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林;章鸣;丁法明;郭翱;张灵芝;郁辉;吴发林
两个小样本对照试验得到的证据尚不足以说明,在Lisfranc关节损伤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治疗效果要优于I期跗趾关节融合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社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迅速上升,临床髋部骨折脱位患者也明显增加,和以往相比其创伤的程度更严重、伤情更复杂,并且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姜为民;朱若夫;储云;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微刨置入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将20枚空心钉置人10具标本的髋臼后柱.置入螺钉后,通过CR、CT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辅助下,直接置入螺钉,20枚髋臼后柱螺钉均在安全区内. 结论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为微创置入髋臼后柱螺钉提供准确的窄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操作时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作者:鲁洋;潘进社;张英泽;翟福山;郑占乐;王涛;郝睿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长骨节段性缺损往往继发于高能量损伤或肿瘤切除,其修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作者: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3例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5例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寻发牛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结果骨水泥渗漏的原因:1例骨水泥经椎体后壁破裂处渗漏至椎管内,2例骨水泥经椎弓根内侧壁穿刺针道破裂口进入椎管,另2例骨水泥可能经椎体后部血管进入椎管内.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部位:T121例,L12例,L31例,L4 1例.5例患者平均随访2.4年(1.0~4.5年),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腰背痛消失或明显缓解. 结论 PKP可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但并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术中良好的透视监护设备及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惠林;王根林;郑召民;梅昕;孟斌;朱若夫;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北京时间11月6日凌晨,刘翔的跟腱手术在美国休斯敦赫尔曼纪念医院顺利结束,刘翔术后状态良好.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尺骨冠状突骨折多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常引起肘关节脱佗和功能障碍.我们曾对尺骨冠状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关节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1],结论是在单纯冠状突骨折情况下,Ⅰ、Ⅱ型骨折时肘关节在伸直外翻位及在伸直外旋位足稳定的,应以保守治疗为主;Ⅲ型骨折时不稳定,应该手术修复冠状突骨折.
作者:王鹏程;宋景仑;张奉琪;王俊江;张志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髓内钉固定系统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3年lO月至2007年3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尺、桡骨骨折患者共94例,其中尺骨骨折35例,桡骨骨折38例,尺、桡骨双骨折2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前若伴有上、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病例则行石膏单托前臂旋后位固定3周,否则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26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2周.并发症:术中骨质劈裂2例,桡神经浅支挫伤1例,骨桥连接1例,无血管、肌腱损伤、骨髓炎、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病例,并发症发生率4.2%.术后半年Anderson功能评价:优68例,良22例,可4例,总优良率95.7%.肘关节屈伸丧失0.150,平均5.5°,前臂旋前丧失0~35°,平均14.2°,旋后丧失0~50°,平均18°. 结论髓内钉用于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多段、粉碎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在l临床应用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熟练技术及指征.
作者:赵亮;王宝军;刘长贵;李亚东;刘振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日前联合主办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新闻发布会披露,今年前9个月我国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万多名,目前全国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万多名,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以中老年人多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1];多年来其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9例,保守治疗14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1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福聪;余德涛;艾江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设计的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Ⅲ型12例(Ⅲ型2例,Ⅲac型6例,Ⅲbc型4例),Ⅳ型9例.术后随访包括临床检查、问卷式调查、摄x线片及应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足底压力分析.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分. 结果 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拔出及断钉.