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闻宾;熊伟平;陈波
目的:探析红花黄注射液进行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量等指标下降变化均比对照组突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红花黄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阳;吴艳;陈诚;秦娟;李钰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思想政治在我国的各方面工作中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前进的方向标。而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建设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确保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有序、稳定发展,更保证了患者的就医安全。因此,本文着重从医院工作出发,论述医院思想建设的规章制度、发展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并结合创建平安医院的主题,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营养宣教对慢性病患者血脂、血糖水平的具体影响。根据是否接受营养宣教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只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治疗基础上行营养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脂和血糖水平。结果和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前后组内差异和干预后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营养宣教有助于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骨髓穿刺血凝块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进行骨髓穿刺血液凝块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骨髓穿刺,分析各种疾病穿刺血凝块标本结果。结果[1]急性白血病共12例,骨髓增生程度为极度活跃,骨髓组织的正常结构消失,大量的幼稚细胞浸润,呈散在、弥漫或团块结节状分布。细胞染色质细致,部分可见核仁血凝块切片中肥大细胞显著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骨髓增生极度减低,粒、红二系显著减少,大部分以脂肪组织所构成,巨核细胞减少,肥大细胞增多,并有少部分有明显间质水肿。浆细胞骨髓瘤1例,均示浆细胞增多,可见到有核的骨髓瘤细胞,呈灶性、结节状或大片状浸润。其他7例无特殊变化。结论骨髓穿刺血凝块取材简便易行,不增加病人病人痛苦。针对只能取材骨髓涂片而不能行骨髓活检的情况,可应用骨髓穿刺血凝块弥补不足。
作者:艾一玖;李玉芹;林艳茹;李福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留置PICC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对留置PICC 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留置 PICC 肿瘤患者50例作为护理组,另取2013年1月———12月接收的留置PICC 肿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留置 PICC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留置 PICC 护理,护理组给予留置PICC 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6.0%;护理组感染发生率4.0%,护理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发生感染的原因与置管操作不当、免疫力下降、导管移行或自我防护不当等有关。结论对留置 PICC 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留置 PICC 发生感染的概率,减轻因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卞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腹泻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儿童饮食不规律及卫生意识低,肠内菌群失调等均可引起腹泻病[1]。轻度腹泻患儿通过饮食调节及口服调节胃肠道菌群药物一般很快恢复,但严重腹泻可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失衡,导致脱水发生休克,甚至出现中毒性脑病而昏迷。昏迷期患者除了医生的积极治疗外,合理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现就我院收治的一名严重腹泻患儿合并中毒性脑病昏迷护理的体会做一报告。
作者:金银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在许多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阐述了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医院护理人员单身宿舍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韩春;豆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的影响。方法对7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实验患者干预前后在生活质量上差异。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潇琳;曹山;马会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TC、LDL-C、TG 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 HDL -C 水平呈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血浆白细胞介素-18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达到抗炎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毒蛇咬伤是农村常见急症,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毒蛇咬伤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9-76岁,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7%,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毒蛇咬伤,药物不良作用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雪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切实需求,但因为许多原因这项活动面临着重重困难,本文从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特点中提出了对这些原因和标准化未来的方向的几点猜想。
作者:翟秀珍;闫柄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57眼)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列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研究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佳视力,观察患者患眼前房深度与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超声乳化术治疗后,50例(57)患者视力与前房深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时间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正相关(P<0.05);共12例(21.1%)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效果优,且时间越久恢复效果越好。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手段能有效防治手术并发症。
作者:冯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复方中药芪苓制剂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得出优的提取参数。方法多糖的提取研究法为各水平重复试验10次方差分析法,即 L9(34)正交试验,进行超声提取,多糖具体含量测定应用的是蒽酮硫酸法。结果超声提取复方中药芪苓制剂多糖的佳工艺标准是提取温度、时间分别是80e、1h,超神功率为300W,且料液比1:10。结论针对复方中药芪苓制剂多糖,应用超声提取工艺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多糖提取得率为5.96%,效果大大优于原有提取途径,应用价值较高,应得到普遍推广。
作者:郑胜宇;陈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儿急诊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根据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小儿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的情况分为感染组9例,未感染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儿平均年龄(4.33±0.45)岁、切口长度(5.30±1.24)cm、备皮至手术时间(25.44±4.63)h、手术时间(155.60±25.23)min;未感染组以上指标为:平均年龄(6.59±1.05)岁、切口长度(4.00±0.19)cm、备皮至手术时间(20.81±2.05)h、手术时间(131.90±18.11)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的年龄、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是影响患儿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感染率的发生,确保患儿的康复。
作者:程改超;沈雄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4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80%滴速正常,20%滴速不符,其中12.5%滴速过快,7.5%滴速过慢。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作者:耿润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针灸对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针灸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支持护理干预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科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护理。结果半年后,实验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的恢复情况等各项生化检查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聂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加岩鹿乳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服他莫昔芬片加岩鹿乳康治疗867例乳腺增生病,全部病人均治疗2个疗程以上,长用药6个月。结果临床痊愈531例,显效216例,有效88例,无效35人,总有效率为95.96%,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岩鹿乳康加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病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疗效确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声琼;吴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981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围产期因素244例,感染因素226例,母乳性黄疸186例,ABO溶血病46例,甲状腺功能减低5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8长臂缺失综合征并小头畸形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5例,262例未找到明确相关因素。部分病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多,并常有多种病因同时并存。我院能找到相关因素的前三位是,围产期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黄疸。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母婴感染,完善产前检查,是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措施。
作者:严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因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需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分别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观察组)和炔诺酮(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止血时间、不良反应以及用药3个月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48内止血65.7%高于对照组,大于96小时止血0例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11.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86.1%高于对照组,月经稀发率2.8%,功血复发率5.6%,绝经率2.8%均低于对照组,性激素FSH浓度10.2±2.4U/L,LH浓度8.9±1.3U/L,E2188.3±17.8pmol/L,P3.1±0.2mmol/L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身体恢复情况较好,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滕莉姿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