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

屠海明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4年10月份到2016年6月份入院诊治。50例患者均实施病理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50例患者诊断显示,有6例患者为浸润性癌,其中有5例患者术前经肠镜检查显示为高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1例患者术前经肠镜检查显示为低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浸润性癌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肝脏转移,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有3例患者为癌结节或者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上需要加强病理诊断,确保诊断率精确,从而帮助患者顺利得到治疗,促使患者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麻疹44例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麻疹病例44例的临床特征,探讨麻疹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均为成人,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结论成人麻疹的发病率高,应通过加强重点人群强化免疫、加紧新疫苗研发等方式控制甚至消灭麻疹。

    作者:崔雨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营养风险对老年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对老年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24例,根据目前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表,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3.2%,明显低于有营养风险组的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压疮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2.6±1.3)天,明显的优于有营养风险组的(5.7±0.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其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出现的时间均明显的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因此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该早期积极给予支持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崔友民;赵友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根据我院各科室反馈出来的中药注射剂所发生 ADR 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 ADR 主要发生因素与中药注射剂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本身质量因素、临床使用不合理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等有关。结论完善及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制备工艺,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规范用药等是预防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爱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留置导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医院感染的40%左右,仅此于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我科对留置导尿管病人进行了泌尿系统监测,对易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召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关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运用痔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运用痔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到我院治疗痔疮的50例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且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运用痔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院评审对病案统计工作质量的影响分析

    现代医院管理当中医院评审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对于医疗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同时也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管理手段,从当前我国的评审情况来看,评审内容还停留在医院制度和人员素质评审上,而对于病案统计管理方面的评审力度还不够,因而需要加强对其在病案统计管理方面的评审作用。本文主要对医院评审在病案统计工作质量当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医院的病案统计水平。

    作者:周金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本文对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阴道超声在临床妇科的疾病治疗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患者的阴道口使用高频率的探头,让探头接近患者的盆腔器官。这样利用超声显像的技术来对患者内部的结构进行传送。结果在本文的试验当中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得到,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四。这是十分之高的。在患者所患有的妇科急腹症当中,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为常见的急腹症有异位妊娠,以及卵巢囊肿蒂扭转和黄体囊肿破裂,这是较为常见的几种形式。结论本次试验当中可以看到,也是这几种疾病在患者当中有着十分高的发病率,而阴道超声对于患者所患的疾病可以实现准确的诊断。

    作者:蒋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案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与治疗计划。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总结治疗方法。结果随着 Hp 根除的开展及大量有效药物的临床运用,PU 预后显著改善,不仅复发率大为下降,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下降,PU 成为可治愈的疾病。结论病史对于 PU 的诊断十分重要,根据本病的典型临床特点: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有赖于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可以明确溃疡部位、大小、活动性和溃疡性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龛影是诊断依据,对溃疡的性质有时难以做出判断。因而,内镜检查对 PU 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曲正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出现胃肠瘫的原因且运用中西医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肠瘫患者58例,分为两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2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总有效率。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中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胃肠瘫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后能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宋文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吸氧、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朝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的31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2016年的31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模式,观察组实习生实施个性化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带教效果。结果比较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效果较好,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科实习护生实施个性化带教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秋芬;罗爱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感染控制路径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手术室开展感染控制路径,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科行手术治疗的200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匹配2013年的20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开展感染控制路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物体表面、环境卫生等指标监测合格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空气洁净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开展感染控制路径能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冉祥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责任制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达标率、语言功能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肢体功能达标率、语言功能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可提高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丽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90例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n =45)给予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 =45)给予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胆红素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TBIL、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A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胆红素,值得推广。

    作者:温晓明;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00%)、疼痛率(4.00%)、下床活动时间(2.69±0.54)d、手术时间(42.36±4.62)min、住院时间(6.89±2.01)d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中效果显著。

    作者:胡东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PBL 教学在护理本科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讨 PBL 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护理一个班作为 PBL 教学班,设计并实施 PBL 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后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学习效果。结果92.6%的学生对 PBL 教学方式满意,80.00%的学生认为 PBL 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有98.7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评判性思维能力,51.3%的学生在 PBL 教学中小组讨论发言有强制感,人际沟通能力显薄弱。结论护理教学中应用 PBL 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提示在护理教学中开展 PBL 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作者:范晓航;肖娟;胡小忍;孙维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4R 危机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危机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目前国内对于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实践领域也十分薄弱。在医疗机构当中,国外对危机管理较为重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我国医院危机管理提供了丰富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环境,在此背景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有效管理方法可及时防范和应对突发危急,从而实现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蒋传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苯巴比妥应用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主要研究分析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应用苯巴比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1月1日到2016年10月1日因新生儿窒息到我院治疗的72例患儿视作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对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36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对2组患儿的治疗后窒息纠正效果、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窒息纠正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儿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以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患儿予以苯巴比妥治疗,效果突出,窒息纠正效果较好,且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以及严重程度均较低,在治疗新生儿窒息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保守手术治疗对其输卵管通畅率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保守手术治疗对其输卵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2月———2016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异位妊娠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守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与感染率、输卵管通畅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其中观察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相对于药物治疗,保守手术具有诸多优势,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智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皮炎湿疹利用青鹏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皮炎湿疹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青鹏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皮炎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给予研究组青鹏软膏外擦治疗;给予参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参照组7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无可比性(P >0.05)。结论对皮炎湿疹患者采取青鹏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受损等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