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穗;秦岭
对于胫骨Pilon骨折,内固定还是外固定架更有优势?本文综述的研究没有提供结论性的证据:二者的临床和功能结果相似,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明确.有些证据表明外固定架比内固定的愈合时间延长,畸形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更高,但由于外固定架多用于严重损伤的患者(高分度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所以难以对这两组进行直接的比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外科导航系统可提供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实时指导,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互动式工具.它可以在术中为外科医生提供实时信息,从而有利于手术的进程,改善手术效果,减 少并发症.该系统的运用可降低手术创伤.该系统中计算机的运用有助于术前计划的制定和 术后资料的收集.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已有十多年历史.随着近年来技术的 发展,该技术得以进一步改良,并精确化了手术程序.虽然外科导航系统是一门相对较新的 技术,但由于其显著的优点,将会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我们调研了五个外科导航系统的生产商,旨在介绍目前临床上可选择的外科导航系统和注意事项.
作者:吕宝仪;邓宁;苏伟权;梁国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报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及其评价.方法 2002年 4月~ 2004年 5月,对 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 LCP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 14例做了植骨, 12例术后用掌侧石膏托支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 6~ 30个月(平均 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 9.7°;尺偏角平均 21.3°;桡骨短缩≥ 2mm 4例,其余皆 < 2mm;关节面移位均 < 1mm.用改良的 Gartland和 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 32例,良 11例,中 2例,差 1例;优良率为 93.5%.结论切开复位掌侧 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盛加根;罗从风;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时 ,大鼠体重及腓肠肌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旨 在探讨低氧状态下适当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模型,运用 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腓肠肌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低氧复合运动组较低氧安静组大鼠体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低氧复合运动组骨骼肌结构正常 ,线粒体数量增加,骨骼肌纤维增粗 ,毛细血管增生.结论低氧复合适当的运动能够维持骨骼肌的正常形态 ,增强骨骼肌的有氧代谢 , 起到保护骨骼肌的作用,从而提高骨骼肌的低氧适应能力,促进低氧习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计算机及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们可借助计算机进行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 .尤其在创伤骨科 ,医生可借助术前或术中所获得的影像进行骨折复位与固定.影像的来源可包括 CT图像、术中实时透视图像或内窥镜影像.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 术将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期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专刊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外科导航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作者:梁国穗;秦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旨在介绍在 X线透视导航下空心髋螺钉固定髋关节内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发现 X线透视导航可优化螺钉的固定位置和减少髋关节内股骨颈骨折固定术中 X线的辐射.
作者:罗永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在 X线透视导航下使用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同时,对依据导航特性设计的新型 Gamma-3和以往使用的 Gamma-AP内固定系统进行比较.方法 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导航下行 Gamma钉植入( 40例使用 Gamma-AP,26例使用 Gamma-3),由同一 观察者记录各种术中数据.结果 Gamma-3治疗组较 Gamma-AP组手术时间短(平均 32min), 切口小(平均 5cm),操作中 X线照射时间短( 7min),且拉力螺钉位置好(顶轴距 17.9mm) .结论使用导航系统微创置入 Gamma钉不仅进针方向精确,拉力螺钉位置好,切口小,而且还可以减少术者的 X线暴露时间.由于 Gamma-3依据导航特性设计,其效果优于 Gamma-AP系统 .
作者:邓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初探用 X线透视导航辅助骨盆-髋臼骨折复位与固定手术.方法在获得骨折 X线片和 CT扫描的基础上进行图像重建.根据外科适应证,借助透视系统进行相应的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若复位满意,便可和患者详细讨论手术计划.结果所有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在 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固定时都未出现并发症.除少数患者外,术后 CT扫描都显示螺钉固定位置满意.结论目前的手术适应证仍局限于闭合条件下进行的骨折复位.
作者:梁国穗;邓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 1997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42例.根据 Weber-AO分类, A型 2例, B型 24例, C型 16例.对骨折固定方式、功能恢复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 0.5~ 6年随访,根据 Baird和 Jackson改良的主客观和 X线评价标准: 优 24例,良 12例,差 6例,优良率为 85.7%.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复位和良好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X线透视导航技术在动力髋 (髁 )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连接在标准动力髋 (髁 )器械上的适配器, X线透视导航辅助完成术中松质骨拉力螺钉在股骨颈通道内的入点选择及拉力螺钉的置入.结果 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结果令人满意.手术时间平均为 48.8min, X线图像采集平均 3.4次.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肯定了 X线透视导航技术在动力髋 (髁 )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术中只需 1次 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能实时监测,减少了 X线辐射量,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拉力螺钉置入的准确度,减小了手术创伤.
