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前臂带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初步疗效分析

赵亮;王宝军;刘长贵;李亚东;刘振宇

关键词: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摘要:目的 探讨髓内钉固定系统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3年lO月至2007年3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尺、桡骨骨折患者共94例,其中尺骨骨折35例,桡骨骨折38例,尺、桡骨双骨折2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前若伴有上、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病例则行石膏单托前臂旋后位固定3周,否则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26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2周.并发症:术中骨质劈裂2例,桡神经浅支挫伤1例,骨桥连接1例,无血管、肌腱损伤、骨髓炎、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病例,并发症发生率4.2%.术后半年Anderson功能评价:优68例,良22例,可4例,总优良率95.7%.肘关节屈伸丧失0.150,平均5.5°,前臂旋前丧失0~35°,平均14.2°,旋后丧失0~50°,平均18°. 结论髓内钉用于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多段、粉碎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在l临床应用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熟练技术及指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基金项目汉语名称对照(四)

    作者:梁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桥式游离皮瓣移植血管蒂采用植皮包裹的方法介绍

    小腿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难以用常规局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且仪有1条主要血管时,常用健肢血管桥式吻合皮瓣移植.血管蒂以往常采用皮管包裹血管蒂技术,为了减轻对供区的损伤,我们采用血管蒂上植皮而不采用皮管包裹的方法,进行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张功林;章鸣;丁法明;郭翱;张灵芝;郁辉;吴发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设计的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Ⅲ型12例(Ⅲ型2例,Ⅲac型6例,Ⅲbc型4例),Ⅳ型9例.术后随访包括临床检查、问卷式调查、摄x线片及应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足底压力分析.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分. 结果 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拔出及断钉.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6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测量结果提示无一例发生创伤件平足,患足躅趾、第1~5跖骨头平均峰值压力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跟部平均峰值压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肢早期负重锻炼,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雁西;梅炯;刘新成;王先辉;倪明;俞光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三言两语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第二足趾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治疗躅趾背侧皮肤缺损

    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躅趾背侧皮肤缺损时,常常伴有肌腱、趾骨和关节的外露,此时创面的覆盖是修复建外科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采用短缩截趾的方法[1],虽然简单,但是以牺牲重要足趾为代价,必然会影响足的外观和功能.应用交腿皮瓣等带蒂皮瓣的方法[2],虽然能获得创面的覆盖,但是存在需要二次手术、术后固定姿势不适等问题.应用游离皮瓣移植覆盖的方法存在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的缺点.近些年,足背带蒂皮瓣方法的应用撤告较多[3],但是由于供区位于明显的外露部位,手术往往造成明显的瘢痕,存在外观和功能的缺陷.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应用以第二足趾胫侧趾血管神经为蒂的岛状皮瓣治疗8例躅趾背侧皮肤缺损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邱继宇;李玉成;赵海涛;沦洛红;王涛;徐军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刘翔跟腱手术成功术后状态良好

    北京时间11月6日凌晨,刘翔的跟腱手术在美国休斯敦赫尔曼纪念医院顺利结束,刘翔术后状态良好.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是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以中老年人多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1];多年来其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9例,保守治疗14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1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福聪;余德涛;艾江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髋臼骨折伴骨缺损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机动车的普及,交通事故亦逐渐增多.在高能量的交通伤中,骨盆、髋臼骨折常有发生,由于髋臼解剖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成为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作者:鲍宏玮;刘欣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3例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5例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寻发牛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结果骨水泥渗漏的原因:1例骨水泥经椎体后壁破裂处渗漏至椎管内,2例骨水泥经椎弓根内侧壁穿刺针道破裂口进入椎管,另2例骨水泥可能经椎体后部血管进入椎管内.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部位:T121例,L12例,L31例,L4 1例.5例患者平均随访2.4年(1.0~4.5年),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腰背痛消失或明显缓解. 结论 PKP可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但并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术中良好的透视监护设备及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惠林;王根林;郑召民;梅昕;孟斌;朱若夫;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读准地名不容易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定位固定无移位髋臼后柱骨折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估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微刨置入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将20枚空心钉置人10具标本的髋臼后柱.置入螺钉后,通过CR、CT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辅助下,直接置入螺钉,20枚髋臼后柱螺钉均在安全区内. 结论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为微创置入髋臼后柱螺钉提供准确的窄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操作时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作者:鲁洋;潘进社;张英泽;翟福山;郑占乐;王涛;郝睿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09例髋臼骨折中,其中双柱骨折193例,男147例,女46例;年龄34.4岁(19~75岁).合并股骨头软骨损伤37例,颅腩外伤31例,膀胱尿道损伤27例,胸腹脏器损伤68例,合并骨盆或(和)骶髂关节损伤59例,术前有坐骨神经损伤11例.损伤1周内手术者15例,1~2周121例,2~3周34例,超过3周者23例;采用单一髂腹沟入路4例,联合入路189例.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238 min(150~330 min),术中失血平均为1453 mL(450~4400 mL).平均随访44.2个月(14~84个月),采用Matta的复位标准、x线评估标准以及改良的Merle d'Aubingne和Postel临床结果评分.复位结果:解剖复位168例,不满意复位17例,差8例;X线结果:优162例,良16例,一般8例,差7例;临床结果:优152例,良27例,一般9例,差5例.复位情况与临床结果及X线结果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7.77例发生异位骨化,术后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3例. 结论联合人路能有效地显露双柱骨折,有利于前后的协同复位;髋臼顶部复位对恢复髋臼正常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位结果与I临床结果呈正相关,且与手术医牛的经验有关.