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6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测量结果提示无一例发生创伤件平足,患足躅趾、第1~5跖骨头平均峰值压力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跟部平均峰值压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肢早期负重锻炼,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雁西;梅炯;刘新成;王先辉;倪明;俞光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早期感染的治疗措施并评估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收治Gustilo Ⅲ型骨盆和四肢开放性骨折经治疗并发早期感染患者46例,其中ⅢA型11例,ⅢB型28例,ⅢC型7例.所有患者初期已行骨折和血管的固定或修复,遗留创面或皮肤坏死范周大小为3 cm×2 cm~50 cm × 35 cm.所有病例均先行清创,更换不恰当的骨折固定方式或调整外固定架固定位置,在感染的肌肉间隙、关节间隙、骨折间隙等分区、分层应用VSD,并根据置管部位和引流情况决定拔管次序和时间.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12例行皮瓣移植和肌瓣移植,34例36处伤u皮片植皮或缝合修复创面.创面愈合后3~6个月视骨折愈合进度和骨折固定稳定情况保留原有固定或更换永久性骨折固定物. 结果本组46例均保肢成功,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游离植皮及组织瓣移植一次全部成活44例,2例游离植皮者由于面积大、术后患者搓动遗留有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完全消火创面.所有患者体温、血像正常,局部尤窦道、无疼痛,骨折愈合时间5~12个月,肢体功能良好. 结论开放性骨折感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分区、分层应用V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润功;张伟佳;侯树勋;郑晓勇;吴克俭;张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测量第四、五跖跗关节在不同平面的运动范围,从而了解其活动度,为临床治疗Lisfranc损伤时选择内固定还是融合提供参考. 方法 12例成人新鲜冰冻足部标本,在不同方向对第四、五跖骨头加载下用三维坐标仪测量活动度;然后固定第四、五跖骨,再测其共同的活动度. 结果在500 N载荷下,第四跖跗关节矢状面极限活动度为18.5°±2.5°,水平面为2.8°±0.7°;第五关节跖跗关节矢状面极限活动度为20.2°±2.8°,水平面为7.4°±1.7°;固定第四、五跖骨后,加载第四跖骨头时矢状面的极限活动度为14.5°±1.3°,水平面为2.3°±0.70,加载第五跖骨头时矢状面的极限活动度约为14.8°±1.9°,水平面约为2.4°±0.8°. 结论第四、五跖跗关节具有相当的活动度,远大于内侧柱,且活动具有协同作用,临床上应尽可能保留此两关节的活动功能.
作者:胡孙君;俞光荣;杨云峰;王明鑫;黄四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内翻应力导致的外踝扭伤是一种常见外伤,而大约10%~15%的损伤导致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然而经过治疗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1999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应用ColviHe术式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沙勇;丁晶;徐永清;李春晓;李军;师继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09例髋臼骨折中,其中双柱骨折193例,男147例,女46例;年龄34.4岁(19~75岁).合并股骨头软骨损伤37例,颅腩外伤31例,膀胱尿道损伤27例,胸腹脏器损伤68例,合并骨盆或(和)骶髂关节损伤59例,术前有坐骨神经损伤11例.损伤1周内手术者15例,1~2周121例,2~3周34例,超过3周者23例;采用单一髂腹沟入路4例,联合入路189例.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238 min(150~330 min),术中失血平均为1453 mL(450~4400 mL).平均随访44.2个月(14~84个月),采用Matta的复位标准、x线评估标准以及改良的Merle d'Aubingne和Postel临床结果评分.复位结果:解剖复位168例,不满意复位17例,差8例;X线结果:优162例,良16例,一般8例,差7例;临床结果:优152例,良27例,一般9例,差5例.复位情况与临床结果及X线结果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7.77例发生异位骨化,术后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3例. 结论联合人路能有效地显露双柱骨折,有利于前后的协同复位;髋臼顶部复位对恢复髋臼正常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位结果与I临床结果呈正相关,且与手术医牛的经验有关.
作者:孙玉强;金东旭;唐明杰;鲍琨;陈圣宝;曾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小腿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难以用常规局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且仪有1条主要血管时,常用健肢血管桥式吻合皮瓣移植.血管蒂以往常采用皮管包裹血管蒂技术,为了减轻对供区的损伤,我们采用血管蒂上植皮而不采用皮管包裹的方法,进行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张功林;章鸣;丁法明;郭翱;张灵芝;郁辉;吴发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由于骨小梁金属假体的出现,使得大、小结节等骨质、甚至软组织都有可能直接与假体上的骨小梁金属愈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了肩关节置换术后大的问题-大结节不愈合,而其手术过程也与常规手术并无太大差异,以下做一简单介绍.
作者:钱不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件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黏附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制备重组胶原矿化骨支架材料,将BMP-2活性多肽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到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取第3代BMSCs接种到材料上,以未结合多肽的重组胶原矿化骨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沉淀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率;扣描电镜观察比较BMSCs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形态;通过检测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观察BMSCs在材料表面的分化情况. 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旱多孔状;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BMP-2活性多肽成功共价结合到材料表面;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表面BMSCs的黏附和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SCs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MP-2活性多肽可以显著改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经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吴斌;郑启新;郭晓东;吴永超;李长文;潘海涛;王玉;崔福斋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