作者:张忠;朱庆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创伤、感染、肿瘤等疾患常常造成骨组织缺损,引起功能障碍.其临床治疗可采用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由于供源有限、免疫排斥 、感染等原因,故均有其局限性.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终目的是将骨组织工程技术及产品应 用于临床,修复患者骨缺损.植物神经纤维随支配骨的脊神经和骨滋养动脉进入骨组织,通 过分泌包括神经肽在内的多种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影响骨的营养和代谢状态以及血管的发生 和长入.我们在总结血管、周围神经系统和各种肽对骨代谢的影响后,为寻求一种生理环境 下更接近体内自然状态的组织工程骨愈合方式,提出了组织工程骨的神经化构建观点,对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方法、现状、前景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叙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置钉精确性.方法总结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 159枚颈椎 (C2-7)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 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同时总结 X线透视引导下 145枚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性,并与 CT三维导航引导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 20例患者进行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精确性的监测.结果 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 97.5% , 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 91.7%,两组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导航组位置不满意的 4枚螺钉均发生于早期病例,导航系统使用熟练后未再出现置钉不满意病例 .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 3.5min( 2~ 8min),位置误差率平均 0.31mm( 0.12~ 0.56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 2min( 1~ 3.5min).术中只需进行 2次 C型臂 X线机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是可行的,与 X线透视引导相比,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
作者:刘亚军;田伟;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孙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跳跃性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 1994年 1月~ 2003年 12月间收治的 35例跳跃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结果车祸伤及坠落伤是跳跃性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跳跃性脊柱骨折常伴发较复杂、严重的合并损伤,在其 处理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误诊和延迟诊断.除 3例患者死亡外,余 32例患者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有此类暴力损伤患者,建议摄全脊柱 X线片或行其它影像学检查.应优先救治危及生命的损伤,对脊柱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 1998年以来 ,采用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分离 21例,髂腹股沟入路显露骶髂关节,刮除耳状关节面的软骨,关节复位后用 1~ 2块重建钢板固定,关节间隙植骨融合.结果 18例患者获 9个月~ 3.5年 (平均 2.1年 )随访.全部患者下地行走, 14例无疼痛, 4例轻度疼痛,均无骨盆畸形、下肢短缩等发生. X线复查见手术侧骶髂关节全部骨性融合.结论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有效恢复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优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将空间立体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技术与临床手术结合起来,使手术器械的位置在术中通过影像实时显示,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因精确 性、安全性及快速性的特点使其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脊柱、脊髓、关节外科、创伤 外科等方面也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杨永宏;郑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2004年 2~ 12月,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共行 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 51枚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 58枚交锁髓内钉远端交锁螺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手术,术中明显减少 C型臂 X线机透视次数,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微创手术的开展.
作者:孙月华;俞超;李华;张蒲;朱振安;戴克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 PEMFs)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s)缝隙连接所介导细胞间通讯 (GJIC)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 BMSCs超微结构,应用荧光漂白恢复 (FRAP)技术,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hBMSCs经 PEMFs刺激后 GJIC的功能变化.结果经 PEMFs刺激后的 hBMSCs,平均荧光漂白恢复率为 (64.12± 0.83)%,较对照组 [(35.26± 0.76)% ]有显著性增加 (P< 0.05).结论 PEMFs刺激能促进 hBMSCs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阐述透视导航技术在长骨干(股骨和胫骨)骨折 ,特别是在术中远端交锁髓 内钉固定中的应用.探索在导航条件下术中应用髓内钉图像库开展远端交锁固定的可行性. 此外,医用机器人的开发旨在被进一步用来改善手术程序的精确性.方法导航手术下, 55例行股骨远端交锁钉固定和 36例行胫骨远端交锁钉固定.其中 13例术中应用图像库开展远端交锁固定.结果远端交锁固定成功率为 97%.结论透视导航在长骨干骨折术中 ,使远端髓内交锁钉固定成功率增高.图像库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和手术人员的 X线辐射剂量.
作者:邓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旨在介绍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在术前计划、手术模拟和术中导航的应用,以及医用自动化机械臂的引入和手术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等.手术导航要求很高的精确度,因 此引入和发展医用自动化机械臂十分必要.我们简要地回顾了目前的医用机器人系统,同时 也介绍了在香港中文大学所发展的机械臂系统以及在手术中的应用.导航指引下远端置入髓 内钉的实验室测定显示机械臂的使用可以获得更好地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手术导航机械臂已 经广泛应用于远端髓内钉的置入,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髂骨螺钉、髋螺钉等骨科治疗中 .医用机械臂无疑将是计算机辅助手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
作者:邓宁;吴伟坚;梁国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0年 1月~ 2002年 10月,对 10例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应用后路 Tenor内固定系统撑开固定间接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均获 8~ 24个月 (平均 18个月 )随访,术后均获 得良好复位,椎体高度恢复,椎管面积基本正常,骨折愈合,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满意.结论后路 Tenor内固定系统撑开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生物相容性好、对椎管内干扰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的特点,并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 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