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军;陈建海;张培训;徐海林;张宏波;姜保国
目的 观察平行关节面和垂直骨折线两种入钉方式固定对兔斜行劈裂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早期牛物力学特性. 方法 30只13个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内侧胫骨平台斜行劈裂的骨折模型,用3枚2.0 mm螺钉分平行关节面(平行组)和垂直骨折线(垂直组)两组进行固定,在术后即刻、1周、2周、4周、8周取材,检测两组内侧平台抗压缩的大载荷、达到人载倚时的功耗、关节面下陷2 mm时的载荷与功耗. 结果不同固定方式在相同时间点的生物力学比较显示:在固定即刻、术后1周和8周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2周和4周时存在显著差异.同种固定方式不同时间点的生物力学比较显示:各检测指标术后早期下降,后逐渐恢复,在术后4周或8周时达到稳定状态. 结论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稳定性先下降后逐渐恢复,平行组恢复较快;对于兔胫骨平台单纯斜形劈裂骨折,平行关面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张亚军;陈建海;张培训;徐海林;张宏波;姜保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韩国亚洲大学医学院细胞治疗中心独创性地制造了一种全新的生物材料,用于促进关节软骨等人体组织的再生.这种生物材料已开始进入临床,以帮助患者修复软骨组织,此外,研究人员还成功开发出使用这种物质进行移植手术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长骨节段性缺损往往继发于高能量损伤或肿瘤切除,其修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作者: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股骨转子问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行再次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的疗效. 方法回顺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收治的股骨转子问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病例31例,其中25例接受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一期失效的内固定种类包括动力髋螺钉12例,髁钢板3例,角钢板1例,带锁髓内针3例和空心钉6例.根据遗留骨质状况以及骨折类型选择更换的内固定物,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12例,动力髁螺钉7例,动力髋螺钉4例和角钢板2例.所有患者均行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200 min(120~240 rain),平均出血量1500 mL(800~3000 mL).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24例,愈合率为96.0%(24/25).25例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7分(35~100分),优良率为76.0%.随访患者X线片测量颈十角平均120.(110°~140°),无股骨头缺血坏死表现及髋关节退行性改变. 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患者,股骨近端只要存在可固定的骨质,患者的髋关节无严重损害,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作者:孙林;毛玉江;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尺骨冠状突骨折多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常引起肘关节脱佗和功能障碍.我们曾对尺骨冠状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关节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1],结论是在单纯冠状突骨折情况下,Ⅰ、Ⅱ型骨折时肘关节在伸直外翻位及在伸直外旋位足稳定的,应以保守治疗为主;Ⅲ型骨折时不稳定,应该手术修复冠状突骨折.
作者:王鹏程;宋景仑;张奉琪;王俊江;张志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发生率约为1%~6%[1-3].对于这种复合型损伤诊断困难,容易漏诊,且治疗方法尚未统一.从2004年8月至2006年5月,我科应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A0/ASIF.proximal femoralnal-long,PFN-long)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1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蒋建新;陆男吉;唐明杰;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靶向CD40的RNA干扰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体,纯系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27只大鼠肢体移植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注射入梭华.Sofast.siCD40-2/pSilencer载体复合物600 μL;B组:注射Sofast-pSilencer4.1-CMV neo空载体复合物600 μL;C组:注射生理盐水600μL,以上均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于第7天对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B、C组相比,A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 d),未见排斥反应征象;B、C组均于术后近期发牛排斥反应.A组大鼠对供体的淋巴细胞呈现低反应性,移植的供体同系大鼠的肢体得以存活. 结论术后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靶向CD40的shRNA干扰可以抗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张震宇;刘伟;毕郑钢;董清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3例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5例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寻发牛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结果骨水泥渗漏的原因:1例骨水泥经椎体后壁破裂处渗漏至椎管内,2例骨水泥经椎弓根内侧壁穿刺针道破裂口进入椎管,另2例骨水泥可能经椎体后部血管进入椎管内.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部位:T121例,L12例,L31例,L4 1例.5例患者平均随访2.4年(1.0~4.5年),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腰背痛消失或明显缓解. 结论 PKP可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但并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术中良好的透视监护设备及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惠林;王根林;郑召民;梅昕;孟斌;朱若夫;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社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迅速上升,临床髋部骨折脱位患者也明显增加,和以往相比其创伤的程度更严重、伤情更复杂,并且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姜为民;朱若夫;储云;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机动车的普及,交通事故亦逐渐增多.在高能量的交通伤中,骨盆、髋臼骨折常有发生,由于髋臼解剖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成为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作者:鲍宏玮;刘欣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验证抗感染活性骨(ARBX)一期同步植骨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 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ARBX一期同步植骨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24例,对其中获得10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18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23个月.18例患者除3例骨髓炎未治愈外,其余15例骨髓炎完全治愈: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修复.本组完全治愈率为83.3%. 结论 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能一期植骨有效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
作者:袁志;刘建;胡蕴玉;刘建敏;孟国林;杨鹏;高嘉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两个小样本对照试验得到的证据尚不足以说明,在Lisfranc关节损伤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治疗效果要优于I期跗趾关节融合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微刨置入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将20枚空心钉置人10具标本的髋臼后柱.置入螺钉后,通过CR、CT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辅助下,直接置入螺钉,20枚髋臼后柱螺钉均在安全区内. 结论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为微创置入髋臼后柱螺钉提供准确的窄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操作时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作者:鲁洋;潘进社;张英泽;翟福山;郑占乐;王涛;郝睿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由于骨小梁金属假体的出现,使得大、小结节等骨质、甚至软组织都有可能直接与假体上的骨小梁金属愈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了肩关节置换术后大的问题-大结节不愈合,而其手术过程也与常规手术并无太大差异,以下做一简单介绍.
作者:钱不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以中老年人多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1];多年来其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9例,保守治疗14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1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福聪;余德涛;艾江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自张高孟国内首先报告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以来,因其不牺牲主干动脉、切取方便等优点,在手外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2].
作者:夏增兵;王丹;袁永健;闵继康;杨文龙;徐旭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下各种肘关节镜入路与毗邻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评价肘关节镜操作中各种标准入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肘关节10个进行解剖,测量9种标准肘关节镜入路与毗邻神经血管的近距离,并根据各入路下关节镜检的镜下视野及操作灵活性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肘关节镜人路与毗邻神经距离受注水膨胀关节、肘关节伸直或屈曲及前臂旋前或旋后体位变化影响.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中立、旋前位,前外侧入路关节镜套管与桡神经距离分别为(2.9±1.1)mm、(4.5±1.5)mm、(5.8 ±1.7)mm,穿刺造成神经损伤风险大;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2例肘关节中套管与桡神经直接接触.近端前内侧或近端前外侧人路观察肘关节前间室、后正中人路观察后间室视野良好且穿刺风险小.后方入路均安全. 结论近端前内侧或近端前外侧入路优于前内侧或前外侧人路,与后正中入路结合应用可基本满足多数肘关节镜手术的要求,是一组安全、有效的人路点.
作者:曾春;黄冬梅;蔡道章;王昆;王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创伤骨科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因为它包含了急救、骨折固定、晚期功能重建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因此创伤骨科学组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引导创伤骨科医生在此领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创造性地工作学组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2008年做了如下具体工作:
作者:王满宜;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