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邵岩;焦绪民;李玉金;杨征;豆维新

关键词:外固定架, 骨不连
摘要:目的报告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自 1999年 2月至 2002年 2月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器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11例.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6天,术后 2~ 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 3.2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加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是一种即简便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 1~ 9月,采用切开复位 LCP内固定治疗 6例( 1例双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男 4例,女 2例,患者平均 37.6岁.按 AO分类, B3型 1侧, C1型 3侧, C2型 3侧.结果全部 6例获得 7~ 15个月,平均 10个月随访,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6周.按改良的 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 6例 7侧功能评定均为优,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切开复位 AO新型 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钢;任高宏;王华民;陈滨;裴国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腿双岛皮瓣联合修复两处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同时修复小腿两处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小腿胫前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与小腿后侧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与胫前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分别修复 3例小腿两处皮肤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创面闭合.结论用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两处皮肤缺损是一个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作者:刘绍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目的报告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自 1999年 2月至 2002年 2月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器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11例.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6天,术后 2~ 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 3.2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加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是一种即简便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邵岩;焦绪民;李玉金;杨征;豆维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腿或足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报道小腿或足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应用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6种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 30例,其中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 12例包括采用胸背血管小腿腓肠血管吻合的 3例、吻合血管的阔筋膜张肌皮瓣 3例、股前外侧皮瓣 1例、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1例、小腿内侧岛状皮瓣 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12例.结果吻合血管的肌皮瓣、皮瓣移植 16例全部成活. 14例岛状皮瓣除 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均成活.术后随访 1~ 4年,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10例的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修复足部 20例,其中涉及足跟、足底负重区者 12例包括 4例全足皮肤脱套伤,均恢复了行走功能.结论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骨髓炎患者,应用显微外科修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佳手术方案的制定,精细熟练的显微手术,血管危象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礼荣;李峻;王伟;丁任;刘迎曦;王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基强的松龙辅助直流电场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弥补脊髓完全损伤后 6h置入电剌激器的疗效比伤后立即置入电剌激器的疗效为差这一缺陷,伤后 2h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一次,以减轻或阻止脊髓水肿,提高直流电场的疗效.方法 24只中国家犬随机分成 2组,用 Allen WD法致脊髓完全损伤. A组为脊髓损伤 6h置入电刺激器组; B 组脊髓损伤 2h静滴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脊髓损伤 6h再置入电刺激器组.观察各组伤后 1、 2、 3个月神经功能、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神经元数量、神经元截面积和尼氏体密度恢复情况.结果 B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时期 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直流电场的确能有效地促进脊髓再生,辅助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更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特别是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更好的恢复.

    作者:沈宁江;王宇田;樊红灿;吴多能;黄世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手掌指骨折AO微型钛金属板内固定临床应用

    目的针对不同部位的掌、指骨骨折而采用不同类型的 AO微型钛金属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探讨骨折的愈合特点及肌腱与钛金属板的相互关系,为手部的早期功能康复提供确切的治疗依据.方法针对不同部位的掌、指骨骨折,采用指背的弧型或 S型切口,沿伸指肌腱正中纵行切开显露骨折,复位后根据骨折的具体类型,选择 AO微型钛金属板、钛螺钉固定.结果临床应用 76例病员, 83处骨折其中 29处为通关节骨折.术后 15d TAM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4~ 8周,平均 5周, 68例随访 3个月以上, TAM法优良率达 89.8% ,远期优良率 100%.结论 AO微型钛金属板治疗手部指骨骨折,固定确切,诸多复杂骨折均可达到解剖或近解剖位.手术操作不复杂,能术后第 1天即可开始功能训练,能有效预防手掌、指部肌腱粘连,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傅中国;姜保国;张殿英;王天兵;李剑;Nabees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韦加宁教授(1938-2003)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镍-钛记忆环抱器治疗四肢骨折

