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部要求各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关键词:卫生部门, 甲型, 流感, 防控工作, 政府, 统一, 领导, 党委
摘要:卫生部要求,各地卫生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地做好防控工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踝部早期活动与延迟活动的比较

    四项小样本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显示:①与延迟至术后12周活动踝部相比,早期活动有利于踝部功能的恢复,但仅有一项研究提示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②术后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可以更早地返回工作岗位.③在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中,感染更常见,但是与延迟活动的患者相比,前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更低.

    作者:Dan C Norvell;王簕;杨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并分析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因素.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0例,其中应用克氏针加张力带固定19例,板钉系统固定11例,术中4例患者植骨;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58个月,平均26.4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Broberg & Morrey功能评分评定:优19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7%(29/30).骨折分型、手术方式均对预后有明显影响,但无一是决定性因素.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VAS疼痛评分分别与患者满意度及肘关节DASH评分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与损伤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康复等多方面相关,关键在于为每个患者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罗伟;张殿英;王静;杨明;付中国;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管束、感觉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研究

    目的 观察血管束、感觉神经柬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特点,探讨其对骨修复的影响. 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制备左侧股骨干1.5 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n=12),组织工程骨组(A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构建组织工程骨植入骨缺损;血管束植入组(B组):组织工程骨与血管束同时植入骨缺损;感觉神经束植入组(C组):组织工程骨与感觉神经束同时植入骨缺损.各组动物术后1、3、6个月行X线检查及影像学评分,同时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影像学评分显示各时间点B组与C组的成骨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成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新生骨多出现在血管周围,成骨方式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结论血管束、感觉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组织工程骨成骨及大段骨缺损修复.

    作者:穆天旺;江汕;王(勒);覃俊君;赵培冉;金丹;魏宽海;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型臂透视下经皮螺钉微创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骨折的微创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及研究的热点,而髋臼骨折由于其损伤及解剖特点,微创治疗相对困难,对于髋臼骨折采甩经皮螺钉技术治疗,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过一些尝试.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3 mm)的髋臼骨折采用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吴照祥;陈戈;陈仲;汪颖;杨华刚;杨洪昌;赵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世卫表示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充足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日前表示,H5N1型禽流感病毒教给世界如何提前做准备,现在全世界有更充分的准备来应对一场流感大流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加压空心钉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93例,符合入选标准者共60例,27例行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3例行THA.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肢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进行比较. 结果 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32.5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内固定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2%,THA组为93.9%.空心钉内固定组患者中股骨头坏死3例(11.1%),骨折不愈合1例(3.7%).THA组患者中因假体松动行二次手术者2例(6.1%),另有髋关节脱位1例(3.0%). 结论对于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均采取内固定治疗;年龄小于70岁、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闭合或切开空心钉内固定术,保留股骨头是首选;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可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70岁的移位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者、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首选THA.

    作者:张殿英;付中国;杨明;王艳华;张宏波;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追忆与祝福——汶川地震一周年祭

    5.12大地震一周年祭即将到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祭奠在地震中不幸逝去的同胞.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移位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系统评价移位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功能结果、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检索1966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表的有关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文献并获取全文,根据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然后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抽取、汇总及归纳分析. 结果共检索到869篇原始文献,有72篇符合所有入选标准,总计随访患者6509例(6549侧髋臼骨折).87.6%的患者复位质量满意,13.0%的患者复位质量差,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0%,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为3.9%,局部感染发生率为4.2%,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6.9%,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8.0%,同侧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5.1%.3120例患者根据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结果进行评价:优46.6%,良32.4%,可11.6%,差9.5%.复位质量满意组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5.5%,复位质量不满意组功能结果优良率为63.7%.824例患者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48.4%,良26.9%,可10.7%,差14.0%. 结论移位性髋臼骨折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伤,占73.9%;常见的髋臼骨折类型是后壁骨折、双柱骨折及横行伴后壁骨折,这三种类型骨折占所有骨折的62.3%;手术治疗移位性髋臼骨折,功能结果优良率为78.0%.功能结果与复位质量有密切的相关性.移位性髋臼骨折术后常见的长期并发症是创伤性骨关节炎和异位骨化,但异位骨化多为轻度.

    作者:吴刚;王光林;薛建利;杨天府;方跃;刘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04例(105侧),使用锁定加压钢板63侧,T形钢板40侧,克氏针1侧,克氏针加外固定架1侧.采用影像学评分、Gartland & Werley评分评价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72个月,平均25个月.根据Batra影像学评分:优60侧,良37侧,可5侧,差3侧,优良率92.4%(97/105).年龄<65岁患者的影像学评分优于年龄≥65岁患者(P=0.013).根据Gartland & Werley评分:优84侧,良20侧,可1侧,优良率99.0%(104/105).骨折分型为轻型患者的Gartland & Werley评分优于骨折分型严重的患者(P=0.046).术中复位满意患者的Gartland & Werley结果为优的可能性是欠满意者的3,6倍(P=0.042).结论 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年龄是术后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骨折分型和术中复位情况可以对术后功能评分产生影响.

