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宏
目的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5年间诊治的成人浮肘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浮肘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 结果 5年间共诊治浮肘损伤188例,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31%,占同期肱骨骨折的4.07%,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15%.男116例,女72例.≤50岁的患者占79.79%,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1~20岁年龄段患者相对较少.>50岁的患者女性较多,占50岁以上患者的65.79%.57例(30.32%)合并121处其他部位骨折,其中31例合并手部骨折,22例合并胫腓骨骨折,15例合并股骨骨折等.浮肘损伤根据自行定义的分型标准:Ⅰ型112例,多见于41~5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76例,多见于1 ~10岁和21 ~30岁年龄段.Ⅱ型中Ⅱc型少(16例),但在31~40岁年龄段患者中常见.51 ~6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患者以Ⅱb型常见,其余年龄段患者以Ⅱa型常见.Ⅱa型骨折患者男女比低,Ⅱb型骨折患者的男女比高. 结论 浮肘损伤常见小于50岁的男性患者,常合并手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根据自行定义的浮肘损伤分型标准,Ⅰ型骨折多见,Ⅱ型中以Ⅱa型骨折常见.
作者:张飞;陈伟;田野;陈霄;刘勃;朱燕宾;刘松;殷兵;孙家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82岁,因“跌倒后右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h”至本院就诊.查体:神清、痛苦貌,强制体位,右肩呈方肩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右Dugas征阳性,右上肢神经、血管检查正常.X线片检查示:右盂肱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图1A).在没有采取麻醉措施以缓解肩部疼痛和松弛肌肉的情况下,接诊的骨科医师使用Hippocrates法对脱位的肩关节进行复位.复位后,患者右肩关节疼痛加剧.X线片检查示:右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与肱骨干分离并向内下移位至腋窝(图1B).
作者:吴腾飞;汪方;王秋根;吴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伴随着收获的喜悦,满怀着奋进的豪情,我们脚踏实地地走过多姿多彩的2015年,信心百倍地迎来充满生机的2016年!在过去的2015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喜获中国科协和广东省双精品科技期刊,同时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荣誉称号.2014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及他引率分别为2100、 0.927、0.89(核心版),在15种骨外科学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4,影响因子排名第6,总分排名第4.
作者:余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波澜壮阔,兢兢业业.维斯第公司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携手共进.新年新喜,万象更新,衷心地感谢您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武汉维斯笫,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武汉维斯第公司向你们表示真挚的祝福.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这项已经被中国创伤骨科广泛应用的技术,被中国创伤骨科医生熟悉的技术,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有10年之久.
作者:宋九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两种3D打印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模型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行TKA的15例患者行带标定器的下肢全长负重X线正、侧位片及膝关节薄层CT扫描.男6例,女9例;年龄53 ~86岁,平均67.8岁;左膝7例,右膝8例.利用统计形状模型(SSM)技术及2D/3D配准技术建立下肢模型,进行数字化模拟手术,确定截骨角度及位置.根据确定的截骨方案,用2种思路设计截骨导向器,分别为截骨槽组(锯片直接套入导向器上的截骨槽进行截骨)及定位钉组(导向器确定无头钉位置,根据无头钉位置确定金属截骨模块位置),将两种截骨导向器及由薄层CT重建的膝关节3D模型用聚乳糖材料3D打印成实物.在模型上进行预手术,通过回顾其病例资料与治疗结果观察两种截骨导板的优、劣. 结果 截骨槽组与定位钉组截骨时间平均分别为(36.5±6.2)、(27.8 ±4.3) min,断裂率分别为26.7% (8/30)、0,截骨片厚度偏差平均分别为(3.4±2.5)、(1.6±1.7)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槽组与定位钉组打印时间平均分别为(307 ±28)、(302±2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3D打印模型TKA预手术中,较带截骨槽的截骨导板,确定定位钉的截骨导板截骨时间更短、截骨片厚度更接近术前规划、截骨面平整度更好、导板断裂率更低,但3D打印时间相当.
