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冒锋涌;姚庆强;郑朋飞;谭立文;刘帅;张翔;顾强荣;徐燕;王黎明

关键词: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3D打印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2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模型组12例,非3D模型组15例.3D模型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扫描,对所获Dicom格式数据使用M3D数字医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STL文件后导入3D打印机进行模型制造.基于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规划PFNA固定并与术中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并与非3D模型组进行比较. 结果 3D模型组术前规划与术中使用的PFNA主钉直径[(9.42±0.64)、(9.58±0.76) mm]、主钉长度[(177.50±12.90)、(178.33±20.34) mm]、螺旋刀片长度[(84.58±5.94)、(85.42±5.57)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4个月(10 ~ 16个月)随访.3D模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7.8±5.1)min]、术中出血量[(101.6±3.9)mL]、术后引流量[(47.3±5.9) mL]显著少于非3D模型组患者[(61.1±7.5)min、(122.3±9.8) mL、(58.6±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3D打印可准确构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原型,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可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理念与新技术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中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常见.由于股骨颈解剖结构及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该部位骨折容易出现二大严重并发症: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此一直是骨折治疗中的难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上述严重并发症造成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这是选择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时所需考虑的核心问题.

    作者:张长青;黄轶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 ~ 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关节置换101例,内固定123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 结果 本组患者经B超检查,术前发生DVT64例(28.6%),主要集中于伤后3~6d;血栓类型:远端血栓53例(82.8%),混合血栓11例(17.2%).术后发生DVT 118例(52.7%),主要集中于术后3d内;血栓类型:远端血栓105例(89.0%),近端血栓1例(0.8%),混合血栓12例(10.2%).本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11.88±13.42)、(9.29±10.99)、(10.25 ±±9.04)、(7.93±7.04)、(7.00±6.5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8,P=0.012);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69.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以远端血栓为主.围手术期DVT多发生于伤后3~6d及术后3d内.入院时及术后1d患者D-二聚体浓度较高.D-二聚体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DVT筛查中意义有限.

    作者:付亚辉;王鹏飞;王宝辉;田丁;杨娜;刘萍;冯尚华;王虎;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美科学家开发新技术破解“白色污染”

    中美科学家于6月17日宣布在降解聚乙烯废塑料方面取得突破,不仅为解决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废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而且降解产物还可用于生产清洁柴油,促进碳资源循环利用.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正课题组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管治斌课题组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数字骨科学》丛书主编会议成功召开

    “第六届中国数字骨科学术会议”于2016年8月5-7日在合肥市召开.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策划的《数字骨科学》丛书主编会议同期召开,国内数字骨科顶尖大咖齐聚一堂,共同对这套意义非凡的丛书进行磋商.《数字骨科学》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我国数字骨科发展现状的系列专著,是我国数字骨科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穆雅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比较空心加压螺钉(CCS)与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DHS-B)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采用CCS或DHS-B治疗的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54例,女48例;年龄为15~86岁;骨折类型:头下型30例,经颈型51例,基底型21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CCS组60例,DHS-B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选取12具成人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组(n=6):A组采用3枚CCS固定,B组采用DHS-B固定,进行轴向载荷试验、水平扭转试验及轴向加压破坏试验. 结果 CC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9.4±20.2) min]和切口长度[(4.1 ±0.6)cm]显著短于DHS-B组患者[(88.6±22.9)min、(12.1±1.2) cm],术中出血量[(25.9±9.9) mL]显著少于DHS-B组患者[(156.7±107.1)mL],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7.2±9.2)分]显著低于DHS-B组患者[(91.9±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荷为500 N时,无论是股骨内侧还是外侧,A组的应变值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的股骨头下沉位移和扭角为6°时的扭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载荷[(2 135±120) N]显著小于B组[(2 986±98)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B固定股骨颈骨折更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具有良好的防旋和抗压能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较CCS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骆东;孙大辉;姚霁航;杨凯;张晓猛;鞠维娜;祁宝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17例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骨折复位质量不同分为3组:A组(解剖复位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9.5±11.4)岁.B组(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7.6±11.7)岁.C组(Gotfried阴性支撑复位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8.7±11.8)岁.比较3组患者术后1年颈短缩的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等. 结果 末次随访时A组、B组、C组患者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5.0%、15.4%、18.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A组、B组患者术后Ⅱ度颈短缩的发生率(7.5%、7.7%)显著低于C组患者(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B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84.5±6.8)、(86.0±6.6)分]显著高于C组患者[(78.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otfried阳性支撑复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在预防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严重颈短缩及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与解剖复位效果相似,显著优于Gotfried阴性支撑复位.对于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若已实现Gotfried阳性支撑,可不必追求解剖复位,但Gotfried阴性支撑复位应尽量避免.

