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胰岛素、C 肽及血糖变化情况

刘小涛;许君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恢复期, 胰岛素, C 肽, 血糖, 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院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将其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等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对比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测定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水平,胰岛素、C 肽及血糖等水平均逐渐下降,且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胰岛素、C 肽及血糖均逐渐下降,应保障恢复期多项水平正常,改善预后,提升治疗疗效,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闭合性损伤 X 线、CT 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闭合性损伤 X 线、CT 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整理100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分析对患者实施 X 线与 CT 诊断的结果对比。结果经检测确认,100例患者经检测确定肺挫裂伤患者共35例,其中 CT 检测确定32例,检测准确率为91.4%;X 线检测确定28例,检测准确率为80%,其中 CT 诊断临床准确率高于 X 线诊断准确率。其余65例均为气胸患者,其中 CT 检测确定62例,检测准确率为95.3%;X 线检测确定49例,检测准确率为79.8%。CT 诊断准确率均高于 X 线检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实施 CT 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帮助医师进行病情诊断,降低漏诊几率,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波;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感染控制路径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手术室开展感染控制路径,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科行手术治疗的200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匹配2013年的20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开展感染控制路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物体表面、环境卫生等指标监测合格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空气洁净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开展感染控制路径能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冉祥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0±0.2)h,术中出血量为(682.7±109.3)mL,切口长度为(11.2±3.9)cm,住院时间为(12.1±3.1)d,治疗总有效率为92%(46/50),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相对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手术操作简单,住院恢复时间相对较少,有效的降低了患者以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晓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诊断性刮宫术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7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对照组44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阴道止血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为治疗组10.71%,对照组复发率为61.36%。结论刮宫是好的止血方法,可有效止血。显效迅速,还可了解内膜病理,除外恶性病变。

    作者:陈秋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健康体检人群患病情况与保健意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健康体检人群患病情况与保健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群众作为研究对象,体检前及体检后30d 发放保健意识调查问卷,分析患病情况与保健意识的关系。结果体检者中体查异常者共86人,占71.7%,男性47人,占74.6%,女性39人,占68.4%;体检后身体异常或患病体检者健康意识有所改善,尤其在积极参加每年体检、了解合理膳食结构、保证充足运动量等方面改善较大,与体检前存在显著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性别患病情况不同,男性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患病情况与保健意识高低有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保健干预。

    作者:焦顺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后牙残冠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后牙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取抽样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牙科就诊的牙根残冠患者158例(共242颗牙),均采取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治疗,随访2-5年,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158例242颗患牙中,经随访2-5年,成功修复216颗(89.26%),失败26颗(10.74%)。结论对牙残冠采取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修复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夏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分析

    目的:建立引起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国标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从食物中毒样本中分离及培养,并用荧光 PCR 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进行快速检测。结果10份呕吐物样本中8份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80%,样本通过荧光 PCR 快速法检测,全部为 B 型肠毒素。结论荧光PCR 检测法作为初筛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优点。

    作者:谭黎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方面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一对一的分别纳入,即为第一组45例,第二组45例。第二组给予手术全期护理,第一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第一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第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4.4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手术全期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有效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01月份到2016年09月份于我院治疗的乙肝、丙肝患者58例,全部患者都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有显著改善,与处理前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但经过对症处理以后,均有显著改善,

    作者:李向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术后骨结核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术后骨结核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骨结核患者110例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日常药物护理、日常检查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结果经过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对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骨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带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HPLC 法同时测定香菊片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菊片中(a)欧前胡素、(b)异欧前胡素。方法采用 Agilent Eclipse XDB -C18(250mm ×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0nm;流速1.0ml /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欧前胡素平均回收率100.03%,RSD 为0.7%;异欧前胡素平均回收率100.08%,RSD 为0.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香菊片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占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并且严重细菌感染、脓毒血症及随后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早期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细菌感染、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并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而降钙素原是临床中检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一种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对患者的病情、预后、疗效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71例,根据病原体分离培养和血清学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非细菌感染组(4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 PCT 和 hs -CRP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 PCT和 hs -CRP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血清 PCT 和 hs -CRP 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仅 hs -CR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者 PCT 和 hs -CRP 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PCT 与 hs -CRP 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林小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术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内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的消化道早癌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45例内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的消化道早癌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的改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内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的消化道早癌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红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麦冬的真伪鉴别及常见伪品分析

    麦冬是传统中医中补阴良药,如胃阴不足、虚火旺盛者治疗组方多以麦冬为君药配伍,其主要功效即润肺、养阴、和胃、生津、宁神等。知名的正品麦冬产地有四川、湖北、杭州等,优质的麦冬药材药效良好、无毒副作用,而市面上经常充斥着混淆品和伪品影响用药效果,本文就麦冬常见伪品(土麦冬、竹叶麦冬、阔叶山麦冬)的主要性状和显微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麦冬真伪鉴别方法。

    作者:龚庆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穴位按摩联合常规输液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常规输液治疗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单纯穴位按摩组,单纯输液组,和两者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4例,14d 为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治疗前后疼痛 VRS 评分、疼痛缓解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总有效率95.83%(P <0.05),单纯输液组和单纯穴位按摩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3.33%,联合治疗组的治疗后的 VRS 评分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P <0.05)。结论静脉输液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

    作者: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提高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份到2016年6月份接受我院门诊健康教育的新生儿母亲48例,共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根据数字随机法原则将接受干预的24例新生儿母亲为常规组;另强化健康教育的24例新生儿母亲为健康教育组,对比分析两组随访结束后母乳喂养情况及新生儿体重、身高。结果健康教育组母乳喂养率比常规组的高,P <0.05;而且健康教育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及身高均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将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提高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中,可以充分的提高母乳喂养率,进而促进新生儿生长和发育。

    作者:聂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健康教育,然后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12小时出血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12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秀丽;李爱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48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并进行腹腔镜治疗的病患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病患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均要少于常规组病患,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肛门排气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P <0.05)。结论腹腔镜对输卵管妊娠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治疗的效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建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析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使用抗胆碱药进行治疗的患者32例,对其使用抗胆碱药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临床治疗后发现,抗胆碱药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内脏绞痛、眼科疾病、帕金森以及调节功能性麻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抗胆碱药对内脏绞痛、中毒、帕金森及功能性麻痹的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临床疗效好。

    作者:杨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的护理干预对策

    晕针是一种心理活动导致生理现象并产生临床症状的过程。是由于患者精神紧张而造成暂时性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1]。特点是发病突然、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晕针多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床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对晕针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探讨,从而尽量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使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意外。

    作者:张艳锟;杨建霞;张晓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