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李晓江

关键词:脊柱骨折, 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0±0.2)h,术中出血量为(682.7±109.3)mL,切口长度为(11.2±3.9)cm,住院时间为(12.1±3.1)d,治疗总有效率为92%(46/50),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相对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手术操作简单,住院恢复时间相对较少,有效的降低了患者以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前列地尔与长春西丁治疗急诊眩晕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析急诊收治眩晕患者用前列地尔、长春西丁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2016年收治存在眩晕症状患者80例相关基线资料为本文数据来源,以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为准将其分为 A 组(前列地尔治疗)和 B 组(长春西丁治疗),各组有患者40例。比较两种药物对急诊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经眩晕相关疗效判断后,A 组患者有8例患者为无效,B 组患者判定无效患者1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7.5%,统计学处理,P <0.05,提示有差异;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种药物治疗下患者血流平均流速和收缩峰值数据进行检测,提示在药物干预后指标均有改善而 A 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统计学处理,P <0.05,提示有差异。结论眩晕患者用前列地尔和长春西丁药物治疗对于相关症状均的改善均有一定作用,相对于长春西丁,前列地尔对患者眩晕的缓解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素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药物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用于宫外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药物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用于宫外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宫外孕的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应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 HCG 值下降率、宫内妊娠率和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 HCG 值下降率、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物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用于宫外孕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创伤小,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与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取腹腔镜和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方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80例于2011年———2015年期间本院收治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接受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设为 A 组,另4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设为 B 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术中情况及预后质量。结果两种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记录以下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后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差异性,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 B 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 A 组,对比有差异性(P <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方案相对于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更具优越性,有微创、操作简便、高效以及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上官士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与治疗计划。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总结治疗方法。结果随着 Hp 根除的开展及大量有效药物的临床运用,PU 预后显著改善,不仅复发率大为下降,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下降,PU 成为可治愈的疾病。结论病史对于 PU 的诊断十分重要,根据本病的典型临床特点: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有赖于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可以明确溃疡部位、大小、活动性和溃疡性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龛影是诊断依据,对溃疡的性质有时难以做出判断。因而,内镜检查对 PU 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曲正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口腔护理对新生儿口疮的预防作用探讨

    目的:进行高危新生儿口疮预防中口腔护理预防作用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240例足月新生儿,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不接受口腔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口腔护理,进行两组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120例患儿中4例口腔内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为3.3%,对照组120例患者中36例患儿口腔内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为30.0%。观察组患儿鹅口疮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新生儿中开展口腔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施张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究蒙医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优势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血管问题造成头痛的一类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与继发性血管性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头痛是临床神经科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血管性头痛的治疗,中医讲究对症下药,使用辩证治疗,蒙医则使用放血疗法。为探究两种治疗效果的详细情况以及各自利弊,本次课题进行一下综述。

    作者:双梅;吴海瑞;王良良;张瑞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有效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01月份到2016年09月份于我院治疗的乙肝、丙肝患者58例,全部患者都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有显著改善,与处理前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但经过对症处理以后,均有显著改善,

    作者:李向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发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术后出血量,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艳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100例胰腺癌手术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探究护理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02.5±55.7ml,平均手术时长为4.6±0.2h,住院时长为(25.8±1.8)d。根治术治疗者59例。2例死亡,术后出血者4例,胰瘘3例。结论对于胰腺癌者,实施胰十二指肠手术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出血量,改变患者转归结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静;李澍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分析联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联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研究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显著(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云爱;贾希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土右旗2013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

    工作目的: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为获得全区结核病流行病学指标,分析结核病疫情现状,评估2001--2010年全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以来的效果,指导和促进我区今后的防治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我旗萨拉齐镇振华社区(4)被自治区列为全区的32个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之一。

    作者:李永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98例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大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治疗效果快、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升陷汤加减治疗重症休克顽固性低血压验案一则

    重症休克患者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即使在输血补液给抗休克药物等治疗后,血压仍难以回升至正常,带来多脏器的灌注不足,而且研究表明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长时间的使用影响肾脏的灌注,促使肾脏功能恶化。探讨其机理以及寻求其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笔者运用升陷汤加减治疗该类患者1例,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黄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消化内科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100例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无痛胃镜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波动的幅度明显小于普通胃镜组患者(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普通胃镜组。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检查中更具有优势,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分析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运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选取10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每组各36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前提下,Ⅰ组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Ⅱ组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Ⅲ组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评估该三种用药方案对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病毒载量的应用效果。结果①治疗前,三组的 ALT、HBV DNA 载量及 Child -Pugh 评分等相比差异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 >0.05),治疗后,三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统计学成立(P <0.05),但组间数据相比,统计学不成立(P >0.05)。②Ⅲ组接受治疗后的 HBeAg 阴转率为38.9%,相比Ⅰ组的19.4%、Ⅱ组的22.2%均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 <0.05)。③试验期间,三组患者均无血磷增高、肾功能异常等明显毒副反应产生。结论不同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均有良好效果,但相对来说,恩替卡韦更利于 HBeAg 的阴转,值得推荐。

    作者:马国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方面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一对一的分别纳入,即为第一组45例,第二组45例。第二组给予手术全期护理,第一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第一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第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4.4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手术全期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NB -UVB 治疗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中 IL -17和 IL -23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 -UVB)治疗银屑病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中 IL -17和 IL -23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银屑病患者40例,均采用 NB -UVB 照射治疗,共20次,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患者按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 -17)和白细胞介素-23(IL -23)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3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比较。结果40例银屑病患者经过20次光疗后,治愈8例,显效13例,进步1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52.5%。该组患者治疗前 PASI 评分为(10.24±2.23),治疗后 PASI 评分下降为(4.25±2.52),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56,P <0.05);治疗前银屑病患者组血清 IL -17、IL -23明显高于对健康对照组(P <0.05);经 NB -UVB 照射治疗20次后,血清 IL -17、IL -23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结论NB -UVB 照射治疗银屑病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外周血 IL -17和 IL -23水平有关。

    作者:刘灵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旨在对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收集22例我院临床确诊的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者的基本信息、诱发因素、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与妊娠结局。结果妊娠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引发和没有按医嘱使用胰岛素与没有进行按期产检等诱因有关系。内分泌和产科医生会诊确定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纠正酮症酸中毒,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全部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28.37%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54.55%、实验组早产的发生率18.24%低于对照早产发生率24.37%、实验组剖宫产率27.27%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43.37%(P 均<0.05)。结论进行科学合理的产检、不断降低血糖、按医嘱使用胰岛素能预防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通过治疗后能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孟春园;宫晓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收治的82例冠心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优质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身心健康优良率(97.56%)、护理满意度(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80.4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显著性(P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更好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陆正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式搜集近10年有关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的相关报道,观察其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常用药物。结果共检索筛选13篇文献,主要采用祛风湿、止痛活血、活血化瘀、补益、化湿、熄风平肝等多类中药进行治疗,秦艽、威灵仙、独活是患者应用比例高的三种中药。结论中医治疗风湿痹痛主要采用扶正祛邪类药物,并辅助采用益气补血、化瘀活血、除湿祛风、止痛通络、强筋骨、补肝肾类药物进行配伍,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马吉丽;郭静;王凤影;周志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