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秋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肺心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由肺心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对临床治疗进行深入探究。结果患者死亡率与衰竭器官的数量成正比,此外,肺心病发生率与器官衰竭也成正相关。结论肺心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与肺心病功能代偿期有关,其受到感染、微血栓、低氧血症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黄殿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49例,患者均行联合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49例患者各项实验情况。结果4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治疗后视力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可得到良好的远期效果,能够提高患者自身健康知识水平及其自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亦随之提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基因遗传因素在决定克罗恩病的易感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基因位点突变在克罗恩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克罗恩病病人这些基因位点进行检测,拟发现其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规律。方法共入组100名克罗恩病病人和190名健康对照组,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对 NOD2中的 R702W、G908R、L1007finsC;热休克蛋白 HSP70-2;TLR4中的 D299G、T399I;TNFα-308、TNFα-238;TNF 受体位点 TNFRSF1A(A /G)、TNFRSF1A(G/T)、TNFRSF1B(T/G)、TNFRSF1B (A /G)等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HSP70-2出现突变,但其基因型在健康人群和 CD 病人中比率无明显差异。但 A 突变出现概率在 CD 病人中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1%vs52%,P =0.047,OR =1.423,95%可信区间:1.004–2.015),而且在 CD 穿孔或手术病人中该突变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3%vs52%,P =0.049,OR =1.530,95%可信区间:1.001–2.337;),但在 CD 病人中,穿孔及手术病人与非手术病人相比无显著相关性(P =0.673,OR =0.883,95% CI:0.495–1.574)。多因素相关分析亦无显著相关性。其余基因无突变。结论中国人群中 HSP70-2位点的 A 型等位基因与 CD 病人相关,在穿孔或手术的 CD 病人中 A 型等位基因亦高于健康人群。
作者:陈军;李杨;顾国胜;王革非;范朝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结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以诺和平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采取甘精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后 FBG、HbAIc、2hPG 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 FBG、HbAIc、2hPG 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结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徐霞;翟晨辉;候志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开放手术运用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治时段在2014年2月———2016年7月间;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经胸乳入路腔镜术式,而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开放术式,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术中镇痛例数、住院时间分别为、20.3±9.3(ml)、37.5±14.6(ml)、7例、3.16±0.5(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1.33±27.3(min)、41.4±25.3(ml)、49.2±20.3(ml)、20例、8.05±0.8(d),(P <0.05)。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者经胸乳入路腔镜治疗后的疗效颇为显著,且能减少手术出血量,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樊敦徽;程生林;张军;闫磊;何建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讨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后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种类及原因,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5月随机选取1800张西药处方进行研究试验,按照我国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搜集与整理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后发生 ADR 的处方,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1800张西药处方中,有1295张为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处方,所占比重为71.94%(1295/1800)。其中有203张(11.28%)西药处方出现药物 ADR,主要是头晕(17.73%)、乏力(14.78%)、过敏反应(13.30%)、恶心(12.81%)、皮疹(11.82%)及呕吐(8.87%)等。结论临床在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西药时,需明确掌握西药的性质、药学原理等,并加强相关药物 ADR 监测,以做到安全用药,高效治疗。
作者:侯贵兵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肿瘤标志物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EA、CA199、CA125、CA19-9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AF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的诊治中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评价需客观谨慎并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结合积极的糖尿病相关治疗,定期行门诊随访,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现象。
作者:沈翠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为胆囊疾病患者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2月入住我院的胆囊疾病患者32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分别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实验组患者胆囊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1.1)cm、(45.6±10.9)ml、(39.5±6.6)min、(25.6±4.2)h、(5.6±1.2)d、(5502.2±634.2)元、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为胆囊疾病患者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新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在重症病房气胸患者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6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气胸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随机分为采用传统的硅胶管导管的对照组(23例),由胸科医生完成。与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的观察组(23例),由重症医师独立完成,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操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引流管的调整次数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经皮下气管切开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气胸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且具备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胡男彬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选取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参与研究试验,每组32例,Ⅰ组患儿接受鼓室抽液、麻黄素滴鼻液滴鼻等治疗,Ⅱ组患儿在上述干预下接受糖皮质激素用药,观察该两种方案的实施效果、安全性及对患儿气导听阈的改善情况。结果Ⅱ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8%,相比Ⅰ组的总有效率(71.9%)显著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治疗前,两组的气导听阈相比,P >0.05,统计学不成立;治疗后,Ⅱ组气导听阈(10.0±1.3)dBHL,相比Ⅰ组的(14.5±2.1)dBHL 显著下降,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两组在接受试验期间均未产生明显的副反应。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糖皮质激素用药,疗效安全、可靠,可促进患儿听力的恢复,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李敏;李佳;孙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等离子射助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的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腺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后,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鼻内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取鼻内镜下等离子射助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试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 均<0.05,表明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于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选择应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其中鼻内镜下等离子射助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传统手术方法,效果更好,有较好的临床优越性,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傅洋洋;张庆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我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所选3512例体检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体检中,男性脂肪肝、胆囊肿、胆囊息肉、脾肿大及肾囊肿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明显(P >0.05);40-50岁年龄段肝脏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明显(P >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疾病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结果超声检查具有方便、无创、快速等优点,能够对腹部疾病做出早期的诊断,为患者治疗提供佳时机。
作者:杨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66例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工作中人员使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将其与之前未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给予临床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差错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等明显要比未实施前低,其中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比未实施前高(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可推广采用。
作者:陈喆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凝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该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设定为观察组,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指标进行检查,并与选定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凝血指标具有明显的异常,处于血液高凝的状态,在治疗以后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能够对脑梗死患者凝血的诊断、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新荣;张凤丽;曹奇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沙丁胺醇结合酮替芬用于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进行沙丁胺醇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酮替芬开展治疗。结果观察组(95.3%)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7%)的治疗总有效率,且其复发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较大,且差异在统计学范围内(P <0.05)。结论沙丁胺醇结合酮替芬用于小儿哮喘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次数,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解静;韦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6例小儿心肌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测定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肌酶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3/48)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48)72.92%,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焦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艾滋病患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抗病毒治疗依存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264名口服抗病毒药随访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用药的依存性,对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秦翠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i ,PDR -Ab)引起的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2例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 PDR -Ab 的临床肺炎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分离获取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 PDR -Ab,并对其药物敏感性以及以此为基础不同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共10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0.0%,细菌清除率为60.0%。对照组共12例,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25.0%,细菌清除率为25.0%。结论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具有一定疗效,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抗菌方案。
作者:邱祖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强化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其护理效果确切,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石莉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孟芳;袁宁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