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松;喻爱喜;潘振宇;祝少博;王凯
目的 探讨应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12例肱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2~74岁,平均52.3岁;左侧5例,右侧7例.按AO/OTA分型:C1型1例,C2型3例,C3型8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Gustilo-Anderson Ⅰ型),皮肤挫伤3例,多发性损伤8例,合并原发性尺神经损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 h~3 d.开放性骨折及尺神经损伤患者在6 h内行一期于术治疗,其余患者待局部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后4~7 d内进行手术.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标准及X线片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3~16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骨折经摄X线片证实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患侧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12.9°(40°~145°),MEPS评分平均为83.8分(45~100分),疗效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应用平行舣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可以获得坚强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康复锻炼,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覃松;喻爱喜;潘振宇;祝少博;王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据报道,踝关节扭伤在运动员中的发生率高达80%~([1-2]).Freeman~([3])发现多达40%的踝关节急性扭伤会遗留某些并发症.当然,大多数踝关节急性韧带损伤经常规的临床治疗可以治愈,但大约14%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目前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诊断主要是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体格检查结果,缺乏能客观量化评价踝关节扭伤的检查方法.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26例单侧踝关节扭伤患者,于受伤后不同时间采用RS-SCAN公司研发的步态分析平衡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探讨步态分析平衡系统在急性踝关节扭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渊;徐向阳;钱龙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度减少是肘关节创伤的特点~([1]).即便是不严重的创伤亦可能导致肘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少、甚至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发生率约为5%~([2]).
作者:张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并寻找适宜新生大鼠背根神经元生长的佳他克莫司(FK506)浓度.方法 取8只新生24 h SD大鼠的背根神经节,剥除神经外膜,剪成约0.1 mm~3大小的碎块,消化后进行纯化培养,建立体外新生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培养体系.培养96 h后,将背根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10~(-10) mol/L FK506组(B组)、1×10~(-9)mol/L FK506组(C组)和1×10~(-8)mol/L FK506组(D组).继续培养48 h后,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的表达情况.比较4组神经元活力和GAP-4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B、C、D组的OD值分别为0.472±0.030、0.481±0.013、0.573±0.016、0.342±0.004,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53,P<0.01),C、D两组之间比较及C、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的GAP-43 mRNA的表达值分别为0.375±0.016、0.388±0.009、0.490±0.003、0.283±0.009,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374,P<0.01),C、D两组之间比较及C、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0~(-9)mol/L浓度的FKS06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生长的促进和保护作用好,1×10~(-10)mol/L浓度的FK506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生长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1×10~(-8)mol/L浓度的FK506对神经元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阳;吕德成;张卫国;张杨;刘大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性截肢后残端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手术治疗.方法 1992年1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72例(80侧)下肢踝关节以上创伤性截肢后因残端问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9~60岁,平均(28.8±12.4)岁.小腿截肢48侧,大腿截肢32侧.从受伤截肢到因残端问题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2.7个月.对患者残端问题进行评价,将性别、单双侧截肢、截肢部位(大腿与小腿)、致伤原因作为因素,截肢到首次残端修整术时间、软组织多余臃肿、皮肤明显瘢痕、皮肤溃疡、神经瘤、骨刺作为水平,统计分析每一因素与各水平间的关系.通过ADL评分评价手术后的效果.结果 14侧行胫腓骨融合术,12侧残端修整术≥2次,双侧截肢者13例21侧(8例双侧残端同时修整),再截肢5侧.80侧残端问题中有53侧(66.3%)原始截肢时未行残端肌肉固定成形术,瘢痕多者42侧(52.5%),神经瘤38侧(47.5%),软组织过多臃肿皱褶24侧(30.0%),皮肤溃疡14侧(17.5%).原始截肢到首次残端修整术的时间小腿截肢比大腿截肢长,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30);大腿截肢软组织臃肿多于小腿截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侧截肢患者骨刺发生率高于舣侧截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1例患者入院时ADL评分平均为(85.31±7.24)分,出院时为(95.40±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6,P=0.000).结论 单双侧截肢、截肢部位是影响下肢创伤性截肢后残端问题的重要因素.选择适当的患者进行残端修整术及胫腓骨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克敏;王安庆;唐涛;赵利;崔寿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O新型2.4 mm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应用AO 2.4 mm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115例(120侧)小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5例为双侧骨折.骨折按AO分型:A型35侧(A2型7侧,A3型28侧),B型15侧(B1型3侧,B2型8侧,B3型4侧),C型70侧(C1型42侧,C2型20侧,C3型8侧).开放伤110例,按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采用单纯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78侧,单纯背侧LCP固定16侧,背侧加桡背侧联合固定26侧.结果 9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3例为双侧骨折患者,随访率为84.2%.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8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背侧肌腱激惹、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背伸54°,掌屈58°,旋前72°,旋后760°.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 &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55侧,良32侧,可14侧,优良率为86.1%.结论 AO 2.4 mm锁定内固定系统可为多种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个体化的内固定选择,且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良好.
