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指数对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刘娟娟;丛淑珍;吴丽桑;周立峰;冯占武;梁婷

关键词:血管指数, 甲亢, 桥本氏甲状腺炎, 能量多普勒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指数(Ⅵ)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及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甲亢患者97例,HT患者79例,正常对照组65例,均行超声检查并计算Ⅵ,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性.绘制甲亢与HT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 3组之间的总体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甲亢组与HT组较对照组血流明显增多,甲亢组较HT组血流增多.ROC曲线下面积0.848,以Ⅵ≥18.50作为甲亢与HT的诊断界点,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5.3%、81.0%.结论 Ⅵ作为血流检测的定量参数,能量化反映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情况,对甲亢与HT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淋巴结转移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 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38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8例,无转移20例.术前CDFI检测乳腺肿块内血流,并进行分级,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IF-1α表达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分析血流分级、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与HIF 1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表达在肿块内不同血流分级、不同组织学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F-1α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表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癌肿块内血流分级可反映HIF 1α表达的程度,可作为判断肿块的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张玲;何以敉;林礼务;薛恩生;高上达;叶琴;吴丽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射血分数正常时心力衰竭左室节段心肌长轴收缩运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左室节段心肌长轴收缩运动.方法 使用基于组织多普勒(TDI)的应变技术对比分析44例HFNEF患者(A组)和33例条件匹配的健康对照者(B组)左室节段心肌长轴方向应变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较B组应变峰值绝对值降低,达峰时间延长,发生收缩后收缩及收缩期反常伸展的节段增多(均P<0.01);达峰时间标准差增大(P=0.02).结论 HFNEF左室节段心肌存在长轴收缩运动异常.

    作者:胡敏;江成璠;王素霞;孙晓霞;张晓轩;张胜;冯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和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不同.方法 对29例共38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增强特征,重点观察动脉早期(0~25 s)增强特征.根据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增强类型,将病灶的增强方式分为0~Ⅲ级:0级:无增强;Ⅰ级:周边增强或中心点状强化;Ⅱ级:轮辐状增强、蜂窝样增强或不均匀性增强;Ⅲ级:整体增强.结果 (1)超声造影后,38个病变中,始增强时间<25 s的病变占36个(94.74%),峰值时间<25 s的病变占29个(76.32%).(2)超声造影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25个(65.79%),增强CT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13个(34.2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增强CT相比,超声造影对动脉期出现较早(<25 s)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乔英艳;王兴华;马霞;雷成功;王新文;赵曼曼;姬军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射频信号技术分析正常妊娠妇女颈动脉血管功能的研究

    目的 采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对正常妊娠妇女颈动脉的弹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与育龄妇女进行对比,观察正常妊娠妇女颈动脉血管功能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妊娠合并症血管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正常不同孕周妊娠妇女77例,年龄匹配正常育龄妇女30例,应用百胜公司彩色多普勒彩色诊断仪Mylab70XV,探头型号LA523,分别启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血管硬度定量分析技术(QAS)分析颈动脉结构及僵硬度.结果 (1)正常妊娠妇女颈总动脉大及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扩张系数(DC)、膨胀系数(CC)、动脉压增强指数(AIx)均显著低于育龄组(P<0.01);硬度指数(α、β)、脉搏波传播速度(PWV)、收缩压(SP)、平均动脉压(MAP)、等容收缩期到射血期转折点压力(PT1)及动脉增强压(AP)均显著高于育龄组(P<0.01).(2)随孕周增加,正常妊娠妇女颈总动脉大及小血流速度、SP、MAP、PT1、PWV逐渐升高(P<0.05)和RI逐渐降低(P<0.05).结论 与育龄妇女相比,正常妊娠妇女颈动脉弹性减低而硬度显著增高.随孕周增加,正常妊娠妇女血管硬度显著升高,内中膜厚度(IMT)无显著差异.

    作者:薛丹;段云友;袁丽君;杨一林;杨勇;曹铁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12岁.主因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上腹痛3d入院.超声检查:胰体尾部可见大小约为5.2cm×5.1cm的形态尚规则的略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团块紧邻增大的脾脏(图1).

    作者:侯晓英;李琦;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估微波消融肌组织凝固范围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定量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肌组织消融范围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单导水冷2 450 MHz微波,作用功率50 W,作用时间200 s,消融离体猪臀部肌组织,消融前及消融后行RTE,测量消融后弹性成像图蓝色+绿色区,并与大体标本消融区实测值相比较,分析RTE测值与消融后大体标本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MWA后RTE显示消融灶呈椭圆形,中心为较均匀蓝色,周边呈宽度较均匀一致绿色,与周围混杂颜色的正常组织分界清楚.RTE测值与消融灶大体标本测值相关系数r=0.78 (P=0.000).结论 RTE可望较准确评估MWA肌组织消融范围.