作者:张进;田晓滨;王少白;孙立;杨先腾;胡如印;田家亮;韩伟;刘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对30例正常成人的寰枢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打印骨骼模型.首先模拟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测量内侧方角度、外侧方角度,取平均值为侧偏角;小向后角度、大向后角度,取平均值为后偏角.再次模拟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测量侧偏角、后偏角.以三维虚拟置钉结果为参考,指导三维打印模型实验置钉,分别测量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齿状突螺钉的侧偏角和后偏角,侧偏角和后偏角,与对应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 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平均分别为21.80°±3.97°、21.54°±4.04°,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9.34°±4.48°、28.90°±4.49°.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分别为21.18°±4.95°、20.69°±4.40°,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8.88°±4.84°、28.22°±4.48°.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三维虚拟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40°±0.86°、27.16°±3.38°.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24°±0.85°、27.52°±3.64°.对比分析发现三维重建模型置钉数据与相应的3D打印模型实验置钉数据基本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可以进行CT三维重建模拟精确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相应的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这种术前模拟实验手术可以作为教学和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翁万青;田乃锋;王鉴顺;王胜;王向阳;徐华梓;吴爱悯;池永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前,3D打印已为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所高度重视,正着力加快发展3D打印产业.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骨科三类植入物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FDA)的注册批准,开始批量投入临床使用;SFDA正在组织开展定制化3D打印医疗器械的注册审批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同类型的3D打印骨科医疗产品将会陆续准入使用;国内不断涌现出定制化骨科植入物在临床成功应用的报道;国内众多企业投入3D打印在医疗领域应用,实现了从材料、设备、软件、应用等全产业链的覆盖.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乘羊年金瑞,迎灵猴始来.在过去的2015年中,《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在不断改革的政策下,坚定以医为本,加强学术研究,为骨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6年的发展历程,办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历年的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组织的期刊评比、考核中连年获得多项荣誉,这都倾注了各位专家及参与者的智慧和心血.成高新生公司以能为创伤骨科的各位同道提供服务为荣.
作者:孔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和术中导航等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脱位术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39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18例患者采取常规后路寰枢椎复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常规组),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2.7±12.3)岁.21例患者联合3D打印模型和术中即时导航系统进行后路手术(3D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1.1±11.4)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JOA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等指标,评价数字骨科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常规组与3D组患者术后分别获平均(43.7±5.4)、(21.3±3.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100.2±9.4)、(84.8±8.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94.2±9.6)、(85.6±8.0)mL,置钉总准确率分别为97.2% (70/72)和100% (84/84),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JOA改善率、ND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术前与术后1年VAS评分、JOA、NDI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采用3D打印和术中导航等数字骨科技术辅助外科治疗寰枢椎脱位,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高、术中风险明显降低、手术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樊勇;杨超;杨红军;张扬;苏菲;白博;王飞;吴子祥;雷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一肘关节后人路解剖型锁定钛板螺钉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尺骨近端锁定钛板及螺钉治疗的22例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21 ~ 57岁,平均42.7岁;左侧9例,右侧13例,均为单侧闭合性损伤.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ⅢA型12例,ⅢC型6例,ⅢA型合并ⅢC型4例.术后1年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 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3周).术后1年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术后未见皮肤、软组织感染或坏死、肘关节僵硬、明显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单一肘关节后入路解剖型锁定钛板螺钉是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华松;王俊伟;黄继峰;吴刚;蔡贤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羊辞旧岁山佩玉,猴接新年日流金.