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检查价值

范晓华;陶赛;姬亚敏

关键词:原发性肠脂垂炎,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探索超声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检查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观察病变部位、内部回声、大小、边界及血流分布.结果 37例原发性肠脂垂炎均发生于结肠侧旁,其中位于盲肠周围3例,升结肠周围4例,降结肠周围4例,乙状结肠周围26例.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偏高回声包块,呈倒三角形或椭圆型,边界欠清,平均长径(3.9±0.9) cm,平均厚度(2.3±0.8) cm,彩色多普勒包块内未发现明显的血流信号,部分病例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结论 原发性肠脂垂炎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容易作出提示诊断.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婴儿阴道内恶性肿瘤1例

    婴儿阴道恶性肿瘤少见.现将我院经超声诊断为婴儿阴道恶性肿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阴道的内胚窦瘤1例报道如下.

    作者:程东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检查价值

    目的 探索超声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检查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观察病变部位、内部回声、大小、边界及血流分布.结果 37例原发性肠脂垂炎均发生于结肠侧旁,其中位于盲肠周围3例,升结肠周围4例,降结肠周围4例,乙状结肠周围26例.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偏高回声包块,呈倒三角形或椭圆型,边界欠清,平均长径(3.9±0.9) cm,平均厚度(2.3±0.8) cm,彩色多普勒包块内未发现明显的血流信号,部分病例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结论 原发性肠脂垂炎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容易作出提示诊断.

    作者:范晓华;陶赛;姬亚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收缩失同步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及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运动失同步.方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LBBB)20例,正常对照者20例.定量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室基底及中段共12个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_S),并计算其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作为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同时测量心肌做功指数(MPI)、左室射血分数(EF)及充盈时间(FT).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LBBB组的患者左室收缩明显延迟,12个节段T_S的均值明显延长(P<0.001).其SDI显著增大(P<0.001).LBBB组的MPI增大,EF、FT均显著减小(P<0.001).结论 LBBB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延迟,对左室的整体功能存在影响.定量组织多普勒观察心室电-机械耦联情况,结合对左室整体功能的测定,可以综合评价左心室收缩的失同步.

    作者:孙欣;王浩;王志民;吴伟春;陈欧迪;肖明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食管超声诊断二尖瓣膜瘤1例

    患者男,34岁.因发热伴乏力2月余入院.查体:左手小指掌指关节处可见Osler结节,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Ⅲ/Ⅳ级舒张期杂音.血培养检查发现草绿色链球菌.

    作者:张艳超;陈昕;任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胎之一无心畸形超声表现3例

    我院于2005年10月~2009年3月间,应用GE logiq-3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0~5.0 MHz,对35 256例孕妇进行了产前检查,共检出双胎妊娠98例,其中发现3例双胎之一为无心畸形.

    作者:李世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 RA患者65例,健康志愿者20例,分别利用高频超声检查跖趾关节,观察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结果 RA患者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主要为:滑膜炎,部分可见血流信号;关节腔积液;骨质破坏;肌腱病变.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RA患者跖趾关节的病理改变,且有明确的声像图表现,在判断病情变化和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拾林;吕国荣;林玲;肖进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二维应变对室壁运动正常冠心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定量分析常规方法 显示室壁运动正常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运动,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采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8例冠心病和31例对照组患者的心尖长轴、四腔和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应变、应变率及整体长轴应变(GLS),心尖双平面Simpson 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参数值及分析LVEF与GLS的相关性.结果 组间比较,各项常规超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节段的应变、应变率及GLS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LVEF与GLS呈良好相关性P<0.05).结论 二维应变与应变率互为补充,对评价缺血心肌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

    作者:沈燕华;贺声;高云华;张云山;李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研究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探查卵圆孔未闭(PFO)及主动脉内粥样硬化复杂斑块(CA)并分析PFO及CA在不同年龄组与特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关系,寻找CIS的原因.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经TEE检查的229例CIS患者为病例组;314例无脑卒中病史但行TEE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不同年龄组PFO及主动脉内不同部位CA的发生率.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CIS患者的PFO发生率在年龄<55岁及≥55 岁患者中均明显增高.(2)CA的发生率在年龄<55岁及≥55 岁中差别均不明显.(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PFO 与2个年龄组CIS的发生均独立相关.结论 在导致CIS的可能致病因素中卵圆孔未闭较主动脉复杂斑块更有预测意义,而TEE检查是CIS病因诊断的可行手段.

    作者:何怡华;李治安;谷孝艳;J.V.(Ian)Nixon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房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CP患者应用Simpson's法计算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和主动射血分数,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房侧壁及房间隔的二维应变及应变率.并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CP患者左房小容积、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左房主动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2)CP患者左房侧壁及房间隔处心肌应变(S)、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左房侧壁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显著减低(P<0.05),房间隔处Sra较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CP患者左房功能减低,心包粘连主要影响左房泵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评价CP患者左房功能.

    作者:刘爽;马春燕;任卫东;李秀云;唐力;陈昕;张立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根据造影所见采用超声监控引导子宫内膜息肉摘除的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超声检查怀疑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进行宫腔声学造影.在实时超声监控下根据造影所见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或子宫内膜诊刮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经宫腔声学造影,19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未见异常.宫腔声学造影结果 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术后随访1~15个月,20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经阴道超声复查1例术后1个月后复发.结论 宫腔声学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诊断及根据造影所见在超声实时监控下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是一种微创、有效、经济、便捷的方法 .