    作者:周洪雨;张晶;蔡文佳;曲鹏;徐瑞芳;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占空比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牛肝所致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的占空比对其辐照离体牛肝所致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pHIFU的声功率设为300 W(声强为26 500 W/cm2),脉冲重复频率为100 Hz,辐照深度为20 mm.以3%、6%、9%、12%和15%的占与空比分别辐照离体牛肝组织10s.辐照中测量靶区温度,辐照结束后,切开牛肝组织,观察各个参数的pHIFU辐照后产生损伤的性状,取损伤组织HE染色后,行光镜观察.结果 占空比为3%、6%时平均高温度为(35.78±3.35)℃和(36.76±3.88)℃,且肉眼观察到焦点处损伤呈空洞状,内见清亮液体;9%时平均高温度为(50.45±3.23)℃且在焦点处可见空洞中有匀浆物质;12%、1 5%时平均高温度为(60.00±5.65)℃和(63.14±4.11)℃,且肉眼看见明显的凝固性坏死.HE染色后,空洞损伤区镜下可见组织缺失,凝固性坏死区主要表现为胞浆淡染,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随着占空比的增加,组织非热损伤大小形态改变不明显,热损伤大小则呈增大趋势(P<0.05).结论 通过调整pHIFU的占空比,能使组织损伤性状发生改变.

    作者:刘芳;邹建中;艾慧坚;焦娇;赵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鱼刺致食管穿孔伴瘘管形成彩超表现1例

    患者男,56岁.5d前食鱼后咽部有异物感且颈部疼痛,抗炎治疗3d,未见明显缓解来诊.查体:颈部左侧稍肿胀.超声所见:甲状腺上部水平斜切见左侧叶浅面、胸骨甲状肌深面,查见高回声团块,范围约29 mm×13 mm×13 mm,边界清晰,未见包膜.团块内为分布不均匀的高回声伴声尾.

    作者:罗雪;王竞宇;文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STIC技术在诊断胎儿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AVS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诊断为完全型AVSD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点,应用STIC技术显示共同房室瓣及乳头肌,与尸检或生后超声心动图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三维超声STIC技术与二维超声相比在胎儿完全型AVSD的检出率上没有明显差别.通过STIC技术可显示共同房室瓣的形态特征及乳头肌的位置的异常等.结论 三维超声STIC技术为观察共同房室瓣提供了新视野,是一种能准确、简便地诊断胎儿完全型AVSD的新方法.

    作者:王彧;张颖;蔡爱露;吴红梅;孙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对比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血管与非病变血管的特点

    目的 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变血管与非病变血管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特征的异同,探讨病变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后,对所有狭窄程度>40%的血管行VH-IVUS检查,测量所有病变小管腔面积(MLA)、血管重构指数、MLA处斑块各种成分面积及其百分比、斑块各种成分体积及其百分比,确定病变血管组及非病变血管组,对比分析两组的VH-IVUS特点.结果 病变血管组血管重构指数(1.10±0.20vs1.01±0.19,P=0.011)、MLA处坏死成分面积[(2.92±1.55) mm2 vs(2.27±1.36) mm2,P=0.015]、MLA处坏死成分面积百分比(32%±12% vs 27%±10%,P=0.033)、坏死成分体积百分比(25%±9% vs 22%±8%,P=0.03)均较非病变血管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病变血管重构指数更大,斑块坏死成分含量更多,斑块易损性增加,更容易导致ACS的发生.

    作者:张元春;郑婕舒;涂伟玲;贺迅;刘祖恒;戴磊;罗常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价值.方法 对64个超声疑似PTC的手术患者,术前行灰阶及CDFI检查后,进行CEUS检查,并用TomTec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动态观察微泡在病灶灌注的全过程及特征.结果 CEUS显示,64个PTC中,37.5% (24/64)呈灌注缺损,42.2% (27/64)呈淡淡弱显影,20.3% (13/64)呈不均匀增强,病灶始增时间晚于周围甲状腺组织,消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灌注缺损、淡弱显影及不均匀增强3种灌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对PTC有很重要的补充诊断作用,可进一步提高PTC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逢生;韩琴芳;徐荣;冯海波;安媛;袁勇;袁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对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意义及疗效.方法 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患者(TVP阳性组)35例与未能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者(TVP阴性组)1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环直径(TVAD),舒张期三尖瓣口E峰值流速(ⅤE),三尖瓣反流束面积(TRA),三尖瓣反流分数(TRF),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重点比较术后与术前、术后1年与术后2周时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TVP阳性组:术后2周及术后1年TVAD、TRA、TRF、RAD及RVD均显著减低(P<0.05);ⅤE及RVEF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周相比,TVAD、TRA、TRF无明显变化(P>0.05),而RAD及RVD进一步缩小(P<0.05).TVP阴性组:术后2周TVAD、TRA、TRF、RAD、RVD、ⅤE及RVEF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周相比,TVAD、TRA、TRF、RAD及RVD均显著增加,RVEF则减低(P<0.05).结论 继发性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于左心瓣膜手术同期尽早行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有助于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且术后疗效稳定.