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代表幸好医疗向一直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骨科专家教授及朋友们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为国内外骨科医生技术交流、骨科新技术应用推广的重要平台,为我国骨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祝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我们也将借助这个平台,人力支持骨科的学术活动,宣传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作者:郑雄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重新分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连续诊治的19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骨折)X线及三维CT影像资料,男134例,女65例;年龄15~77岁,平均45.7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9例(4.5%),Ⅱ型105例(52.5%),Ⅳ型19例(9.5%),Ⅴ型37例(18.5%),Ⅵ型30例(15.0%);无Ⅲ型骨折.在Schatzker分型的基础上根据骨折形态及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再分类. 结果 将胫骨平台骨折重新分为5种类型:①外髁骨折、外翻型损伤100例(50%).其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外翻伸直位的轴向暴力.②骨折脱位型损伤24例(12.0%).此型包括Schatzker分型中典型的Ⅳ型损伤及部分合并外侧半脱位的Ⅵ型损伤.其损伤机制为包含内外翻、旋转及轴向暴力的复合暴力,其中旋转暴力是导致膝关节发生半脱位的关键因素.③双髁骨折40例(20.0%).此型骨折为膝关节伸直位的轴向暴力所致,即为SchatzkerⅤ型及部分不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Ⅵ型损伤.④后髁骨折、屈曲型损伤32例(16.0%).后髁骨折是仅累及胫骨平台后髁的骨折,由膝关节屈曲位轴向暴力所致.根据骨折形态,后髁骨折可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单纯后内侧劈裂骨折、单纯后外侧塌陷骨折及后内劈裂合并后外塌陷骨折.⑤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过伸型损伤4例(2.0%).其损伤机制应为膝关节过伸位受到轴向暴力,骨折特点为胫骨髁前侧明显压缩,后侧完整. 结论 根据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5类:外髁骨折、骨折脱位型损伤、双髁骨折、后髁骨折及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
作者:毛玉江;张伯松;公茂琪;朱仕文;吴新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骨折分型方法中不同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与预后功能的关系,分析各骨折类型预后特点及适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诊治并获完整随访的173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统计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性别、侧别及治疗方法选择的情况.研究根据术前X线片对每例骨折采用AO分型和Frykman分型方法分型,关节内骨折同时采用Mayo分型法进行分型,并统计各型的分布.末次随访时测量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角度及手腕握力,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表(DASH)评价上肢功能. 结果 173例患者术后获12 ~60个月(平均23.0个月)随访.AO分型C2型、C3型骨折患者的腕关节尺偏角(24.9°±8.2°、21.3°±7.3°)均明显小于A2型(33.3°±10.3°)与B1型(34.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指标在Frykman分型中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Mayo分型Ⅳ型骨折腕关节掌屈角(39.7°±12.6°)明显小于关节外骨折(46.7°±10.4°)和Ⅰ型(49.2°±9.5°),Ⅳ型腕关节尺偏角(23.1°±9.3°)明显小于关节外骨折(31.3°±9.9°),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折线过关节面碎裂及移位明显者需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AO分型中C2和C3型需注意改善腕关节尺偏角,Frykman分型需重视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的处理,Mayo分型Ⅳ型需注意掌屈和尺偏角的恢复.
作者:王古衡;谢仁国;潘张军;茅天;邢树国;张昌军;张宇轩;李玉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锦绣春,2015年转眼即逝,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谨代表上海中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向关注和支持中智医疗的新老客户、骨科领域的专家领导致以诚挚的问候与祝福,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事业高升、贵体安康、阖家幸福!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全国创伤骨科同仁:值此2016年新春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全体委员向全国创伤骨科同仁致以新春的问候,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万事顺意!2015年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新一届创伤骨科学组成立的一年,是紧张、忙碌的一年,是成绩斐然的一年,是团结奋进的一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年.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王满宜教授、曾炳芳教授、姜保国教授、裴国献教授等学组顾问的高屋建瓴、整体规划下,在学组副组长张英泽教授、张长青教授、刘璠教授、吴新宝教授以及秘书长周东生教授、汤欣教授的全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下,在新老学组全体委员的鼎力配合与积极参与下,创伤骨科学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者:唐佩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自1999年9月创刊,时值2016年己进入第17年的发展时期.16年来本刊伴随着我国创伤骨科的成长,见证了我国创伤骨科的发展.作为平面专业学术媒体,16年来本刊为我国创伤骨科的发展起到了知识传播、学术导向、专业引领和成果发布的载体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创伤骨科的发展.