    目的探讨记忆环抱器治疗四肢骨折的特点、机理与疗效.方法对 2001年 5月~ 12月收治的 9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 54例,尺、桡骨骨折 30例,腓骨中下段骨折 5例,肱骨骨折 4例,股骨骨折 3例,跖骨骨折 1例.骨折通过切开复位,镍钛记忆环抱器固定,体部置于张力侧.单纯骨折不用外固定.结果 97例患者随访 9~ 16月,均于术后 3~ 10周达到临床愈合. 54例于 3~ 6月完全骨性愈合.结论镍钛记忆环抱器用于四肢骨折内固定,具有手术简单、时间短、固定牢固、骨折端血运破坏少、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骨折的好方法.

    作者:肖良宝;李佛保;杨忠汉;徐栋梁;李永彪;余世明;李占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手术入路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将 1994年 1月~ 2000年 1月 9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作对照研究, 45例采用前外侧入路, 48例采用后侧入路.结果前外侧入路有 12例并发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 5例;后侧入路有 4例并发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 2例.经χ 2检验,前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27),而后者无显著性差异 (P=0.258).结论后侧入路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和安全的入路.

    作者:马维虎;徐荣明;冯乐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筋膜髂骨再造内踝骨与韧带缺损初步报告

    目的研究创伤造成的内踝部骨及软组织缺损再造及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髂骨块携带筋膜条与局部岛状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组合移植同期或分期再造内踝骨、三角韧带及皮肤组织.结果经采用髂骨重建内踝及韧带后,经 11个月~ 2年随访,初步结果表明:踝关节的稳定性良好,内翻角与健侧基本相同,无侧方及前后的关节异常活动, 1例行走轻度内翻、 2例劳累后有疼痛,行走负重功能恢复满意, X线片显示游离植入髂骨无明显吸收及疏松.结论内、外踝的完整性对踝关节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髂骨与皮瓣组合修复方法重建内踝缺损,可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获得满意功能.

    作者:王剑利;付兴茂;郭永强;赵雁;王成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和总结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近 3年收治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25例,其中男 18例,女 7例,年龄 18~ 52岁,平均 37.5岁,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结果经 3~ 15个月随访, 2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5.8个月,拆除全部外固定时间平均 7.6个月. 3例发生针道感染, 4例轻度畸形愈合.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是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詹伟彦;巫伟东;何开正;文永强;汪曾荣;黄醒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第1,2伸肌室间支持带上动脉蒂桡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目的探讨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 12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应用解剖研究后,设计出带第 1, 2伸肌室间支持带上动脉蒂桡骨瓣逆行移植的手术方法.自 1997年以来,临床应用该方法治疗 23例腕舟骨骨不连.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 6个月~ 3年,骨性愈合率达 100%,愈合时间为 3~ 7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达 95.7%.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为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云雄;许声联;邹重文;黄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肢体闭合性皮肤撕脱伤的早期诊治

    目的探讨闭合性皮肤撕脱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 1991年 10月至 2001年 12月收治的 76例肢体碾压伤中 7例肢体闭合性皮肤撕脱伤患者的诊断过程,采用带蒂的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肤与全厚或中厚皮结合的网格状皮肤原位回植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7例患者中有 6例手术治疗后皮肤全部成活, 1例经穿刺放血保守治疗成功.结论汽车车轮碾过肢体后没有造成皮肤伤口时,应高度怀疑肢体闭合性皮肤撕脱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黄河;何飞;吴迪;王永年;李世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半环槽外固定架治疗小腿伤病

    目的回顾性评价半环槽外固定架治疗小腿伤病的疗效.方法 42例小腿伤病 ,其中新鲜胫腓骨骨折 21例,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或者合并骨髓炎者 5例,小儿麻痹症后遗单侧下肢短缩 12例,骨病畸形 4例 .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架作固定、延长或畸形矫正. 结果随访 8月~ 3年(平均 13个月).骨折 26例均愈合,愈合时间为 12~ 24周;儿麻 12例延长 4~ 8cm,骨病畸形 4例均获矫正.并发症为针道感染 8例 12针,创面感染 2例,早期邻近关节功能受限 4例,早期拆架致骨折端轻度畸形 1例.优良率 95.2%. 结论半环槽外固定架适应证广泛,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黄杰文;李志权;曾雄;陈家鸣;温荣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

