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损伤病患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马子惠

关键词:护理干预, 颌面损伤, 口腔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对于口腔颌面损伤患者治疗当中起到的促进伤口复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104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间的恢复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同时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促进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伤口的复原速度和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活治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选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油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治疗前后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基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补铁方法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补铁方案,对比探讨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的补铁的佳方案选择与疗效。方法选取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1例。 A组采用周期性补铁治疗,B组采用维持性补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周、24周时血红蛋白和铁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后SF和TSAT水平A组显著高于 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周期性补铁改善贫血症状效果比维持性补铁效果好。

    作者:田忠勇;王柠;丁惠芳;李海霞;吕然;丁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探索与研究

    中风是人体颅内血管中形成血栓,阻碍了血液运行而出现的相关症状。中医和现代医学治疗中风的机理是一致的,都是抑制血栓的形成、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终目的是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作者:张连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对应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病人分别通过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结果磁共振分型以及 OCSP 分型的符合率有差异,P <0.05。结论依据临床病人的临床特征迅速区分OCSP四个亚型,此方法不但简单,而且临床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永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危重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10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曾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0例。在用药期间,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孙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血清 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单纯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作为试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三组受试者分别展开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试验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 P<0.05),血清C肽水平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试验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表现为试验组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为临床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作者:李承芬;余征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经产妇难产因素及产时产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深入探讨经产妇难产的因素以及产时产后并发症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产妇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一时间段的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照,就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产妇在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比较,两组产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经产妇围产期和分娩期的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燕;牛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工作中常见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及其对策

    目的:分析护理工作中常见不安全因素探讨及对策。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护理专业技术操作的训练,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结论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措施的落实,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患和谐的关系。

    作者: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方案和临床疗效,提高诊疗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总结近来经内科综合治疗3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案例,并与以往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内科综合治疗方案的35名患者:治愈31例,中转手术4例(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8.6%,综合治愈率88.6%。结论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护理(严密观察记录等);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合理选用抗生素、营养补给、配合应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为主)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如有必要须中转手术。

    作者:赵菊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腰背痛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对慢性腰背痛人群护理干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综述,提出针对本病预治健康教育是基本的护理干预形式、运动保健干预、心理指导干预以及家庭访视等多种护理干预形式正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尚存在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少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及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也预示社区护理干预的发展方向。

    作者:丁爽;刘玉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4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就发病诱因与同期的77例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感染(58.3%)、消化道出血(33.3%)、电解质紊乱(29.2%)、高蛋白饮食(25.0%)、医源性因素(16.7%)、肾功能不全(16.7%)、便秘(12.5%);与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相比,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 <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诱因较多,其中感染发生率高,需要积极防治。

    作者:张玉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泊酚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新应用

    目前丙泊酚的麻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因其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清除迅速等优点。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泊酚能够刺激产生内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同时能避免诱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生成,并且具有神经保护、止吐、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丙泊酚这些除了麻醉外的作用将来可能会使丙泊酚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作者:刘子勇;刘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90例儿科慢性肾脏疾病病理生理改变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9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慢性肾脏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特征。方法观察组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9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一共有90例,收集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包括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等,还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病史资料进行收集,录入电脑。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浆 ADPN 浓度和尿 ADPN 浓度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和血浆ADPN浓度、尿 ADPN 浓度呈正相关的指标包括 TG、Tch、LDL、LP 以及尿蛋白定量/24h;呈负相关的指标包括Alb、HDL。结论 CKD患者伴随着脂肪代谢异常,通过血脂异常可以对CKD的病情发展进行一定的评估,不管患者属于成人还是儿童,血脂异常属于 CKD的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丁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4.45%,2组疗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糜烂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高度三种,随着糜烂程度的加深,患者总有效率逐渐降低。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萨热十三味鹏鸟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萨热十三味鹏鸟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诃子、肉豆蔻、木香、麝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铁棒棰中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测。结果薄层色谱法均能检出诃子、肉豆蔻、木香、麝香;乌头碱的限量检查法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产品的安全性。结论此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萨热十三味鹏鸟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义智;孙绪丁;袁发荣;孙跃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康复科中风肢体偏瘫患者129例预防压疮的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科中风肢体偏瘫患者在预防压疮上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9例进行康复治疗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康复科中风肢体偏瘫患者129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治疗。发生压疮率为零。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彻底杜绝压疮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身芳;王身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IV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对比评估

    目的:分析HIV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HIV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治疗I组患者治疗药物选用奥美拉唑;治疗II组患者治疗药物选用泮托拉唑,对比临床效果、复发率和腹痛缓解时间。结果治疗 II 组患者临床疗效96.00%,复发率8.00%,跟治疗 I组临床疗效92.00%,复发率10.00%相似,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II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治疗 I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HIV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均有效,可预防复发,但泮托拉唑缓解腹痛效果更迅速,值得推广。

    作者:黄石珍;段月勋;杨环;余向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雨花台区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经验与体会

    目的:通过慢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方法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和2013版)的要求,针对慢性病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逐步规范了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结论通过实现社区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居民的健康保健和自我防病治病意识,能体现政府对百姓的关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作者:徐翠林;曹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透析龄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状态分析

    目的:对不同透析龄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进行分析。方法纳入非住院MHD患者145例,对所有病例进行 MIS 评分,将145例患者根据透析龄的不同分为2组(<36月、≥36月),比较2组病例的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MIS 总分、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来分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及炎症状态。结果所有患者 MIS总分均>0分,<36月组患者 MIS 总分明显低于≥36月组(P=0.000);INF-α低于≥36月组(P=0.034);<36月组患者BMI、HB、TSF高于≥36月组(P值分别为0.02、0.02、0.023),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间 ALB、IL -6、hs-CRP、MAM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 MICS),其透析龄越大 MIS总分评分就越高,INF-α越高,BMI、HB、TSF越低,说明其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越严重,其生存质量越低,住院和死亡风险越大。

    作者:常美香;董梅;翁敏;黄丽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