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年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125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对照组研究对象,并且我院还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129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对照组患者不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对比两年度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本文案例均选自于我院骨外科34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应护理对策,以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17例患者中3例出现切口红肿的现象。1例出现切口感染,14例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2例膝关节韧带拉伸受限,1例出现膝关节弯曲障碍。对照组17例患者中3例出现创口延期愈合的现象。10例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5例膝关节韧带拉伸受限,2例出现膝关节弯曲障碍。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精神出现轻度焦虑1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8.7%,对照组患者精神出现轻度焦虑3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0.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多因暴力引起膝关节的损伤,做好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桂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下咽癌,是原发于下咽部的恶性肿瘤。其以鳞状细胞癌为主(95%以上),易发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梨状窝、环后区、咽后壁。下咽癌发病率较低[1],虽然各国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年发病率仅约为(0.17-0.80)/10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4%-5.0%,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0.3%。虽然其发病率并不高,但早期发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待症状明显(如吞咽困难、痰带血丝以及疼痛等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且浸润性较强,恶性程度较高,半数下咽癌确诊时已并有淋巴结转移[2-3],是头颈外科中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4]。而且下咽癌死亡率较高,5年生存率仅有30%-50%[5]。正因为这些特征,以及其在确诊时往往已经是局部晚期,所以下咽癌的诊断与治疗仍然是临床医学的难题之一。本文对下咽癌的诊断进展、误诊分析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姚长玉;刘业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高危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高危房颤确诊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班组的血栓消失时间(58.2±5.7)天,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0%(1/33),显效率为81.2%(27/33),全部患者均治疗有效;对照组血栓消失时间(72.3±8.6)天,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2%(7/33),显效率为51.5%(17/33),有6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中2例死亡;观察组在血栓消失时间、出血并发症以及疗效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危房颤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时间较快,发生出血的情况较少,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葛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健康教育措施,通过主动收缩训练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肌锻炼,并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产后42天后的盆底肌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初产妇采取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使产程时间得到缩短。
作者:翟二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手术室护理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采取防范对策。以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为准,考虑医院实际状况,针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把差错事件扼杀在萌芽中。规避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体分析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方案对策,为有关研究提供参照。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40)和对照组(n =4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总发生例数为1例,对照组总发生例数为4例,观察组总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澍滢;杨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高场强磁共振用于胎盘植入及植入程度的临床符合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胎盘植入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要接受高场强磁共振以及超声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场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率为90%,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60%;高场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程度显著优于超声检查。结论高场强磁共振用于胎盘植入及植入程度的临床符合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利;刘新疆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一氧化氮(NO)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96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 NO 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痊愈率为7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92%,两组相比,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O 在治疗新生儿肺动脉效果显著,且起效快,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救治效果。方法在2015-06-01至2016-05-31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急救护理干预,所有护士轮流值班的方式跟着急救车,并没有固定的急救小组和急救组长,科室所有的护理人员根据班次随机进行安排,依照其工作职能进行工作。对于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伤后入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24例,预后较差1例,对照组中预后良好19例,预后差6例,观察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O.05)。结论院前急救应当准确及时,时间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因素。严重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高压等都有可能使得肺、心、脑等重要器官衰竭,只有院前急救与护理准确及时,才能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肺、心、脑等重要器官赢得复苏时间,而且能够避免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的情况。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尽早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干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整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桔梗元参汤加金匮肾气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6年5月于本院门诊收治的86例过敏性鼻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3例。观察组口服桔梗元参汤加金匮肾气丸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加布地奈德喷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74.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结论桔梗元参汤加金匮肾气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好,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白玥;王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后并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28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春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讨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选取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归于Ⅰ组,对上述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期选取32例非冠心病患者(Ⅱ组)进行对照,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经检查,显示有34例存在颈动脉硬化的表现,颈动脉硬化率为70.83%(34/48),平均斑块积分(3.24±0.91)分,而Ⅱ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40.63%(13/32),平均斑块积分(3.16±0.87)分。可见与Ⅱ组相比,Ⅰ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而平均斑块积分相比,两组差异不大,P >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重视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张淑菊;杜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阶段的教学质量,探索建立一套实用、有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在医学本科实习阶段联合应用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实习生的临床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结果表明,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具有知识与技能并重、考核与培训互促、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刚;杨伟;刘昱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两组的二次手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的康复率和复发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该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可大量临床推广。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柳江县中医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早孕先兆流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两组(n =100)。对一组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咸海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日期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定期的系列产前检查并住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200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结果研究表明,教科书组的为10.9%,IADPSG 组的 GDM检出率为23%,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 GDM检出率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对妊娠结局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蒋晓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偏头痛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这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12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 =61,综合护理)和对照组(n =61,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给予偏头痛患者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欣哲;王晓芳;曹志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早晚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利用加味玉屏风汤联合艾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病率相对低,病例较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遗传性心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部分患者以恶性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尚无特异性价值,心脏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ICD 以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