    作者:姜柏林;陈建海;付中国;张培训;张殿英;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卫生部要求各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卫生部要求,各地卫生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地做好防控工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成立于1999年,经过短短10的建设与发展,学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均取得较大发展,现已成为国内以创伤骨科专业为主的知名学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而且是在年龄小于75岁人群中发生率高的骨折[1],文献报道急诊的骨折患者中有超过20%为桡骨远端骨折[2].骨折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多数是由摔伤等低能量损伤所致,超过50%的桡骨远端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主要累及下尺桡关节及桡腕关节,如果治疗不当,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徐子涵;刘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捆扎带治疗Vancouver B1型老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初步报告

    随着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普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文献报道从0.1%~2.5%不等.Vancouver B1型是其中一个特殊类型,骨折紧邻假体周围,有效的固定方式一直存有争议.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有效的近端固定,特别是高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同时又不能干扰骨水泥层或假体柄.锁定加压钢板螺钉系统(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四肢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非常有用[1-2].我们自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采用LCP联合捆扎带治疗8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初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意辉;薛华明;蔡珉巍;杨安礼;杜靖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改原声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1999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5例,三部分骨折64例,四部分骨折31例.对于单纯大结节骨折采用复位后螺钉固定,接骨板固定者采用复位骨折后T形接骨板或锁定加压钢板、Philos系统固定,对于伴严重骨质疏松的部分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行肩关节置换术.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7.6个月(8~82个月).采用ASES、Con-stant-Murley及HSS评分.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7例采用螺钉固定(均为二部分骨折)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90.1±6.3,100%(7/7);89.5±5.9,100%(7/7);93.9±3.8,100%(7/7).11例采用T形接骨板固定(二部分8例,三部分3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85.2±7.1,81.8%(9/11);84.9±6.4,81.8%(9/11);88.1±6.4,90.9%(10/11).79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二部分15例,三部分44例,四部分20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81.9±9.4,82.3%(65/79);76.9±11.4,72.2%(57/79);83.3±8.9,83.5%(66/79).11例采用Philos系统固定(二部分3例,三部分8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83.3±10.2,90.9%(10/11);81.1±7.3,81.8%(9/11);85.6±4.2,90.9%(10/11).22例肩关节置换(二部分2例,三部分9例,四部分11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78.6±6.3,72.7%(16/22);75.1±4.6,63.6%(14/22);80.3±3.9,77.3%(17/22).内固定并发症:畸形愈合11例,肱骨头坏死12例,肩关节骨性关节炎4例,延迟愈合1例;关节置换并发症:大结节完全吸收1例,大小结节部分吸收2例,轻度骨溶解3例,肩关节轻度不稳定2例,关节囊内异位骨化1例.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应该根据骨折的类型来选择治疗方案,对Neer分型的二部分和部分三部分骨折可以选择螺钉固定、接骨板固定(包括普通接骨板、LCP、Philos系统)治疗,对于部分二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尤其是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选择肩关节置换术.

    作者:姜保国;白露;张培训;王静;付中国;张殿英;王天兵;李堃源;颜勇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体外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 方法把在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三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大段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复合.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放入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灌注培养.28 d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组织学检测及形态学计量,用以评价体外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 结果培养28 d后,灌注培养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灌注培养组细胞的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细胞仅在多孔β-TCP支架周缘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少.灌注培养组细胞在整个β-TCP支架内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多. 结论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灌注培养,可以使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段β-TCP载体内增殖并形成新骨,使体外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成为可能.

    作者:李德强;戴尅戎;汤亭亭;卢建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川确诊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卫生部11日通报,此前四川一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已被确诊,这是我国内地确诊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fractures,VCFs)临床常见,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及药物治疗,但长期卧床易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且容易使患者骨量进一步快速丢失.

    作者:陈志洪;何轶健;冯树雄;曹燕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收治的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0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解剖复位情况及术后有尤石膏外固定.应用术后X线片及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对上述因素与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02例患者获得11~43个月(平均24.7个月)随访.分析发现年龄、骨折类型及骨折复位情况与术后踝关节功能呈负相关,而性别、体重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后有无石膏外固定与踝关节功能无明显相关性.外踝骨折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的保守治疗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处不恰当处理导致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较差. 结论年龄越大、骨折类型越复杂,复位越不理想、踝关节功能越差.内侧三角韧带及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正确处理与否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

    作者:刘钊;沈惠良;贾相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大家常这么说.今年3月,我参加了南方医院组织的中层领导赴新加坡为期一周的医院管理培训课程,期间所见所闻让我对这一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者:王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