    作者:丁舒晨;虞荣斌;葛云林;周翔;王丽莎;符楚迪;卢一生;刘志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人体临床试验:将在中国进行

    中国科学家即将成为全世界首个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注入人体的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学家卢铀教授领导的团队,计划从8月份起在肺癌患者身上测试这种细胞.临床试验在7月6日获得了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进步.”宾夕法尼亚大学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者Carl June表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2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模型组12例,非3D模型组15例.3D模型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扫描,对所获Dicom格式数据使用M3D数字医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STL文件后导入3D打印机进行模型制造.基于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规划PFNA固定并与术中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并与非3D模型组进行比较. 结果 3D模型组术前规划与术中使用的PFNA主钉直径[(9.42±0.64)、(9.58±0.76) mm]、主钉长度[(177.50±12.90)、(178.33±20.34) mm]、螺旋刀片长度[(84.58±5.94)、(85.42±5.57)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4个月(10 ~ 16个月)随访.3D模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7.8±5.1)min]、术中出血量[(101.6±3.9)mL]、术后引流量[(47.3±5.9) mL]显著少于非3D模型组患者[(61.1±7.5)min、(122.3±9.8) mL、(58.6±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3D打印可准确构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原型,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可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作者:冒锋涌;姚庆强;郑朋飞;谭立文;刘帅;张翔;顾强荣;徐燕;王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已成定局

