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目的:调查及分析300例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重点筛选本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接收的300例孕妇作研究对象,选择问卷调查的方法展开调查工作,进一步分析孕妇孕产期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300例孕妇孕产期:早孕知识平均得分(5.2±0.1)分,孕产期营养知识(5.6±0.6)分、孕产期保健知识(5.3±0.8)分,孕产期胎儿质量影响因素(7.6±0.7)分;且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不高。结论对孕产期孕妇展开调查工作后,发现孕妇对保健知识不够了解,需加强对孕妇保健知识宣教。
作者:李新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关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我院选取110例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和评估来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之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社会功能、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本次研究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汪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扁桃体炎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扁桃体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及综合护理组,每组患儿均为40例,常规护理组行术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患儿家属满意率更高。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小儿扁桃体炎术后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患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作者:沈思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在对幽门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治疗中应用益生菌与三联法的有效性。方法在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幽门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分析组35例给予益生菌和三联法治疗,对比组35例单独给予三联法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明显较对比组的80%高,(P <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没有突出差异,(P >0.05)。结论将益生菌和三联法应用在幽门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的治疗中,不但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作者:孟现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两组的二次手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的康复率和复发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该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可大量临床推广。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在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40例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0.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0.0%);观察组复发率为2.5%,对照组为1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发现,其能够对患者致病菌起到良好干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可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闫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联合甲强龙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该院1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两组均为70例。其中 B 组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进行治疗,A 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甲强龙进行辅助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 组治疗效果优于 B 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 <0.05)。结论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联合甲强龙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较好减少不良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李志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下咽癌,是原发于下咽部的恶性肿瘤。其以鳞状细胞癌为主(95%以上),易发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梨状窝、环后区、咽后壁。下咽癌发病率较低[1],虽然各国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年发病率仅约为(0.17-0.80)/10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4%-5.0%,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0.3%。虽然其发病率并不高,但早期发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待症状明显(如吞咽困难、痰带血丝以及疼痛等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且浸润性较强,恶性程度较高,半数下咽癌确诊时已并有淋巴结转移[2-3],是头颈外科中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4]。而且下咽癌死亡率较高,5年生存率仅有30%-50%[5]。正因为这些特征,以及其在确诊时往往已经是局部晚期,所以下咽癌的诊断与治疗仍然是临床医学的难题之一。本文对下咽癌的诊断进展、误诊分析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姚长玉;刘业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在高职院校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市某高职院校学生1000名进行传染病知识调查,并对所选取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在健康教育前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选取的学生在健康教育干预后,传染病知识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且传染病相关行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 <0.05)。结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传染病预防工作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传染病认知能力,干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3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经治疗优18例,良10例,无效2例,总优良率为93.33%。结论对50岁以上的患者,关节退行性变严重非手术疗法无效而症状又重,功能亦明显受限者应考虑做此手术,能有效地提高了髋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兆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对婴幼儿实施定期儿童的保健检查以后,对于儿童智力开发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9月到2016年06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88例婴幼儿,依照保健方式不同分成定期组与临时组,各组44例,定期组进行定期保健检查,临时组实施临时保健检查,对比两组患儿保健检查的效果。结果实施保健检查六个月、十二个月、二十四个月,定期婴幼儿 PDI 与 MDI 指数均明显高于临时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0.05。结论对婴幼儿实施定期儿童的保健检查,在儿童智力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健康的发展,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郭晓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了解科学城辖区 MP 感染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121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MP 抗体检出阳性率为25.14%,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秋冬季阳性率高于其他季节,除春季和秋季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年龄组间比较除<=6岁组与18-40岁组,18-40岁组与>65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6和0.12,P >0.05)外,其他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6-17岁组为相对高发年龄段,阳性率高,其次为<=6岁组。结论本区域 MP 感染的年龄分布向小龄扩展,儿童阳性率较成人高且秋冬季高发,女性易感。
作者:王芳;杨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袢状钢板内固定对于检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至我院进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袢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复位丢失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袢状钢板内固定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疗效稳定,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复位丢失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29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前提上联合中医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92%,比对照组的79.69%高17.23%,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许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浅谈掌指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掌指关节置换应慎重实施。关节活动度丧失50%以上、关节软骨接近完全损伤的患者可选择关节置换。结论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关节的肿胀,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作者:包广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优质护理服务是当前医院护理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向,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转变,有助于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发展。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导致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存在较多困难,本文主要对存在的困难进行综合分析,并且针对性的探讨应对策略。
作者: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到我院中医门诊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热敏灸治疗,疗程10天,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腰椎功能 JOA 症状评分。结果30例患者经过10天治疗,痊愈2例,好转27例,无效1例。结论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刘皓月;黄鸣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100例胰腺癌手术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探究护理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02.5±55.7ml,平均手术时长为4.6±0.2h,住院时长为(25.8±1.8)d。根治术治疗者59例。2例死亡,术后出血者4例,胰瘘3例。结论对于胰腺癌者,实施胰十二指肠手术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出血量,改变患者转归结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静;李澍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本文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实验结果表明:在0-2.0mg/L 浓度范围内,该方法的相关系数达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29mg/L,定量限为0.097mg/L,RSD 为1.98%-8.08%,加标回收率98.60%-108.04%,可以满足地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分析。
作者:陈军;包海明;朱建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运用 PDCA 循环法对门诊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36151名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 PDCA 循环法,观察运用前后患者测血压率的变化。结果应用 PDCA 循环法后,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的测血压率提高至94%,较前增加了82%。结论应用 PDCA 循环法能有效提高门诊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率。
作者:金媛;李桂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