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林;王根林;郑召民;梅昕;孟斌;朱若夫;唐天驷
自张高孟国内首先报告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以来,因其不牺牲主干动脉、切取方便等优点,在手外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2].
作者:夏增兵;王丹;袁永健;闵继康;杨文龙;徐旭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男性,22岁,因车祸致身体多处疼痛、畸形伴活动受限2 h送入当地医院,入院诊断:腹部脏器损伤,膀胱损伤,左股骨干骨折,左桡骨骨折.
作者:张志凌;陈爱民;卢旭华;李莉洁;江曦;鹿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小腿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难以用常规局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且仪有1条主要血管时,常用健肢血管桥式吻合皮瓣移植.血管蒂以往常采用皮管包裹血管蒂技术,为了减轻对供区的损伤,我们采用血管蒂上植皮而不采用皮管包裹的方法,进行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张功林;章鸣;丁法明;郭翱;张灵芝;郁辉;吴发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下各种肘关节镜入路与毗邻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评价肘关节镜操作中各种标准入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肘关节10个进行解剖,测量9种标准肘关节镜入路与毗邻神经血管的近距离,并根据各入路下关节镜检的镜下视野及操作灵活性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肘关节镜人路与毗邻神经距离受注水膨胀关节、肘关节伸直或屈曲及前臂旋前或旋后体位变化影响.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中立、旋前位,前外侧入路关节镜套管与桡神经距离分别为(2.9±1.1)mm、(4.5±1.5)mm、(5.8 ±1.7)mm,穿刺造成神经损伤风险大;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2例肘关节中套管与桡神经直接接触.近端前内侧或近端前外侧人路观察肘关节前间室、后正中人路观察后间室视野良好且穿刺风险小.后方入路均安全. 结论近端前内侧或近端前外侧入路优于前内侧或前外侧人路,与后正中入路结合应用可基本满足多数肘关节镜手术的要求,是一组安全、有效的人路点.
作者:曾春;黄冬梅;蔡道章;王昆;王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尺骨冠状突骨折多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常引起肘关节脱佗和功能障碍.我们曾对尺骨冠状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关节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1],结论是在单纯冠状突骨折情况下,Ⅰ、Ⅱ型骨折时肘关节在伸直外翻位及在伸直外旋位足稳定的,应以保守治疗为主;Ⅲ型骨折时不稳定,应该手术修复冠状突骨折.
作者:王鹏程;宋景仑;张奉琪;王俊江;张志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北京时间11月6日凌晨,刘翔的跟腱手术在美国休斯敦赫尔曼纪念医院顺利结束,刘翔术后状态良好.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日前联合主办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新闻发布会披露,今年前9个月我国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万多名,目前全国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万多名,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社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迅速上升,临床髋部骨折脱位患者也明显增加,和以往相比其创伤的程度更严重、伤情更复杂,并且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姜为民;朱若夫;储云;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件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黏附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制备重组胶原矿化骨支架材料,将BMP-2活性多肽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到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取第3代BMSCs接种到材料上,以未结合多肽的重组胶原矿化骨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沉淀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率;扣描电镜观察比较BMSCs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形态;通过检测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观察BMSCs在材料表面的分化情况. 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旱多孔状;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BMP-2活性多肽成功共价结合到材料表面;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表面BMSCs的黏附和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SCs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MP-2活性多肽可以显著改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经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吴斌;郑启新;郭晓东;吴永超;李长文;潘海涛;王玉;崔福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设计的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Ⅲ型12例(Ⅲ型2例,Ⅲac型6例,Ⅲbc型4例),Ⅳ型9例.术后随访包括临床检查、问卷式调查、摄x线片及应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足底压力分析.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分. 结果 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拔出及断钉.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6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测量结果提示无一例发生创伤件平足,患足躅趾、第1~5跖骨头平均峰值压力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跟部平均峰值压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肢早期负重锻炼,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雁西;梅炯;刘新成;王先辉;倪明;俞光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两个小样本对照试验得到的证据尚不足以说明,在Lisfranc关节损伤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治疗效果要优于I期跗趾关节融合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平行关节面和垂直骨折线两种入钉方式固定对兔斜行劈裂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早期牛物力学特性. 