    目的探讨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的疗效. 方法 24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一期重建屈肘、伸指、伸拇,二期重建屈指、屈拇,以重建手握持功能.结果随访 16例二期手术后时间超过 24月患者,长 62月,平均 36月. 16例均恢复屈肘、伸指、伸拇功能,屈肘 90°~ 135° ,肌力 M4( Highet法),伸指伸拇 M3~ M4. 14例屈拇、屈指恢复,肌力 M3~ M4,可握持 200~ 500g物品; 2例屈拇屈指肌力 M1. 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可很好恢复屈肘、伸拇伸指功能,较好恢复屈指屈拇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作者:顾立强;陈国奋;裴国献;相大勇;任高宏;李绍光;凌旭;朱立军;郭刚;胡罢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评价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带骨膜髂骨块重建关节面的的疗效.方法对 37例 40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 SandersⅡ、Ⅲ型骨折同时行髂骨植骨,Ⅳ型骨折行带髂棘骨膜骨块植骨重建关节面.按 Maryland 足部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28例随访 6~ 48个月,其中优 13足( 46.4%),良 14足 (50% ),可 1足 (3.6% ),优良率达到 96.4%.结论解剖型钢板能够有效支撑塌陷的跟骨关节面,是一种合理的跟骨骨折内固定器.带骨膜髂骨块植骨修复关节面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伟南;李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对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 1999年 8月~ 2001年 6月对 32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所有骨折均按 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 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进行固定.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 21.3个月.根据 Matta评分,优 11例( 34.4%),良 16例( 50%),一般 3例( 9.4%),差 2例( 6.2%).发生股骨头坏死 2例( 6%),异位骨化 11例( 34%),有 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12.5%),无手术死亡及感染发生.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及时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仲;杨洪昌;吴兆翔;杨华刚;汪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诊微创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脱位300例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 300例单踝、双踝或三踝骨折部位和类型,急诊微创操作,解剖复位,钢丝张力带和拉力螺钉单独或组合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 281例,未出现感染、畸形、骨不连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远期随访 269例,除 3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其他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急诊微创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脱位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复位好、固定牢、锻炼早、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以小的创伤获得佳疗效,关节功能恢复快而好.

    作者:孙旭海;郭延章;许永刚;刘加元;范锡海;许硕贵;孙远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和猪软骨细胞aggrecan球间区域基因的克隆和同源性分析

    目的分析人和猪软骨细胞 aggrecan球间区域( interglobular domain, IGD)蛋白酶水解位点的同源性,在分子水平探讨猪软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模型的意义.方法通过 RT-PCR扩增人和猪软骨细胞 aggrecan IGD片段,将纯化的 RT-PCR产物克隆入 T 载体,通过测序、软件分析及 Northern杂交,比较二者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人和猪 aggrecan IGD cDNA有 84%的同源性.经 PSI-BLAST(Position Specific Iterated BLAST)分析,相关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达到 84%,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Northern杂交可见,人和猪的 aggrecan IGD探针对猪总 RNA均有明显的分子量大小相同的放射自显影条带. 结论猪软骨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的模型,对软骨细胞老化和体内构建软骨的降解等过程中蛋白酶参与的 aggrecan水解反应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完善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作者:李卿;刘伟;陆峻泓;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外科领域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 CAOS)在神经外科导航的基础上发展迅猛,成功地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骨科疾病中.它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进行的骨科手术,包括了医学图像数据的获取、术前计划和模拟、配准、术中导航和机器人系统.它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减小了手术创伤,更好的进行手术计划和模拟,并且减少了射线的暴露量.文章评述了 CAOS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作者:裴国献;相大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