    作者:武俊;夏稻子;李阳;张东明;潘永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2-DM)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诊断应用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64例2 DM患者与38例同期住院非2 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照.结果 2-DM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血管壁中-内膜(IMT)、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DM组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以累及腘动脉以下胫前、胫后动脉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M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差有关.结论 超声检查是2-DM患者LEAD诊断的有效手段,可评估病变部位、阻塞的程度、病变长度以及解剖的异常,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立秀;朱孝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在闭合性胰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CT检查,证实为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超声表现.结果 21例闭合性胰腺损伤中胰腺挫裂伤11例,部分断裂伤9例,完全断裂1例.超声正确诊断19例,漏诊2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危重患者、ICU病房及手术室患者可行床旁检查,特别是对胰周积液、腹腔积液及假性囊肿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闭合性胰腺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姥义;桑玉顺;曹媛;谈卫杰;施海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10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将乳腺导管内癌按声像图特点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两大类,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肿块型89例,其中水平位生长81例、边界清晰72例、细点状钙化66例.非肿块型21例,细点状钙化17例(单纯细点状钙化4例;细点状钙化伴导管扩张8例;细点状钙化伴导管扩张、导管内见实质样低回声5例);无钙化4例(单纯导管扩张2例;导管扩张、导管内见实质样低回声2例).结论 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伟伟;陈牧云;陶玲玲;向光华;詹维伟;陈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腺源性以感染为首发症状的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对非腺源性以感染为首发症状的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1例非腺源性以肛管直肠周围感染为首发症状患者的病灶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期直肠黏腺癌5例,术后异物残留2例,骶尾前间隙畸胎瘤16例,坏死性筋膜炎4例,骶后藏毛窦23例,化脓性汗腺炎6例,直肠尿道瘘2例,直肠阴道瘘3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非腺源性以感染为首发症状的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章蓓;何勇山;王小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分型初探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分型.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11例SPTP的超声表现和相关资料,根据SPTP囊、实成分比例拟定分型标准.结果 11例SPTP均为单发圆形、椭圆形实性、混合性略低回声闭;9例(9/11)边界较清楚,8例(8/11)包膜完整,10例(10/11)瘤后回声无衰减,9例(9/11)相邻组织器官受压、移位;除1例胰头SPTP远端胰管略宽外(0.3 cm),余患者胰、胆管均无扩张;8例(8/11)瘤内及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SPTP超声分型:Ⅰ型(实质型)2例;Ⅱ型(混合型)9例[其中Ⅱa型(以实为主)5例,Ⅱb型(囊、实参半)3例,Ⅱ c型(以囊为主)1例];Ⅲ型(类囊型),本组无此病例.11例SPTP的超声表现与术中所见、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SPTP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统一的分型标准便于规范SPTP特征描述,对其发病规律观察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爱香;李保田;陈伟;刘爱玲;阴海霞;杨来娇;张占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管指数对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指数(Ⅵ)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及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甲亢患者97例,HT患者79例,正常对照组65例,均行超声检查并计算Ⅵ,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性.绘制甲亢与HT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 3组之间的总体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甲亢组与HT组较对照组血流明显增多,甲亢组较HT组血流增多.ROC曲线下面积0.848,以Ⅵ≥18.50作为甲亢与HT的诊断界点,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5.3%、81.0%.结论 Ⅵ作为血流检测的定量参数,能量化反映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情况,对甲亢与HT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娟娟;丛淑珍;吴丽桑;周立峰;冯占武;梁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迟发性尺神经炎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54岁,近6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远端尺侧至环、小指感觉麻木,右手内侧肌萎缩.X线检查示:右肘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肌电图示:右小指展肌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右尺神经肘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感觉传导电位消失.超声检查:右肘部尺神经沟处探查,局部尺神经内径增宽,约0.34~0.49 cm,长度范围约3 cm,内回声减低、欠均匀,可见少量片状高回声(图1);CDFI显示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肘部尺神经沟处尺神经内径增宽、回声减低不均,考虑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右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术中见尺神经受压增粗水肿约0.5 cm,颜色变黄,触之变硬(图2).显微镜下将神经彻底松解,前移固定,以防尺神经脱回尺神经沟.

    作者:杜莉;刘亚平;杨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穿刺注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髋关节穿刺注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副作用,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或骨性关节炎(OA) 43例进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穿刺注药82次.记录穿刺次数、穿刺深度、所用时间、副作用、并发症及治疗前、后髋关节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并对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髋关节腔均能在超声上清晰显示,95.1%的关节穿刺1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患者自觉疼痛缓解率为97.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未发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穿刺注药短期内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超声是一种准确、安全的引导方法.

    作者:郑博文;任杰;曹君妍;王巧缘;黄冬梅;郑荣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