作者:李夏;高伟;王秋根;李豪青;陶杰;李凡;黄建华;吴晓明;王建东;吴小峰;周孜辉;高堪达;陆海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Unigraphics NX和Mimics软件进行股骨远端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Unigraphics NX软件对手术器械进行实体建模.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系统仿真模拟股骨远端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手术和逆行髓内钉固定手术,进行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前的虚拟手术研究,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仿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并可预测骨折复位状念及手术效果,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对位合适,髓内钉对位对线准确,螺钉进针点安全可靠.结论 利用Unigraphics NX和Mimics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具有较强的可视效果,对提高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丹;姜晓锐;谢叻;韩路军;金丹;赵志球;裴国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因高处坠落伤致左肘、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h于2008年7月12日到我院就诊.当时急诊查体:神志欠清,痛苦貌,左肘关节、左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急诊摄x线片示左肘关节脱位伴桡骨小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图1)、左髋臼、左髂骨翼骨折.急诊按照骨科损伤控制学原理对患者进行积极复苏,左肘予以静脉麻醉下闭合复位、临时石膏外固定,左股骨髁上牵引.但是,在肘关节复位过程中我们发现肘关节后外侧极度不稳定,较难维持复位.
作者:高堪达;王秋根;高伟;李豪青;陶杰;黄建华;李凡;吴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时间如白驹过隙,岁月荏苒,难忘的2009年已告别历史的舞台.现将过去一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并对2010年创伤骨科学组的具体工作予以安排.
作者:王满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5项临床研究提示距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当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时,疼痛、骨坏死、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不少见.此外,一项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还需要接受二次手术重建,但是很少有研究对治疗后关节的功能进行客观评价.
作者:Branko Kopjar;王筋;杨云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在模拟股骨上对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不同弹性模量外固定系统对股骨干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8套与人体股骨力学性质类似的玻璃钢制成股骨干骨折模型,在模型上分别安装Ti-24Nb-4Zr-7.9Sn(低弹性模量组,弹性模量为33 Gpa,4套)和Ti-6Al-4V(高弹性模量组,弹性模量为110 Gpa,4套)钛合金半针,连接套夹和碳纤维外固定棒,在骨折断面,外固定半针以及钉道周围粘贴电阻应变计,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不同弹性模量外固定系统在同样载倚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结果 在实验载倚条件下,随着载荷和力矩的增大,高弹性模量组与低弹性模量组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有不同程度增大.当侧压载荷为90 N时,两组的侧压应变值分别为(6.5±3.5)×10~(-6)、(43.5±22.7)×10~(-6);当侧压载荷为300 N时,应变值为(16.5±0.7)×10~(-6)、(140.5±9.5)×10~(-6).当弯曲载荷为1.6 N·m时,两组的应变值分别为(0.3±0.5)×10~(-6)、(47.1±31.5)×10~(-6);当弯曲载荷为11.0 N·m时,应变值分别为(359.7±39.9)×10~(-6)、(453.5±29.0)×10~(-6).当侧压载荷≥90 N或弯曲载倚介于1.6~8.8 N·m时,两组之间骨折断端应力应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力学作用下,与高弹性模量组相比,低弹性模量组钉道局部应力分布更均匀,应力相对集中的针道局部应力变小.结论 低弹性模量外固定系统有利于应力传导,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从而可能有效避免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郑凯;郭征;郝玉琳;李述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不同肌皮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在四肢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针对80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患者手术中解剖学观察,依据不同患者血管肌皮支的特点,设计以不同平面旋股外侧动脉肌皮支为蒂的不同形状股前外侧分叶皮瓣,用于修复四肢2个以上独立创面的组织缺损,临床应用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组织缺损部位:手部4例,足部6例,小腿及足踝部5例.两处组织缺损区大相距8 cm,单一创面缺损范围3.0cm×3.5 cm~8.0 cm×11.5 cm,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5.0 cm~9.0 cm×15.0 cm.结果 手术中解剖学观察显示:肌皮支出现率为100%,总能找到位于不同平面的两个独立肌皮支.组织瓣源血管均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穿出点分布在股前外侧肌前侧半及其与股直肌的肌间隙内,沿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的轴线2~4 cm范围内;将轴线远1/2部分分成3段,粗大肌皮支在第一段的出现率为81%,第二段为67%,第三段为89%.