目前,本刊已成为我国骨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核心期刊,为创伤骨科领域唯一的专业杂志,已成为我国创伤骨科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刊物.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影像学检查在慢性骨髓炎诊断中应用广泛.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为X线片、MRI、CT和放射性核素显像.X线片可早期发现慢性骨髓炎,但敏感度较低;MRI分辨率高,敏感度高,应用广,但特异性较低;CT主要用于解剖定位困难部位的诊断,应用相对局限;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示踪剂选择多样,其敏感度高且研究前景广.本文就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慢性骨髓炎诊断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岩;朱彦丞;张子韬;邱旭升;陈一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3D组(采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术前计划)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4.8±6.0)岁;骨折AO分型:C2型13例,C3型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5.8±6.2)岁;骨折AO分型:C2型12例,C3型18例.对3D组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3D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胫骨远端模型.做出骨折明确的诊断、分型和术前计划,将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坏死或感染发生率、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等与对照组指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3D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5.1±4.8)、(80.5±3.6) min,术后切口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16.7% (5/30),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7% (23/30)、73.3% (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3D打印pilon骨折模型,可大大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复位固定质量,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李岩;袁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孔钛/壳聚糖/羟基磷灰石(Ti/Ch/HA)复合结构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骨修复替代物的可行性. 方法 利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制造多孔钛支架作为支撑结构,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在钛支架的宏观孔隙内制备具有良好细胞亲和性的Ch/HA海绵结构,形成一种多孔Ti/Ch/HA复合结构支架.取单纯多孔钛支架、Ti/Ch/HA复合支架进行体外细胞培养试验,将成骨细胞接种到支架上,培养7d后,利用扫描电镜和噻唑兰(MTT)法检测并对比细胞在两种支架上的黏附生长情况,包括细胞的形貌、细胞接种效率和增殖能力. 结果 Ti/Ch/HA复合结构支架扫描电镜(SEM)图示钛支架宏观孔隙中充满Ch/HA复合海绵结构,其微孔尺寸为50 ~ 200 μm.与单纯多孔钛支架一样,多孔 Ti/Ch/HA复合结构支架的抗压强度为168.2 ~192.6 MPa,屈服强度为137.1 ~154.1MPa,弹性模量为3.21 ~4.51 GPa;培养7d后,大量扁平状细胞黏附于钛支架表面,而黏附于Ti/Ch/HA复合支架上的细胞呈梭形.成骨细胞在Ti/Ch/HA复合支架上的接种率(73.218%±3.748%)明显高于单纯多孔钛支架(21.352% ±4.365%);Ti/Ch/HA复合支架上的OD值(0.783±0.043)显著高于多孔钛支架(0.382±0.036),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Ch/HA复合结构支架的力学性能与人体骨组织力学性能的匹配,较单纯多孔钛更适合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是一种理想的承重部位骨缺损修复替代物.
作者:李祥;冯辰栋;王林;王成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河北省成人胫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地区差异.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地区,A组)、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沧州地区,B组)、唐山市第二医院(唐山地区,C组)三所医院诊治的所有成人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成人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骨折AO/OTA分型等数据,总结成人胫骨干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比分析3组数据. 结果 成人胫骨干骨折3 559例,占同期胫腓骨骨折的28.20%,占同期全身骨折的4.85%.男女比为4.21∶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6~45岁(25.96%),男、女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36 ~45岁,构成比分别为26.36%、24.30%;高发类型为42-A型(49.73%),男、女骨折高发类型均为42-A型,构成比分别为47.88%、57.54%;复杂骨折男女比均高于简单骨折,42-B型和42-C型均高于42-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成人胫骨干骨折占同期胫腓骨骨折比例分别为21.17%、30.62%、31.6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同期全身骨折比例分别为3.32%、3.78%、6.91%,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6 ~45岁骨折高发年龄段构成比(29.46%)显著高于A、C组(23.77%、25.58%),C组≥66岁男性构成比(2.94%)显著高于B组(2.19%),A组≥66岁患者构成比(6.12%)显著高于C组(3.52%),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杂骨折构成比(56.30%)显著高于B、C组(50.00%、4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北省成人胫骨干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所占比例逐渐增高,高发年龄段为36 ~45岁,高发骨折类型为42-A型,复杂骨折男、女比高于简单骨折.沧州地区骨折高发年龄段(36 ~45岁)构成比高,唐山地区老年男女比高,石家庄地区复杂骨折构成比高.
作者:赵海涛;陈伟;王娟;孙然;孙涛;殷兵;王海立;李彦森;崔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