    作者:吴秀琴;洪永强;谢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豆状核变性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等腹部脏器声像图变化,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5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腹部超声检查的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并与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结果 相对照.结果 59例患者中,尿铜增高53例,血清铜蓝蛋白降低56例,血铜明显降低57例,角膜K-F环阳性48例,肝脏声像图异常59例,表现包括:(1)弥漫点状增强型;(2)回声不均匀增粗型;(3)结节型.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肝脏声像图改变明显,超声检查可为该病的诊断尤其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作者:梁娜;王付发;莫定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靶向超声造影剂促进反义基因转染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造影剂微泡联合半乳糖化多聚赖氨酸(G-PLL)对基因治疗肝癌的靶向促进作用.方法 将合成的超声造影剂微泡、G-PLL及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耦联物,结合超声辐照作用于表达c-myc基因的人肝癌及人肺癌细胞株进行体外效应研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耦合物与细胞结合情况并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镜下显示肝癌细胞较肺癌细胞更易于与耦联物结合,多数细胞呈凋亡改变.经超声辐照,耦联物作用后的人肝癌及肺癌细胞c-myc基因表达量均有降低,而G-PLL对肝癌细胞c-myc基因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超声辐照下,造影剂结合G-PLL及反义基因耦联物可靶向性促进反义基因转染肝癌细胞.

    作者:程文;郭文佳;荆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2010年上半年超声诊断学习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招生通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中的表现.方法 对22例2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肾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 本组22个肾占位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乳头状肾癌13个和嫌色细胞癌9个.22个肿块大直径范围1.1~14.2 cm,常规超声显示实质性肿块17个,囊实性肿块5个;18个病灶内发现彩色血流信号,4个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22个病灶均见增强,同步增强13个,缓慢增强9个,其延迟时间2~4 s,达峰值和实质期增强程度始终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快速消退16个,同步消退6个,共11个肿块周边显示假包膜.结论 缓慢增强和全期低增强对诊断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黄备建;俞清;周盛;金赟杰;韩红;于红;王文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动脉横纹肌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9岁.于2个月前右上腹不适,40 d前伴有呼吸困难并加重收入我院.查体:血压130/92 mm Hg(17.3/12.2 kPa),心率88次/min,全身水肿、恶心、呕吐,心界扩大,节律规整,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Ⅴ/6级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作者:张婷;高东梅;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主动脉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血流加速的超声观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目的 超声观察主动脉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血流加速,并结合心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其形成机制.方法 37例主动脉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血流加速者为观察组,3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于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显示收缩期主动脉瓣口血流信号;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中轴线的夹角;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主动脉瓣及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 观察组的主动脉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收缩期彩色血流信号显示明亮、部分呈湍流.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尖五腔切面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二者中轴线的夹角分别为128°±15°及145°±13°(P<0.01);心尖三腔切面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二者中轴线的夹角分别为126°±19°及141°±16°(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由左室到主动脉瓣的空间心腔轴线变化幅度增大,主要表现为前后方向的变化幅度增大.结论 主动脉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的血流加速与左室腔、左室流出道夹角变小所致的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不均匀,并与主动脉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所处的方位有关.

    作者:郭宝生;杨军;姜克新;喻晓娜;张颖;韩冰;刘守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计算机辅助容积超声诊断在正常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容积超声诊断(sonoVCAD)在正常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胎儿心脏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查及三维容积扫查,并对容积数据利用sonoVCAD软件分析,分别记录2种方法 对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胃泡、腔静脉连接右房及动脉导管弓切面的显示率.结果 2种模式对左室流出道切面及胃泡切面的显示率均为100%,但sonoVCAD模式对右室流出道切面的显示率略高于普通二维模式,对腔静脉连接右房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的显示率则显著高于普通二维模式.结论 利用sonoVCAD技术可自动获取胎儿心脏筛查中所需的重要切面,并在某些切面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普通二维模式.通过影像采集的标准化减少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并减少了扫查时间,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颖;蔡爱露;李婷;赵一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载诺帝脂质微泡的制备及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制备载诺帝(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脂质微泡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及观察其体内超声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诺帝脂质微泡,测定其粒径大小、分布和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超声造影观察其在兔肝内的显像效果.结果 载药脂质微泡的浓度为(2.53±0.52)×10~9个/ml,粒径为(2.61±0.32)μm,Zeta电位为+(17.52±2.04)mV;脂质微泡诺帝的包封率(27.1±2.01)%,载药量为(10.9±0.90)%;微泡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兔肝可见良好、持续的增强显像效果.结论 采用机械振荡法可以成功制备携带诺帝的脂质微泡,微泡可以通过肺血管床,符合静脉注射要求,在家兔体内获得了良好的显像效果.

    作者:张莹;李锐;黄泽君;陈朝晖;李攀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颈部表皮囊肿伴肉芽肿性炎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18岁.自诉近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颈前一无痛包块,似核桃大小,近逐渐长大,有压迫感,呼吸困难来院就诊,查体:颈前部、胸骨上窝处隆起,可探及约5.0 cm×5.0 cm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触动,不随吞咽活动,耳后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曹欣宇;刘成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功能的检测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racking,ET)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30例正常人和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ET模式下采集股总动脉、腘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应用ET技术检测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糖尿病组股总动脉、腘动脉的β、Eρ、PWVβ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C值显著降低(P<0.05),AI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股动脉存在动脉硬化,腘动脉作为肌性动脉也存在动脉硬化,且与弹性大动脉股动脉改变一致,有良好的相关性.ET技术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弹性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创的评价方法 .

    作者:高洁;杨漪;乔治斌;朱铁年;高丽霞;张凤娟;刘明瑜;王士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