    作者:孙玉强;金东旭;唐明杰;鲍琨;陈圣宝;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因病施治合理治疗长骨节段性缺损

    长骨节段性缺损往往继发于高能量损伤或肿瘤切除,其修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作者: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利用骨锚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erue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CL损伤,传统的手术治疗因其创伤较大,恢复慢而较少应用,取而代之的是膝关节镜下各种缝扎或螺钉固定方法.

    作者:陆雄伟;金晨;丁勇;许志兴;丁欢;胡小鹏;戴力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两种入钉方式固定兔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观察平行关节面和垂直骨折线两种入钉方式固定对兔斜行劈裂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早期牛物力学特性. 方法 30只13个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内侧胫骨平台斜行劈裂的骨折模型,用3枚2.0 mm螺钉分平行关节面(平行组)和垂直骨折线(垂直组)两组进行固定,在术后即刻、1周、2周、4周、8周取材,检测两组内侧平台抗压缩的大载荷、达到人载倚时的功耗、关节面下陷2 mm时的载荷与功耗. 结果不同固定方式在相同时间点的生物力学比较显示:在固定即刻、术后1周和8周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2周和4周时存在显著差异.同种固定方式不同时间点的生物力学比较显示:各检测指标术后早期下降,后逐渐恢复,在术后4周或8周时达到稳定状态. 结论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稳定性先下降后逐渐恢复,平行组恢复较快;对于兔胫骨平台单纯斜形劈裂骨折,平行关面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张亚军;陈建海;张培训;徐海林;张宏波;姜保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第四、五跖跗关节活动度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 测量第四、五跖跗关节在不同平面的运动范围,从而了解其活动度,为临床治疗Lisfranc损伤时选择内固定还是融合提供参考. 方法 12例成人新鲜冰冻足部标本,在不同方向对第四、五跖骨头加载下用三维坐标仪测量活动度;然后固定第四、五跖骨,再测其共同的活动度. 结果在500 N载荷下,第四跖跗关节矢状面极限活动度为18.5°±2.5°,水平面为2.8°±0.7°;第五关节跖跗关节矢状面极限活动度为20.2°±2.8°,水平面为7.4°±1.7°;固定第四、五跖骨后,加载第四跖骨头时矢状面的极限活动度为14.5°±1.3°,水平面为2.3°±0.70,加载第五跖骨头时矢状面的极限活动度约为14.8°±1.9°,水平面约为2.4°±0.8°. 结论第四、五跖跗关节具有相当的活动度,远大于内侧柱,且活动具有协同作用,临床上应尽可能保留此两关节的活动功能.

    作者:胡孙君;俞光荣;杨云峰;王明鑫;黄四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不同蒂皮瓣的l临床解剖与应用

    自张高孟国内首先报告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以来,因其不牺牲主干动脉、切取方便等优点,在手外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2].

    作者:夏增兵;王丹;袁永健;闵继康;杨文龙;徐旭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广东医改试点出方案:常见病处方药实行高限价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广东成为全国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试点,并已出台价改方案.方案将把常见病处方药纳入政府监管、实施高限价;并在深圳、湛江、韶关三市试点降低公立医院的药价加成,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探索单病种收费,以遏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全国86.3%的县报告艾滋病疫情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日前联合主办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新闻发布会披露,今年前9个月我国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万多名,目前全国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万多名,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致腓总神经损伤一例

    患者,男性,22岁,因车祸致身体多处疼痛、畸形伴活动受限2 h送入当地医院,入院诊断:腹部脏器损伤,膀胱损伤,左股骨干骨折,左桡骨骨折.

    作者:张志凌;陈爱民;卢旭华;李莉洁;江曦;鹿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