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县
目的:探究在骨科护理中引入针对性护理理念.方法:从护理人员方面探讨骨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把针对性护理理念引入骨科护理中.结果:对骨科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把针对性护理理念引入骨科护理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金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体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性感染,如治愈迁延会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危及生命,国内外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目前一般都行脓肿切开引流,脓腔大而深,需经过多次换药才能逐渐缩小至愈合,病程长,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很多的困扰,如何缩短脓肿切开伤口的愈合时间,加速脓腔的愈合速度是整个换药过程的关键[1].我科将甲硝唑液应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术,能促进患者早日愈合,现汇报如下.
作者:王建忠;杨丽丽;李立;马向民;黄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接受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康复干预在内的1年系统的连续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乳腺癌术后外科护理常规.以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为测量评价指标,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各指标状况,以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焦虑的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术后一周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焦虑状况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试验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得分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护理可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的心理状况.
作者:段红伟;蔺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为了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采用了观摩教学、角色转换、病例示教、团队探讨、与患者直接交流和改革考核方式等临床带教方法,显著提高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胜任康复治疗工作.
作者:蒋宛凌;颜凤华;方响琴;徐鹏;常进红;邓皓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本院92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926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病率为0.5%,均早期发现和处理,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傅俊美;李娜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有学者报道普外科手术患者普遍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1].眼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状况,手术是其主要因素之一,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积极影响.1 患者焦虑的原因所有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分析可能原因1.1手术是否成功,术后视力是否能恢复,是患者焦虑的大原因.1.2不适应医院环境,因疾病不得不来到陌生的环境中与他人相处,对医务人员不熟悉,不习惯开灯睡觉等,均易引起患者的焦虑情绪,多见于儿童患者和依赖性强的老年患者.
作者:王希铭;翟祥娟;于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全身小血管损伤为主的波及各个系统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黑线姬鼠是主要传染源.[1]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我科己收治76例出血热患者,并对30例出现急性肾衰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后,静脉保留穿刺管,以减少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发生.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30例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增然;张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针对医药代表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一里程碑事件,通过查阅近八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医药代表的文献及作者的职业经历,分析医药代表的职业环境.
作者:杨兴凯;杨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在高海拔地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发作期,整体护理质量对病人的康复特别重要,本文根据60多例对患者的护理体会,系统总结了高海拔地区蛛 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的要点.
作者:孙嫣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教育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1例确诊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微信平台向其定期发送有关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有关的微信内容,观察患者出院后5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教育能够使CKD患者获得较多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疾病的发展.
作者:宋芬;张素珍;黄爱玲;李艳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96期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比较两组临床价值及效果.结果:实验组家长的满意度为90.23%,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78.5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在对服务水平满意度的调查中,实验组家长的满意度为93.32%,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0.9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患儿采取肢体语言沟通,可明显减少患儿的抵触情绪,满意度很高,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作者:张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析了临床科室备用管理上存在的5个方面常见问题,从合理制定基数、加强有效期管理、严格存放条件、强化高危药品管控、保证冰箱药品质量等5个方面阐述了对策.
作者:李琼琼;张杰;何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近年来,由于胎儿体重呈上升的趋势,会阴侧切率也有上升趋势.会阴侧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母婴产时损伤,它对于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提高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侧切口位置的特殊性,于阴毛、经血、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等邻近,以及操作不规范和外界因素等均可引起感染.为了减少母亲不必要的损伤,避免发生并发症,因此探讨会阴侧切术后护理体会,制定的护理对策,针对感染因素,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加强分娩前后的有效护理,阻断感染机会提高切口愈合率.降低侧切口感染率和裂开率及探讨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处理体会,减少医患纠纷,进一步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作者: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办法.目的: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间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论:为临床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66例患者均进行小针刀手术治疗,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法结果:观察组(97%)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84.8%)护理满意度,组间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助于降低复发率,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崔长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泻患儿护理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04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2例试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中患儿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到腹泻患儿的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作者:向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建立依折麦布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对同一厂家3批次依折麦布片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对比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的结果,确定适用于依折麦布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验证中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控制菌检查中,试验组检出太肠埃希菌.结论:建立依折麦布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为: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均采用薄膜过滤法.
作者:陈瑞;王霞;朱梅;王明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因股骨颈骨折到我院治疗的8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系列临床观察 及数据可知: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研究组SAS评分(26.8±5.6)显著优于对照组(49.7±5.2),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髋关节 功能恢复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9%)明显低于对照组(33.3%)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帮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尽 快恢复,更能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明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抑郁症是一类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的疾病,是一组发病与生物遗传密切相关的,临床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所谓“抑郁心境”是一种一般持续2周或数月数年的抑郁情绪.
作者:于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描述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分共精神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运作状况,为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内公共精神卫生应急体系概述、长宁区体系发展概况及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等四方面进行初步阐述与分析.结果:长宁区公共精神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核心内容包括“一案三制”暨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法制建设,通过建立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政府主导的社区三级防治网络、实行治疗、干预、住院综合减免政策、实施社区双重监护、开展分层培训、定期应急演练、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大应急储备保障等措施,落实对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结论:长宁区公共精神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一定程度上防范和降低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增强了政府应对精神病人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为在大中型城市健全公共精神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范例.
作者:郑宏;刘晓;邱洁菡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