    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尘埃落定,企业转制、编外人员安置问题日渐浮出水面.7月22日,人社部召开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2016年1月,一位人社部官员曾对外表示,今年人社部等方面将重点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Ganz入路)治疗PipkinⅣ型骨折(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Ganz入路治疗的5例Pipkin 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21 ~ 57岁,平均38.2岁.股骨头骨折按照Pipkin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例,后壁加后柱骨折2例,后壁加横形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8h内复位并行股骨髁上牵引,于伤后5~12d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Ganz入路,大转子截骨后转子翻向前方,关节囊做一个“Z”字形切开,股骨头后脱位处理股骨头骨折及髋臼顶骨折,复位股骨头后处理髋臼骨折. 结果 术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均显示股骨头、髋臼骨折复位良好.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6 ~ 36个月)随访.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获愈合.磁共振成像明确1例患者发生Ⅰb~Ⅱb期(国际骨循环学会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明显症状;另1例患者发生Ⅲb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无感染、内固定物断裂、髋臼及股骨大转子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 Ganz入路既能保护股骨头残存血管,又能充分显露髋臼和股骨头,是治疗PipkinⅣ型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作者:刘世学;杨晓东;夏广;谷城;王宏波;李涛;黄伟奇;麦奇光;樊仕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科学家试图教会机器人感觉庝痛以保护人类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德国研究人员正在教机器人来感觉疼痛.来自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的Johannes Kuehn和Sami Haddadin 正在探索研发一种人造神经系统,它能够用于帮助机器人体验到疼痛感.这一项目能让机器人探测周围能够带给它们伤害的物体.比如说,如果一个机器手臂被一台设备压住,疼痛感会让它试图抽回手臀,同样人类也会本能地让他们的手远离锋利的物体.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盆骨折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因其在多种重症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日益受到重视,致力于治疗该综合征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骨科领域,由于骨盆骨折导致的ACS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当的隐匿性,到目前为止ACS依然未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将对骨盆骨折所导致的AC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秦晓东;方永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08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5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儿童(年龄≤15岁)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数据.所有患儿根据不同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3岁为婴幼儿期,3~6岁为学龄前期,7~11岁为学龄期,12 ~15岁为青春期,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段患者骨折部位的构成比.同时分析随年龄变化好发骨折部位的变化趋势. 结果 共收集8 987例儿童骨折患者,占同期全部骨折的14.68%.其中男6 225例,女2 762例,男女比为2.25:1.以学龄期儿童骨折例数多(2 881例,32.06%),婴幼儿期少(1 245例,13.85%).婴幼儿期男女比(1.65:1)低,青春期高(男女比为3.92:1).骨折部位以肱骨远端骨折(22.40%)多,其次为手部骨折(13.82%)和尺桡骨远端骨折(12.44%).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常见的骨折均为肱骨远端骨折,构成比分别为23.45%、33.52%、22.01%.青春期常见的骨折为尺桡骨远端骨折(19.51%). 结论 儿童骨折的特点是男性多见,骨折部位集中在上肢和手部,以肱骨远端骨折、手部骨折和尺桡骨远端骨折常见.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常见的骨折为肱骨远端骨折.青春期常见的骨折为尺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鞠林林;刘勃;陈伟;刘松;刘磊;孙家元;陈霄;杨光;朱燕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标准化康复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联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THA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8.2±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70.6±4.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和14周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4周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14周随访.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和14周,试验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67.2±3.5)、(88.3±2.5)、(92.5±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2.5±7.8)、(65.8±4.9)、(72.2±4.9)分],VAS评分[(3.4±0.8)、(2.2±0.8)、(1.3±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6±0.9)、(4.2±0.8)、(2.9±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4例(31.1%)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作者:蔡宇;周华军;程文俊;王俊文;左伟;勘武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尖顶距与股距尖顶距的研究进展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其中不稳定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尖顶距作为衡量股骨头内拉力螺钉位置是否合适的标准,已经被医生认识并接受.自尖顶距的概念提出以来,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作为判断螺旋刀片在股骨头内位置的标准,但拉力螺钉与螺旋刀片的尖顶距是否一致仍存争议.同时尖顶距的缺陷已有文献报道,为此国外有学者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本文对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概念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双;张立智;张世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天眼”现美景 盘点“世界之”中国制造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停用氯吡格雷早期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停用氯吡格雷早期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2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使用氯吡格雷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非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32例,为长期口服氯吡格雷且术前不停用的患者;非氯吡格雷组206例,为未使用过氯吡格雷的患者.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高于非氯吡格雷组患者,合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于非氯吡格雷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重症医学监护室(ICU)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住院时间、术后输血量,以及术后切口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的ICU时间[(1.7±0.9)d]和住院时间[(12.5±2.5)d]显著长于非氯吡格雷组患者[(0.9±0.5)、(9.3±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与非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切口局部并发症发生率(9.4%、7.8%)、全身并发症发生率(25.0%、16.0%)、死亡率(9.4%、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停用氯吡格雷早期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不会明显增加患者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作者:张建政;高杰;韩力;王晓伟;杜雨轩;任继鑫;孙天胜;刘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10年至2014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的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5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患者因素、损伤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及治疗结果等. 结果 共收集218例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2010年至2014年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逐年递增.男125例,女93例,男女比为1.34:1.男性、女性患者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 ~50岁(25.26%)、51 ~60岁(24.66%).50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为0.79:1.农民(119例,54.59%)、城市(131例,60.09%)及春季患者(70例,32.11%)所占比例较高.交通伤(57.34%)及高能量损伤(76.61%)患者所占比例高.低能量损伤(摔伤)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大于各高能量损伤(交通伤、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AO分型中33-A3型骨折患者所占比例高(61.93%).股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88.07%)和股骨髁钢板固定(83.94%)者构成比高,手术入路以股骨远端外侧入路多见(88.53%). 结论 股骨髁上骨折男性多见于41 ~50岁,女性多见于51 ~ 60岁,50岁以上女性患者明显增多;多见于农民,春季多发,33-A3型骨折居多;交通伤等高能量损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切开复位内固定、股骨髁钢板及股骨远端外侧切口入路为主要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

    作者:吕红芝;陈伟;王娟;张奇;宇文培之;郑金;杨娜;吴涛;张英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16年度无人机摄影大赛佳作震撼出炉摄人心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空心螺钉与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空心螺钉与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 PHP)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经闭合复位失败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空心螺钉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8.0±2.4)岁;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LCP PHP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8±2.0)岁;采用切开复位LCP PH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干角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Ratliff功能评定结果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 结果 两组患儿的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Ratliff功能评定结果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LCP PHP组患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4.2%、11.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患儿的手术时间[(90.2±18.9) min]显著短于LCP PHP组患儿[(125.1±20.6) min],术中出血量[(32.4±l8.7)mL]显著少于LCP PHP组患儿[(57.7±22.1)mL],颈干角丢失(2.96°±0.74°)显著大于LCP PHP组患儿(1.22°±0.39°),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和LCP PHP内固定治疗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评定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空心螺钉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LCP PHP能防止颈干角丢失.

    作者:王波;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鞠黎;陈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