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菊

关键词:已婚育龄妇女, 保健知识, 认知情况
摘要:目的:探究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地区100名已婚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保健知识总分40-81分,平均(60.5±2.7)分,年龄21-30岁、月收入10000元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婚姻满意度高妇女保健认知效果显著,各维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需针对年龄>40岁、文化水平低、婚姻状况不佳妇女重点开展保健知识教育,将保健知识逐步提升。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间的护理

    目的:探讨与分析全麻患者在苏醒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择选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需行全身麻醉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苏醒期间开展临床护理措施,并对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总结。结果所选取的100例全麻患者在经过临床护理后,苏醒后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处于正常水平上,临床各个并发症也得到及时发现与治疗,患者在意识完全清醒时,呼吸处于通畅状态,临床疼痛感经护理得到减轻,思维正常,能够回答各个简单问题,无一例患者出现生命安全。结论全麻患者苏醒期是许多医生常常忽视的护理环节,该环节与患者麻醉诱导阶段一样具有极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在该环节中需加强护理工作的完善,对患者各个生命体征加强监测,使患者能够平安度过苏醒阶段。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孟芳;袁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上对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就诊的住院患者中入组57名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分为 COPD 组和 OS 组,记录体重指数、呼吸暂停指数、第一秒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 组 FEV1%、FEV1/FVC(%)、PH、PaO2明显低于 COPD 组,而 PaCO2、BMI、血清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明显高于 COPD 组。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时,重叠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相比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重叠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代谢紊乱。

    作者:李晓琳;吴景硕;张钟;刘正;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100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及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开腹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春晶;徐曼莉;冷有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护理操作中的肢体语言美

    通过参加医院的操作评选,看到了护理操作中肢体语言的作用,从而总结了护理操作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要求护士必须严格训练,尤其对于新入职的护士,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敦促其达到肢体语言的美感,以利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便更好地促进护理工作者重视护理操作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

    作者:吉翠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关于医院管理中计算机的有效运用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在医院管理各环节的有效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提升医院管理质量。因此,本文就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门诊管理以及病例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运用进行了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作者:张晨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小儿扁桃体手术后 PACU 内躁动的护理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手术,大多数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尤其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成人相比明显增高[2-4],表现为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等,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现象,严重时可以引起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成败,因此,对躁动患儿在 PACU 内加强安全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麻醉恢复室(PACU)收治的65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躁动的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藏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藏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期间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藏医组采取藏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藏医组患者骨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 P <0.05;治疗前疼痛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藏医组疼痛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P >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 <0.05。结论藏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缓解疼痛感,无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卓玛拉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延伸性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延伸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效果,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应用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对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阶段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阶段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特布他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对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阶段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尿毒清颗粒联合百令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百令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抗凝治疗、控制高血压、纠正酸中毒及饮食疗法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尿毒清颗粒联合百令胶囊予以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结果两组完成治疗后,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大于后者(P <0.05)。结论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其采用百令胶囊联合尿毒清予以治疗,可明显改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延缓其进展。

    作者:陈逸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关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我院选取110例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和评估来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之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社会功能、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本次研究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汪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并且严重细菌感染、脓毒血症及随后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早期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细菌感染、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并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而降钙素原是临床中检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一种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对患者的病情、预后、疗效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71例,根据病原体分离培养和血清学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非细菌感染组(4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 PCT 和 hs -CRP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 PCT和 hs -CRP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血清 PCT 和 hs -CRP 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仅 hs -CR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者 PCT 和 hs -CRP 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PCT 与 hs -CRP 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林小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以自我管理为主,家庭、社区支持为辅”的干预模式对农村慢病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以自我管理为主,家庭、社区支持为辅”的干预模式对农村慢性疾病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笔者于2015年3-11月在目前就职的社区选取120例农村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以自我管理为主,家庭、社区支持为辅”的干预模式护理,记录干预前后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患者用药依从情况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仅有25.0%(30/120)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干预后遵医嘱服药患者比重81.7%(98/120),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自我管理为主,家庭、社区支持为辅”的护理干预模式非常适合农村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郭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

    目的:探究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镇痛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镇痛措施和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疼痛评分基本差不多,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比观察组高。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术后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防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松美;张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心内科中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的有效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心内科中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口头健康教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图表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达标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观察组患者的未达标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三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结论心内科中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吉海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68例,给予68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后的指导的精心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护理,68例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均非常理想,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古力拜力·艾麦尔;赵艺;孙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结核病所致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分析其临床特点,在诊治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时注意其特殊性,减少误诊并恰当处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7例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相比,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有特殊的临床特点。结论结核病引起呼吸衰竭病例的病理特点为肺部结核病灶广泛,双肺或单侧肺组织“损坏”,心脏与大血管扭曲,肺毛细血管床广泛破坏导致缺氧与肺动脉高压;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病理类似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核病引起呼吸衰竭的季节性不明显且病理呈进行性加重,呼吸衰竭的类型主要为 I 型呼吸衰竭。

    作者:邓冲;姜向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i ,PDR -Ab)引起的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2例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 PDR -Ab 的临床肺炎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分离获取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 PDR -Ab,并对其药物敏感性以及以此为基础不同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共10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0.0%,细菌清除率为60.0%。对照组共12例,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25.0%,细菌清除率为25.0%。结论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具有一定疗效,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抗菌方案。

    作者:邱祖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讨论研究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以及实验组60例,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多用参芪补肺汤,对比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结果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治疗之后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参芪补肺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