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康复效果

黄建国

关键词:针灸, 脑梗死, 疗效, 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对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针灸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国际、国内无特效药治疗的疾病,长期迁延不愈给病人的精神、家庭、经济等带来很大压力,直接威胁病人的心身健康,使部分病人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1]。为此我科对120例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见表1。

    作者:赵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产期心肌病1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以尽量降低围产期母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45%,初产妇4例,经产妇9例,多胎妊娠2例,妊高症2例;2例产前发病,11例产后发病。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就诊晚抢救无效死亡。产前发病均采取剖宫产术。围产儿均存活。结论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扩张型心肌病,起初症状不典型,我们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治,可以有效提高母儿生存率。

    作者:尤小燕;王雅莉;张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AKI)病理、表征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78例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按年龄层次将所选患者分成三组,即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19例,中年组37例,老年组22例。分析AKI患者的病理、致病原因、疾病表征和治疗结果。结果此次研究,涉及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41例感染患者,11例心血管病,7例骨病患者,11例其他疾病。三组患者的临床表征不同,基本体现在尿常规指标上。肾小管的间质病症是 AKI病理的主要特点。且肾脏受损越重,患者转归越差,对比各等级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差距显著(P<0.05)。结论药物性 AKI是较为多见的临床病状,其病症多样,病因复杂,结合肾小管的病变情况,科学使用药物,可有效缓解 AKI的相关病状,从而提高临床治愈几率。

    作者:杜艳彬;杜艳玲;杨岳;谢席胜;白亚君;王宝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得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77.9±6.9mmHg,心率102.7±16.3次/分,氧分压99.2±2.5%,二氧化碳分压39.1±5.4mmHg,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61.9±2.4mmHg,心率123.5±36.5次/分,氧分压93.2±1.2%,二氧化碳分压35.1±4.45mmHg,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与对照组 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6.1±0.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0.3±1.4分,苏醒评分6.4±1.9分,对照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12.5±3.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3.6±2.4分,苏醒评分4.3±2.1分,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术中麻醉效果好,指标稳定,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苏醒评分高,可在临床中优先选择。

    作者:王东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究儿童保健干预在婴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干预在婴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健康婴儿,以婴儿的来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保健、综合性儿童保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的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语言行为、适应性、大运动及精细动作行为的评分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贫血、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情况降低,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艺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九龙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具备引产指征的妊娠产妇172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6例,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研究组86例,采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进行引产。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以及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以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计划引产中,低位水囊和缩宫素的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引产总有效率的提升,提高经阴道分娩成功率,缩短产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童婷婷;任贤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配合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个小组各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形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采用全面的护理配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陆荣;殷月霞;邢泽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急诊就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

    目的:探究观察进针就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者患者给予综合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综合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荣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及近年来存在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方法将临床用药出现若干问题加归纳总结。结论使广大临床医药人员工作者加强用药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冯贺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癌功能保健操对于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乳腺癌护理的相关资料,制定出更有效的恢复患者术后肢体的护理措施,使乳腺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及减少痛苦。方法加强对患者乳腺功能保健操依从性的宣传,使患者患肢尽快康复。结果患者虽然错过了锻炼的佳时机,但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恰当的优质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身心、精神及心理方面得到很好的护理,对她们的疾病恢复很快。

    作者:李明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对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215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该组病患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气管插管全麻病患中,66例病患发生了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无一例病患死亡,10例病患出现肺部感染,15例病患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20例病患出现舌根后坠,8例病患呕吐引起误吸,1例病患出现呼吸遗忘,12例病患呼吸道堆积分泌物,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有效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王颖;刘莹;李荣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析肺癌患者化疗临床护理之路径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患者化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22例肺癌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者3例,占13.6﹪,部分缓解者15例,占68.2﹪,稳定者2例,占9.1﹪,恶化者2例,占9.1﹪,总有效率为81.8﹪。所有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包金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学龄儿童营养配餐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本次调查分析选择本市5所幼儿园685例3-5岁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研究对象。在这685例3-5岁学龄前儿童中推行合理营养配餐,以1年为限。对比合理营养配餐推行前后,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合理营养配餐推广后,学龄前儿童体重合格率由原来的80.00%上升到现在的91.09%;身高的合格率由原来的80.58%上升到现在的93.14%;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低体重、发育迟缓、轻度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下降,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推行合理营养配餐,能够提高儿童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李瑜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干预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易发原因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易发因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骨折发生,降低损害、损伤程度,减轻患者躯体痛苦,促进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法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和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间,住院患者发生的骨折情况对比。介入健康教育,精神病药物规范使用,环境管理,辅助补钙等。结果两个年度相比较,骨折占总不良事件的比率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功能性精神疾病骨折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器质性精神障碍骨折的发生率两组间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积极介入有效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率。精神科临床应重视和加强对住院患者发生骨折的事前管理,缩短精神疾病治疗的显效期。提高治愈好转率,增加疗效。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外科手术患儿,根据麻醉诱导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研究组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诱导情况及呼吸、呼吸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入室时、插管后研究组MAP、HR及入室时SpO2要和对照组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诱导中应用七氟醚,起效和苏醒快,且对呼吸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作者:史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直肠脱垂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1例直肠脱垂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通过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经直肠脱垂根治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未发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等并发症,病人康复出院。

    作者:归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沙唑嗪联合索利那新对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后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观察

    目的:研究多沙唑嗪联合索利那新对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后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多沙唑嗪联合索利那新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多沙唑嗪进行治疗。所有的患者治疗后,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下尿路症状、腰躯关节疼痛、性生活指数、日常的工作能力以及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联合运用多沙唑嗪与索利那新可明显改善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优于单独服用多沙唑嗪,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

    目的:观察分析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3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引起大面积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心源性栓塞等,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主要为病灶同向性偏盲、颅内高压、意识障碍、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眼球同向侧视障碍等。经治疗后,显效8(25.8%)例,好转12(38.7%)例,无效7(22.6%)例,加重4(12.9%)例,无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64.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在治疗时应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宋黎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加肛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观察

    嵌顿性混合痔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肛垫、直肠粘膜下移,脱出不能还纳,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痔核不能复位而致充血和水肿,内有血栓形成,部分痔核坏死,患者常感肛周剧痛,坐立不安,不敢排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急症,也是痔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肛肠科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80例,术后效果满意,患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世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时期医务人员自觉践行严以修身问题的探讨

    新时期不断加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严以修身,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营造廉洁行医执业环境,推进医院行风建设工作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作者:胡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