术后1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获3~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6例因皮瓣臃肿于术后3周~3个月做皮瓣修薄术,外形满意.结论 以不同肌皮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皮瓣是修复四肢复杂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爱国;张卫兵;邱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乳房X光造影检查新规定今年11月,一个美国政府医疗顾问小组对乳腺癌筛查规定所进行的例行信息更新在美国公众中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基于对例行筛查风险和益处的新估计,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新指导意见认为美国女性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从四十岁开始做乳房X光检查,相反,该小组建议女性在五十岁后开始检查,两年一次,甚至还建议女性不用再做乳房自检.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前言:采访之前,我就朋友告诉我,武汉的冬,凄凄入骨.走出机场,果然,迎面而来的冷风煞那间让我不知所措,走入维斯第公司办公室,还未来得及让冰凉手脚暖和起来,玄关处的那句话却让温暖由然心生:“让生命赞美医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梁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5例,女12例;左侧13例,右侧1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5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标准分型:IA型4例,IB型6例,HA型8例,ⅡB型7例.Ⅲ型2例.11例合并严重骨质疏松.2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4d(1~9 d).所有患者均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骨折愈合、X线片随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7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56±12)min(35~126 min),失血量平均为(176±42 mL)(115~440 mL).2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个月(5~11个月)随访,1例术后2个月死亡.26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9±0.7)个月(2~6个月).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结果:优9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76.9%.术后92.6%的患者在短期内疼痛缓解.3例出现头颈部短缩,无髋内翻、骨干骨折和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吕刚;陈平波;吕发明;孟庆才;阿布杜热合曼;艾克巴尔;杨春;郎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时光在指尖于键盘上敲击的间隙中溜走,无声的文字却成为永恒的记忆.当您手捧杂志,凝视手中这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版面时,我们已迎来了2010年!
作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Qtracker体外标记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特点及可行性.方法 抽取3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骨髓,贴壁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传至第3代后向成骨细胞诱导,并做鉴定.Qtracker分别以1、2、4、8、16和32 nmol/10~6细胞的浓度标记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记为A、B、C、D、E、F组;未标记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G组).分别利用荧光显微镜计数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枪测标记阳性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标记后细胞存活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观察Qtracker染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兔BMSCs经诱导后能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经Qtracker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胞浆呈绿色荧光.随着标记浓度的增加,A、B、C、D、E、F组细胞标记阳性率逐渐增高,于8 nmol/10~6细胞的浓度标记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标记率可达到(93.58±2.08)%;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为(95.24±1.31)%,经两种方法测定,D、E、F组间标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各时间点标记阳性率均为0.以不同浓度标记后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6%以上,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Qtracker后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结论 Qtracker可用于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体外标记,在浓度为8 nmol/10~6细胞下可得到佳的标记率,且其对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科跃;范欣欣;金丹;江汕;姜晓锐;吴涛;张晓强;裴国献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