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曾艳丽

关键词: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 抢救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危重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10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护理质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3年2月———2015年8月,医院ICU收治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并发呼吸道感染42.31%、肺性脑病3.85%、心力衰竭3.85%;重复加机15.38%;第48h后PaO2高于12h后、12h后高于1h后、1h后高于治疗前,48h后,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1h后,12h后、1h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日内,返院占61.54%。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基本成熟,可有效保证治疗有效性,但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缺乏院外延续性护理。

    作者:姜华;李慧敏;柴玉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参照组患者在康复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康复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首次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日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3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该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70例,该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更高。结论 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D、E水平的调查

    目的:研究东营地区妊娠早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D、E的水平,以利于制定妊娠早期维生素的补充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6月1日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早期(孕12周以内)的健康妊娠妇女,采用K3000V维生素检测仪检测其血清中的A、D、E的含量。结果维生素A、D、E 缺乏率分别为8.6%、4.8%、2%;另外,维生素 A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维生素D和 E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 A 的缺乏率与妊娠妇女怀孕的年龄有关,维生素 D和E的缺乏率与妊娠妇女怀孕的年龄无关。测定孕妇体内维生素水平对指导孕妇的维生素的补充是有意义的。

    作者:潘素飞;唐玉蓉;孙婷婷;于本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效果

    目的:分析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产妇1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助产模式,实验组产妇给予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让产妇的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新生儿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阿依努尔·木汗;孔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及意义探析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挑选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市手足口病监测定点医院收治的300例农村手足口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易发年龄、时间、住院隔离治疗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结果1-4岁年龄组患儿发病率明显比其他年龄组要高;5-7月份患儿发病率明显比其他月份要高;早产、非母乳喂养、居住环境差、饭前便后未洗手、有病例接触史、体温﹥39度、口腔疱疹、EV71病毒阳性患儿发病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需要采用科学的整体化预防控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病症传播,确保患儿身心健康。

    作者:邓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云时代下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

    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来看,云时代下医院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还能使医院经济管理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对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有着极大作用。本文就云时代下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云时代下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应采取的有效策略,以推动我国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作者:周景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

    由于患者对治疗结果期望度有所提升,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手术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且进展速度较快,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较深。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治疗结果意义重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分两个方面来阐述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

    作者:陈洪丽;李坤娟;朱雪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对HCV-RNA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仿-异丙醇法和固相吸附法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对HCV-RNA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丙型肝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氯仿-异丙醇法来对血清核酸进行提取,实验组患者则通过固相吸附法来对血清核酸进行提取。结果对照组所提取的核酸在经过1倡104倍稀释后,能进行荧光定量PCR 检测,进一步稀释则不能检测。实验组所提取的核酸在经过1倡105倍稀释后,能进行荧光定量PCR 检测,进一步稀释则会小于检测限。实验组检测阳性率84.0%(41/50)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测阳性率68.0%(3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在血红蛋白浓度为5g/L 时,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在血红蛋白浓度为50g/L时,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核酸提取时,固相吸附法所提取的 HCV -RNA阳性率和灵敏度更高,抗干扰能力能更加理想。

    作者:宋宇;李昕;苏艳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体会

    肠外营养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根据患者综合评估,进行科学的配比,混合后同时均匀地输入体内,有利于更好的代谢和利用,避免了采用传统多瓶输注时出现营养物质不能均匀输入的弊端,减小及避免了各种营养物质单独输注时可能发生副反应和并发症的机率。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自2015年7月1日第一袋营养液配置成功,现已成功配置200余袋,使用于临床无一例不良反应,现将肠外营养液配置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秋红;王肖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应用抗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抗栓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两联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对两组的溶栓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均消失,而对照组4例血栓缩小,1例血栓无变化,两组的溶栓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对照组4例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三联疗法对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进行抗栓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溶栓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余闻宾;熊伟平;陈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红花黄注射液治疗93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红花黄注射液进行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量等指标下降变化均比对照组突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红花黄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阳;吴艳;陈诚;秦娟;李钰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加肛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观察

    嵌顿性混合痔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肛垫、直肠粘膜下移,脱出不能还纳,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痔核不能复位而致充血和水肿,内有血栓形成,部分痔核坏死,患者常感肛周剧痛,坐立不安,不敢排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急症,也是痔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肛肠科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80例,术后效果满意,患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世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39例胆囊癌。结果胆囊癌患者的CT检查均有明显改变,以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软组织肿块影、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受侵犯、淋巴结转移等表现多见。结论 CT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扩散的程度及浸润的范围。

    作者:李雪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因素。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0.5%,影响手术是护理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后疼痛。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注重心理护理,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作者:林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患者术前的情绪影响。方法对我院行内镜切除胃肠息肉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消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情绪变化。结果相比于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于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患者而言,在术前进行系统地、全程地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前应激反应,从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确保手术效果。

    作者:纪瑞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干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胸腔积液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2组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日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泊酚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新应用

    目前丙泊酚的麻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因其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清除迅速等优点。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泊酚能够刺激产生内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同时能避免诱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生成,并且具有神经保护、止吐、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丙泊酚这些除了麻醉外的作用将来可能会使丙泊酚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作者:刘子勇;刘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技术在不同分期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直肠癌应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归入观察组,本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选择同期接受开腹根治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患者从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相比(P>0.05);但针对进展期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减少的趋势(13枚/例)低于对照组同期患者(15枚/例);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8.1%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5.4%(P<0.05)。结论针对早期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术进行治疗其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相当,针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因疾病本身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等风险,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要更加谨慎,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

    作者:何举;谭云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级护理实践的情况探讨

    高级护理实践,指由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应用所具备的实践、理论和研究能力来处理某些临床专科领域内的患者的问题和(或)护理现象。根据美国护士协会对APN的定义,作为一名APN,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研究生学历,能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高度自主,拥有专家型的知识和技巧,能够诊断和处理个人、家庭及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针对健康问题作出决策,促进健康;能在临床工作中结合教育、科研、管理、领导和咨询,与同行、医生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建立共事关系等。在美国,APN主要包括高级麻醉护士(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CRNA)、高级助产士(Certified Nurse Midwife CNM)、高级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高级全科护士(Nurse Practitioner,NP)和高级个案护士(Case M anger,CM)。由于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所以目前我国的APN发展不完善,加之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高级护理实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探讨如下。

    作者:富君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