方法 30只13个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内侧胫骨平台斜行劈裂的骨折模型,用3枚2.0 mm螺钉分平行关节面(平行组)和垂直骨折线(垂直组)两组进行固定,在术后即刻、1周、2周、4周、8周取材,检测两组内侧平台抗压缩的大载荷、达到人载倚时的功耗、关节面下陷2 mm时的载荷与功耗. 结果不同固定方式在相同时间点的生物力学比较显示:在固定即刻、术后1周和8周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2周和4周时存在显著差异.同种固定方式不同时间点的生物力学比较显示:各检测指标术后早期下降,后逐渐恢复,在术后4周或8周时达到稳定状态. 结论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稳定性先下降后逐渐恢复,平行组恢复较快;对于兔胫骨平台单纯斜形劈裂骨折,平行关面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张亚军;陈建海;张培训;徐海林;张宏波;姜保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者:梁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广东成为全国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试点,并已出台价改方案.方案将把常见病处方药纳入政府监管、实施高限价;并在深圳、湛江、韶关三市试点降低公立医院的药价加成,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探索单病种收费,以遏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机动车的普及,交通事故亦逐渐增多.在高能量的交通伤中,骨盆、髋臼骨折常有发生,由于髋臼解剖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成为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作者:鲍宏玮;刘欣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09例髋臼骨折中,其中双柱骨折193例,男147例,女46例;年龄34.4岁(19~75岁).合并股骨头软骨损伤37例,颅腩外伤31例,膀胱尿道损伤27例,胸腹脏器损伤68例,合并骨盆或(和)骶髂关节损伤59例,术前有坐骨神经损伤11例.损伤1周内手术者15例,1~2周121例,2~3周34例,超过3周者23例;采用单一髂腹沟入路4例,联合入路189例.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238 min(150~330 min),术中失血平均为1453 mL(450~4400 mL).平均随访44.2个月(14~84个月),采用Matta的复位标准、x线评估标准以及改良的Merle d'Aubingne和Postel临床结果评分.复位结果:解剖复位168例,不满意复位17例,差8例;X线结果:优162例,良16例,一般8例,差7例;临床结果:优152例,良27例,一般9例,差5例.复位情况与临床结果及X线结果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7.77例发生异位骨化,术后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3例. 结论联合人路能有效地显露双柱骨折,有利于前后的协同复位;髋臼顶部复位对恢复髋臼正常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位结果与I临床结果呈正相关,且与手术医牛的经验有关.
作者:孙玉强;金东旭;唐明杰;鲍琨;陈圣宝;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创伤骨科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因为它包含了急救、骨折固定、晚期功能重建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因此创伤骨科学组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引导创伤骨科医生在此领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创造性地工作学组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2008年做了如下具体工作:
作者:王满宜;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微刨置入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将20枚空心钉置人10具标本的髋臼后柱.置入螺钉后,通过CR、CT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辅助下,直接置入螺钉,20枚髋臼后柱螺钉均在安全区内. 结论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为微创置入髋臼后柱螺钉提供准确的窄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操作时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作者:鲁洋;潘进社;张英泽;翟福山;郑占乐;王涛;郝睿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早期感染的治疗措施并评估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收治Gustilo Ⅲ型骨盆和四肢开放性骨折经治疗并发早期感染患者46例,其中ⅢA型11例,ⅢB型28例,ⅢC型7例.所有患者初期已行骨折和血管的固定或修复,遗留创面或皮肤坏死范周大小为3 cm×2 cm~50 cm × 35 cm.所有病例均先行清创,更换不恰当的骨折固定方式或调整外固定架固定位置,在感染的肌肉间隙、关节间隙、骨折间隙等分区、分层应用VSD,并根据置管部位和引流情况决定拔管次序和时间.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12例行皮瓣移植和肌瓣移植,34例36处伤u皮片植皮或缝合修复创面.创面愈合后3~6个月视骨折愈合进度和骨折固定稳定情况保留原有固定或更换永久性骨折固定物. 结果本组46例均保肢成功,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游离植皮及组织瓣移植一次全部成活44例,2例游离植皮者由于面积大、术后患者搓动遗留有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完全消火创面.所有患者体温、血像正常,局部尤窦道、无疼痛,骨折愈合时间5~12个月,肢体功能良好. 结论开放性骨折感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分区、分层应用V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润功;张伟佳;侯树勋;郑晓勇;吴克俭;张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指伸肌腱终腱止点处断裂和撕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手外伤,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锤状指畸形.
作者:黄俊锋;王大平;刘建全;杨欣建;熊建义;陈宏贤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