结果Ⅱ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8%,相比Ⅰ组的总有效率(71.9%)显著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治疗前,两组的气导听阈相比,P >0.05,统计学不成立;治疗后,Ⅱ组气导听阈(10.0±1.3)dBHL,相比Ⅰ组的(14.5±2.1)dBHL 显著下降,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两组在接受试验期间均未产生明显的副反应。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糖皮质激素用药,疗效安全、可靠,可促进患儿听力的恢复,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李敏;李佳;孙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讨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步态分析与研究。方法采用单髁置换术来治疗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录的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疗效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后进行全程随访,术后1-1.5年的患者无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松动下沉和感染的现象;通过步态分析得出,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与术前差异较大(p <0.05);患者术前的步长、步幅、步速和步频情况与术后和正常水平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通过步态分析来观察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表现出膝关节本体感觉、下肢运动恢复和步态改善等情况的明显改善,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邢宝瑞;张冀北;王峻岭;季德才;路辉;石国君;韩广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分析其相关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查阅全国新的职业病统计报道,分析各行业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及职业病防治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结果职业病中,尘肺病发病率高,其次为急、慢性中毒;且近几年急、慢性中毒与尘肺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他职业病发病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结论职业病的发病形式日益严峻,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防治,全面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张亚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根据我院各科室反馈出来的中药注射剂所发生 ADR 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 ADR 主要发生因素与中药注射剂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本身质量因素、临床使用不合理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等有关。结论完善及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制备工艺,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规范用药等是预防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爱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早孕人流不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早孕人流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清宫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尿妊娠试验转阴时间和康复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盆腔炎和宫腔(宫颈)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宫腔(宫颈)粘连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宫腔(宫颈)粘连为20%,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康复率为85.71%,对照组的康复率我为91.43%,两组之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来治疗早孕人流不全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免去了清宫术带来的痛苦。
作者:王立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单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硝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7%;经对比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腹泻、1例头晕,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腹泻,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经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立滨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针灸补泻法在瘀阻脑络型眩晕症状的临床观察研究与讨论。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瘀阻脑络型眩晕患者60例,患者的症状大多数是眩晕。患者的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这三项经过颅多普勒(TCD)监测,其收缩期峰值处于正常值之下。观察组30例,对患者三阴交、百会、曲池、水沟、合谷、丰隆、足三里这些穴位进行针灸补泄法治疗。对照组30例,让患者口服复合维生素 B、维脑路通药物。结果对照组的眩晕症消失率是13.3%,而观察组的眩晕症消失率是93.3%。BA、MCA、VA 血流速度这几项在治疗前后有很大的提高。结论针灸补泻法可以改善瘀阻脑络型眩晕症状,补血益精,使眩晕自消。
作者:潘青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甘草作为一种常用于补气的药用植物,随着近年来中医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应用,甘草与有效成分对皮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也开始逐渐成为了临床上较为关注的研究课题[1]。本文中通过详要叙述了甘草与有效成分在抗皮肤炎症与变态反应、抗病毒、抗皮肤肿瘤、调节皮肤黑素形成等方面的皮肤药理作用,并探讨了将其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色素异常等皮肤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以此深入探究甘草与有效成分的真正药理作用,确保可将其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得以充分应用。
作者:秦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总结分析彩超对于正常人群体检的意义。方法2014年———2015年两年中,对来自23个单位的2830例健康人群进行了彩超体格检查。结果对于21-30岁的年轻患者,体检结果正常的比例很大,而中年人群,胆囊炎患病率较大,所有体检人群中共检出肝囊肿76例,副脾9例,肾癌1例。结论彩超对于无症状的正常人群的体格检查有极大意义,可以起到早诊断早治疗的良好目的。
作者:赵俊丽;赵俊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中临床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9月到2016年0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64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与临床组,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方式护理,临床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改善,临床组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 <0.05;临床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患者中行临床护理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盛艳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分析有创呼吸机治疗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死亡8例,平均通气时间(7.6±1.4)d;干预后患者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干预前,中心静脉压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刘璐;张丽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常规输液治疗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单纯穴位按摩组,单纯输液组,和两者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4例,14d 为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治疗前后疼痛 VRS 评分、疼痛缓解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总有效率95.83%(P <0.05),单纯输液组和单纯穴位按摩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3.33%,联合治疗组的治疗后的 VRS 评分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P <0.05)。结论静脉输液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
作者: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早晚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利用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艾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采用使用前后对照研究。将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实施前1年(对照组)以及实施后1年(干预组)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8-80岁、机械通气时间≥48h 的患者纳入本调查。用 VAP 临床诊断标准进行 VAP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住院病死率、细菌分布变化等。结果调查患者89例,对照组41例,干预组48例。VAP 发生率(对照组42.7%,干预组32.6%)、VAP 发生时间[对照组(4.3±4.1)d,干预组(6.2±3.0)d]以及住院病死率(对照组36%,干预组32.6%)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干预组发生 VAP 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O.03)。结论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可显著降低早发型 VAP 的发生率。
作者:卢云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随着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性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成为我国老年人健康比较突出的问题。髋关节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手术风险大,据权威研究报道:发生髋关节骨折后的1年内因并发症造成的死亡率达30%,致残率高达50%[1]。早期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更多的卧床时间,更好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锻炼,降低骨折术后致死率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方案。临床常见的髋关节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解剖锁定钢板等;避免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及加重基础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好,争取早期下床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翼锦;潘观华;刘春莲;谢伟雄;王忠;杨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电切治疗对其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电切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出血量为(128.3±75.4)ml,显著低于对照组(273.9±87.4)ml(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低温等离子电切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性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且病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梁永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